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乙的健脾三方:益黃散、異功散、白朮散

錢乙的健脾三方:益黃散、異功散、白朮散

小編導讀

益黃散、異功散、白朮散均是《小兒藥證直訣》中健運脾胃的方劑,但各有側重。益黃散實為助運而非補益,而異功散和白朮散都是四君子湯為底方,前者補中化滯,後者注重生津。儘管補和通的比例不同,但都以調節脾胃中樞轉運功能為中心。下面小編為大傢俱體介紹。

益黃散、異功散和白朮散均出自錢仲陽《小兒藥證直訣》。縱觀《小兒藥證直訣》,錢氏非常重視小兒脾胃病,提出了“脾主困”的重要學術思想,認為脾胃病的證候特點是脾氣疲憊,脾失健運。因此,在治療脾胃病時特別強調健運脾土,創制了上述三個補脾方,但三方各有側重。

益黃散

又名補脾散,由陳皮、丁香(一方用木香)、訶子、青皮、炙甘草組成。功能溫中化溼、理氣悅脾。主治“脾胃虛弱,及治脾疳腹大身瘦”。本方不用一味補藥,而名曰“補脾散”,其適應證如張山雷所說:“方是溫中行氣,脾土虛寒、大便滑洩者宜之。雖名益黃,實非補益脾胃之專藥。”本方臨床少用,治療脾土虛寒、大便滑洩一般多用理中湯或桂附理中湯。

異功散

由人參、茯苓、白朮、陳皮、甘草五味藥組成,習慣稱之為五味異功散。功能補氣健脾、行氣化滯。主治食少納呆,腹脹便溏,倦怠無力,口淡無味,唇舌色淡等脾胃氣虛兼氣滯證。異功散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陳皮,意在行氣化滯、醒脾助運。張山雷贊曰:“此補脾而能流動不滯,陳皮一味,果有異功,以視《局方》四君子,未免呆笨不靈者,洵是放一異彩。仲陽靈敏,即此可見一斑。”臨床使用本方若口淡無味,食少納呆常加藿香、砂仁;脘腹脹悶不舒者,加枳實、厚朴;兼痰多嘔逆者,加法半夏;便溏者加懷山藥、車前子;口乾喜飲者,加葛根;消化不良者,加焦山楂、建曲。

白朮散

由人參、茯苓、白朮、藿香、木香、葛根、甘草七味藥組成,故習慣稱之為七味白朮散。功能補脾益氣、生津止瀉。主治“脾胃久虛,嘔吐洩瀉,頻作不止,精(津)液苦竭,煩渴躁,但欲飲水,乳食不進,羸瘦困劣”等症。本方是在四君子湯基礎上加藿香、木香、葛根而成,是方白朮補氣健脾、燥溼利水為君;茯苓健脾滲溼;藿香、木香芳香悅脾;葛根鼓舞胃氣上升,既可生津止渴,又能昇陽止瀉共為臣;佐以人參、甘草助白朮補脾益氣。張山雷指出:“此方為健脾養胃主藥,運化既失其司,而復津液耗竭,虛熱內熾,引水自救。雖是上吐下瀉而不能用理中及益黃散者,爰立是方,以與虛寒瀉利,對面分峙。四君補土,即借茯苓以分清小水,而氣化不行,不能不用氣藥。然香燥太甚者,又非所宜,則以木藿二香芬芳振動之而不失於燥烈。葛根升清止瀉,又能解渴,一舉兩得,但嘔多者終宜避之。”沈金鰲稱讚“此方助脾和胃,調中益氣,良聖藥也”。臨床上,如熱甚發渴則去木香;嘔甚者加重藿香量。減少葛根量;瀉甚者則加重葛根量;兼脾陽虛者加炮姜。綜上所述,三方主旨均為補脾,但益黃散重在溫中行氣,異功散重在健脾助運,白朮散重在補脾生津,臨床上應區別運用。

好書推薦

 

川派中醫藥名家系列叢書.胡伯安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內容介紹

本書為“川派中醫藥名家系列叢書”之一。主編江泳等。本書包括生平簡介、臨床經驗、學術思想、學術傳承、代表論著、學術年譜幾個部分,全面介紹了該醫家的主要學術成就。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