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膽湯及類方,有“涼”、“壯”、“和”、“洩”之效

溫膽湯及類方,有“涼”、“壯”、“和”、“洩”之效

中醫書友會
第369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溫膽湯及其類方有“涼”、“壯”、“和”、“洩”之效,抓住這幾點,使用時可收到滿意療效。(導讀/閆奇峰)


—本文約1700字,預計閱讀5分鐘—

溫膽湯及其類方臨床應用淺見

作者/李小平 姜宏博

溫膽湯出自宋代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是由《備急千金要方》溫膽湯衍化而來,較之多茯苓、大棗。筆者應用溫膽湯及其類方“涼”、“壯”、“和”、“洩”之效於臨床,多有收穫,現簡要介紹如下:

一、涼:用於膽熱

膽為清靜之腑,喜溫和而主生髮。羅東逸謂:“和即溫也,溫之者,實涼之也。”

飲食不節,腸胃受傷,宿食停滯,釀為痰熱,壅遏於中,痰熱上擾,胃氣不和,以致眩暈、噁心、嘔吐,不得安寐,此即《素問·逆調論篇》說的:“胃不和則臥不安”,方選溫膽湯或黃連溫膽湯(《六因條辨》)化痰清熱、和中安神。

痰火互結,上擾心神,可導致心悸的發生,此即《丹溪心法·驚悸怔忡》篇所說的:“痰因火動”之說,治宜清熱化痰,安神養心,方選黃連溫膽湯化裁。

憂鬱惱怒,肝失疏洩,氣鬱化火,灼煉津液,凝聚成痰,痰火擾動心神,故雜夢紛紜,治宜清熱化痰,寧心安神,方選黃連溫膽湯化裁。

痰氣鬱而化熱,痰熱交蒸,上擾心神之癲證,治宜清熱化痰開竅,方選黃連溫膽湯合白金丸化裁。《醫學綱要·癲癇》雲:“癲癇者,痰邪逆上,……則頭中氣亂,胸道閉塞,孔竅不通,治宜滌痰開竅,方選滌痰湯化裁。”

痰火互結,壅阻清竅所致耳鳴、耳聾,治宜清火化痰,和胃降濁,方選溫膽湯化裁。

二、壯:用於虛證

用於虛證。《素問·靈蘭秘典論篇第八》“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平素心虛膽怯之人,由於突然驚恐,如耳聞巨響、目睹異物、或遇險臨危,使心神驚慌,不能自主,發為驚悸者,治宜鎮驚定志,壯膽安神,方選十味溫膽湯(《證治準繩》)化裁。

亦有暴受驚駭,情緒緊張,終日惕惕,漸至心虛膽怯而不寐者,正如《類證治裁·不寐》所說:“驚恐傷神,心虛不安。”治宜益氣鎮驚,安神定志,方選十味溫膽湯化裁。

暴受驚駭,損及心膽,神志不安而多夢者,此即《沈氏尊生書》所謂:“心膽俱怯,觸事易驚,夢多不詳。”治宜益氣定驚,壯膽寧心,方選十味溫膽湯化裁。

《景嶽全書·陽痿》:“凡驚恐不釋者,亦致陽痿。經曰恐傷腎,即此謂也。”因由驚恐所致,治宜壯膽益腎,安神定志,方選十味溫膽湯化裁。

《諸病源候論》:“肝虛則恐,心肝虛而受風邪,膽氣又弱,而為風邪所乘,恐如人捕之。”臨床症見:善恐、易驚,治宜補益肝膽,方選十味溫膽湯化裁。

三、和:和解少陽

蒿芩清膽湯出自《重訂通俗傷寒論》,可認為是溫膽湯加清熱之青蒿、黃芩,利溼之碧玉散組成,有清膽利溼、和胃化痰之功,主治邪犯少陽、溼熱中阻,熱重於溼之證,症見寒熱往來、熱重寒輕、胸膈脹悶、嘔吐酸苦。

四、洩:分消走洩

葉天士《溫熱論》“再論氣病有不傳血分,而邪留三焦,……此則分消上下之勢,如杏、樸、苓等類,或如溫膽湯之走洩。”溫邪久羈氣分,既不外解,亦不內傳,往往滯留於三焦,故本證多見寒熱起伏、胸滿腹脹,苔膩等,病機則屬上、中、下三焦氣機,所以治宜分消走洩,如溫膽湯之類。

《素問·六節藏象論篇第九》“凡十一髒取決於膽也。”張介賓注:“足少陽為半表半里之經,亦曰中正之官,又曰奇恆之腑,所以能通達陰陽,而十一髒皆取乎此也。”所以臨床諸多病證可從膽治療。

黃連溫膽湯即溫膽湯加黃連,所治之證熱象較溫膽湯為重。

十味溫膽湯即溫膽湯減去清熱化痰之竹茹,加入益氣養血、補心安神之人參、熟地、五味子、杏仁、遠志組成,與溫膽湯相比較,溫膽湯有熱的一面,無虛的一面;十味溫膽湯無熱的一面,虛證較甚。

二陳湯是燥溼化痰的主方,亦是治痰的基礎方,除主治溼痰外,又可加減用於各種痰證。

二陳湯加枳實、竹茹即為溫膽湯。

溫膽湯加膽星、菖蒲、人參即為滌痰湯,善用於滌痰開竅,為中風痰迷、舌強語謇之常用方,諸方化裁,可用於多種病證。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陝西中醫》丨作者/李小平 姜宏博
•本文編輯/王勤莉薦稿/閆奇峰排版/千誠二校/孫昱丨審核/居業。
本文版權歸權利人所有。僅供學習交流,請勿隨意試藥。

邀請您來領禮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