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是小兒常見疾病之一,好發於六七月左右大的幼兒,嚴重者可1小時瀉2~3次,呈稀水狀,非常令家長揪心。
現代醫學認為,小兒腹瀉是由腸道感染引起。西醫普遍採取的治療措施是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但有些患兒往往治療1星期以上也不見效果。我曾接觸過多例小兒腹瀉患兒。通過詢問患兒父母,我發現這些患兒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發病時間大多集中在患兒由母乳餵養過渡到流食餵養的那段時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母親準備給幼兒斷乳時,大多數的父母會選擇用奶粉替代母乳。奶粉性溫,食之易上火。當父母發現幼兒有上火跡象時,會給幼兒喂點清火的食物,諸如綠豆粥、梨粥或其他涼性食物。之後不久,患兒便會出現腹瀉症狀。
根據此種情況,筆者擬一方劑如下:白朮3克,黨參3克,白芍3克,胡椒末1克,金櫻子6克,山楂4克,山藥4克,砂仁3克。本方以白朮、黨參、山藥健脾養胃,去溼滲水;金櫻子、白芍平肝補腎,止瀉燥土;胡椒、山楂、砂仁消食化積,祛痰除冷。本方之妙在於調和肝腎脾胃之正氣,用胡椒一味消腹中冷氣、積氣,修復腸道功能,使大便快速成形。若少胡椒一味,雖也能奏止瀉之功,但大便要恢復正常則需較長時間。
白芍
服藥期間,患兒宜禁食或少食母乳或奶製品。因母乳或奶製品不易消化,會加重腸胃負擔。患兒止瀉之後,最好也禁食奶製品1周左右,以讓幼兒消化和吸收機能得到充分修復。
希望獻此經驗方與廣大腹瀉患兒家長共勉。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摘錄。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鍾輝生
本文編輯: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