淺談兒童肺炎

#01.

感冒為啥變成肺炎呢?

小兒肺炎經常由感冒引起,如果孩子咳嗽發熱的時間比較久,爸爸媽媽就要小心,可能會發展成為肺炎。那麼,肺炎的病因是什麼呢?

現代醫學認為,肺炎的成因主要是因為感染,如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根據解剖位置命名,有大葉性肺炎、小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間質性肺炎。治療以抗生素、抗病毒為主,輔以對症治療。如果這類手段無效,那麼肺炎有可能轉變為重症,危及生命。

現代醫學所說的肺炎,大致相當於中醫診斷中的喘嗽與肺癰。中醫在治療肺癰方面具有優勢。中醫對肺癰的研究不僅歷史悠久,而且認識角度多樣、治療方法靈活,可以針對肺癰的初發、發展以及轉變等各個階段給予相應的治療。

在中醫看來,肺癰的主要病因是風溫肺熱。由於風邪外束,痰火內鬱,肺失宣肅,故而肉腐成膿。

醫聖東漢張仲景在《金匱要略方論》中寫道:


“問曰:病咳逆,脈之,何以知此為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其脈何類?


師曰: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為風,數則有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榮,吸而不出;口乾喘滿,咽燥不渴,多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膿成則死。”



溫病大家趙紹琴在《趙紹琴全集》書中雲:


“肺癰是肺臟生癰之證候。其起因很多,外感風熱,內蘊日久;飲食厚味,消化不佳;素嗜飲酒等,都能導致熱蘊於肺,久則生癰化膿。肺癰的症狀,主要是咳嗽,胸痛,吐膿血痰,味腥臭。”


以上兩段話指明瞭肺癰的病因病機,風和熱是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感受風寒或風熱,都有可能造成風邪外束,肺氣不宣,鬱而化熱。再加上現在小孩子吃得豐富營養,容易出現脾胃積滯、痰溼化熱,內熱壅盛,肺癰的土壤就已經成形了。

#02.

以腹診為依據改善體內環境

如果孩子患了感冒、咳嗽發熱,我們該怎樣預防進一步發展為肺癰?

或許可以藉助現代醫學的檢測進行確診。但在更早期的階段,我們也可以通過腹診來檢驗孩子當下的身體狀況,以進行及時調整。

從中醫診斷的角度來講,脈診可能初學者不好掌握。而腹診易學易用。掌握腹診對我們家庭自助肺炎早期的預防和治療很有益處,通過腹診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

如果通過腹診確認孩子存在肺熱、痰火、積滯等問題,那就意味著病情很有可能加重並向肺炎的方向發展,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應當儘快去做相應的處理,當體徵恢復正常的時候,身體健康大概率上也能夠恢復到正常的水平。

2.1 

風邪外束、肺中有熱的孩子,胸腔摸起來是灼熱的,中府和肋骨間隙,按之不適,滿悶脹痛,或有痰結。因為肺熱有汗出,皮膚是潮溼的。

我們的方法是解表和透熱,如在肩胛骨內側和肺經上刮痧和拔罐。不僅能夠祛風,而且可以將肺中的鬱熱透散出來。

2.2 

脾胃有伏熱、痰溼生內熱的孩子,腹部溫熱灼手、任脈不通、腸胃區按之滿實、甚至滿硬。

最重要的是巨闕。巨闕是心的募穴,巨闕如果有硬結,說明心氣不通。心屬火,火克金,心氣不通,是導致肺癰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

要關注右側肋骨下緣,這裡是肺的表現。如果肺中有痰或瘀血,這裡會有軟痰結或者硬結。


另外,腸腑不通、平日有便秘或大便粘膩不爽的,容易生內熱,要檢查天樞穴。

通過以上的腹診,我們基本可以確認問題出在哪裡。找到調整的方向,剩下的就是動手做了。

按摩、刮痧、艾灸等方法,結合飲食調理,整體而言,目的就是要疏通腸胃,消積化食,行氣導滯,除痰祛溼。推薦食蔬如蘿蔔、青菜、冬瓜、蘆根、魚腥草、薏苡仁。

*具體的操作手法請參照厚朴健康營所學


當腹部的寒熱虛實恢復到正常,健康也就大概率有了保障。

如果父母對孩子疏於觀察,沒有及時施治、或治療不到位,病情進一步發展,症狀出現咳嗽痰多,甚則咳吐腥臭黃痰膿血,煩悶,胸部皮膚甲錯,說明肺中熱盛肉腐,這個時候,我建議安全起見、儘快就醫。

針對這個階段,中醫常用千金葦莖湯化裁進行排膿祛熱。該方比較平和,以蘆根、桃仁、冬瓜仁、薏苡仁四味藥組成,後世治療痰熱瘀結的肺癰多宗此意。

*請大家務必請醫生辨證使用。

#03.

關於預防早期肺癰的碎碎念

3.1 不要過早使用苦寒清熱的藥物

雖然肺癰的發病原因主要跟肺熱有關,有的人為了預防,就使用苦寒清熱的藥物,如黃芩、黃連,或者抗生素類的藥物,抗生素也是苦寒的性質。

要考慮到還有表邪未解的問題,過早使用苦寒清熱反而阻遏解表透發之機,造成邪氣內伏、正不勝邪之患。


清代陳復正在《幼幼集成》中指出:


“凡咳喘初起,切不可誤用寒涼及滋陰之藥,閉其肺竅為害不小,俱以表散為先。”


體弱患者尤應注意。

 3.2 不可過用汗法

小兒感冒,家長一般習慣用發汗方法,如喝薑湯裹被髮汗。單純是風寒感冒可以,但這裡不一定行。


因為,如果孩子感受的是風熱邪氣,又兼有腸胃積滯化熱,內熱壅盛,發汗法就是以熱治熱,容易傷津液,且導致熱邪逆傳心包,出現危重症。我在這裡推薦大家使用的刮痧和拔罐方法,較為安全。

*如需用藥務必請醫生辨證施治。

3.3 營養不要太豐富

肺炎早期,風溫蘊熱,肺氣壅塞,脾胃壅滯,熱自內生,應當採用通腑化積,清宣肅化的方法,飲食宜清淡溫和、容易消化。不可單純從營養學角度考慮,增加腸胃負擔,導致內熱更盛,如火上澆油。


3.4 其它

除去肺熱痰火這種情況以外,一些長期或反覆發作咳喘的孩子也存在脾肺氣虛、營衛不和、氣陰兩虛等問題。而且隨著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很可能將一個實證、熱證變為正氣虧虛、陰陽兩傷的症候,所以我們要注意顧護孩子的正氣,該用補法時就用補法。

如果家長感到沒有把握,仍然先請醫生進行診斷。作為家長,我們只有繼續學習,不斷加強自己的辨證能力。

祝願每位家長都有一身過硬本領,

做孩子健康的第一守護人。

-END-

 

作者:李寧

執業中醫師,厚朴中醫臨床班三期畢業。厚朴身心健康評估主檢,健康營講師。

習練樁功十年餘。善用腹診、針藥與非藥物療法綜合調整人體平衡態。

致力於以中醫哲學觀改善青少年身心健康、促進親子關係及女性成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