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四花是治療低熱的經驗效穴

大椎、四花是治療低熱的經驗效穴

謝新才,王桂玲



中醫寶典


關注中醫寶典公眾號,每日更新!>>>

中醫實用技術叢書(全10卷 高清版)免費下載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 高清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全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曾仕強《易經的智慧》視頻 【免費獲取】

I導讀:低熱僅為一症狀表現,除一部分病例為體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失調外,絕大部分患者均有內在導致低熱的因素。針灸治療因體弱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失調而致低熱者,有良好的效果。對他病引致低熱者,有解除低熱症狀的效果。

低熱

作者/謝新才,王桂玲

【病案】
病例一:李某某,女,25歲。
主訴:低熱3周。現病史:3周前咽痛愈後出現全身無力,食慾不佳,煩躁,測體溫在37.4℃-37.7℃之間,睡眠不安,二便正常。
望診:面紅,舌苔薄白。切診:脈細數。
辨證:陰分不足,陰虛內熱。治則:滋陰清熱,疏導氣機。
取穴:大椎、四花、肝俞。刺法:均以毫針刺法,施用補法。
穴法不變,針治6次,低熱己退,體溫正常,恢復工作。

病例二:王某某,女,52歲。
主訴:自覺身熱年餘。現病史:1年前因外科手術後出現飲食不佳,周身乏力,心悸失眠。測體溫經常在37.5℃,有時略高,有時接近正常,血壓經常偏高,二便正常。
望診:舌尖紅,舌苔薄白。切診:脈細數。
辨證:術後傷元,陰虧液耗,臟腑失和。治則:補陰益元,調和臟腑。
取穴:大椎、四花、氣海。刺法:均用毫針刺法,施用補法,每次留針30~40分鐘,每週治療2~3次。
三診後患者心悸失眠好轉,煩躁好轉,體溫已降低0.3℃,穴法不變,經八診後體溫正常,諸症消失。
病例三:王某某,女,32歲。
主訴:午後低熱,體溫37.5℃持續3個月。現病史:3個月來午後低熱,體倦,心悸不寐,不思飲食,月經錯後,帶下,二便正常。
望診:面黃無華,舌胖大,舌苔白。切診:脈細弦。
辨證:勞思傷脾,氣血不足,中土失調。治則:調補中土,益氣養血。

取穴:大椎、四花、脾俞。刺法:均用毫針刺法,施用補法。每次留針30~40分鐘,每週治療2~3次。
數診後飲食稍增,體溫降至正常。穴法不更,共針治10次,體溫保持在36.5℃,飲食正常,心悸消除,體力增強,恢復工作。

【按語】
低熱一症多見於女性患者,由於是全身性疾病,故發病原因很多,臨床辨證分型也較多。
賀老認為從中醫角度認識,低熱應為一病,強調運用經絡腧穴的治療特點和作用,同時運用臟腑氣血理論使經絡腧穴與臟腑氣血辨證相結合,選用適當的腧穴,二者缺一不可。
治療低熱,應以大椎、四花穴為首選穴組,在此基礎上再據臟腑氣血辨證之不同選用肝俞、脾俞、氣海等。
大椎為督脈之穴,為手足之陽之交會穴,故有“諸陽之會”之稱。由於大椎通於陽經的特點,故可通達周身陽氣,使陽氣得以洩越而熱解。四花穴即雙側的膽俞、膈俞,主治男女五勞七傷,氣虛血弱,骨蒸潮熱,尪羸痼疾等,頗有效果。背俞穴為經氣輸注之地,少陽為樞,膽俞充盈可使氣機條達,樞轉得利。與大椎相伍可使陽氣得以洩越,低熱可解。膈俞為血之盛會,凡低熱或新病或久病,必有陰傷血耗,取膈俞可使陰血通暢、氣血旺盛,而使氣機條達。上三穴共同使用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據臟腑氣血辨證之不同,酌情加用肝俞以調理陰血,加用脾俞以養陰益氣,加用氣海以補氣和陽。
病例一女性患者25歲,症為低熱,證為陰虛內熱,必用調理陰血之法。故用大椎、四花,加用肝俞以調理陰血,疏調氣機。
病例二女性患者52歲,症為低熱,其因為手術所致,辨證為臟腑失和,氣血不足,故選用大椎、四花,加用氣海以補氣血和臟腑,增加鼓舞陽氣之功。陽氣充盛,氣機方能調暢。
病例三女性患者32歲,辨證為中土失調,氣血不足。故選用大椎、四花,加用脾俞以調補中土,使之有氣血生化之源,氣血充盛,氣機得以調暢,低熱得解。
從現代醫學角度認識,低熱僅為一症狀表現,除一部分病例為體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失調外,絕大部分患者均有內在導致低熱的因素,如結核、體內感染病灶、甲亢、血液病、月經病等,在臨床上若久治不愈,則應考慮致熱因素何在,應進行相應的檢查與處理。
針灸治療因體弱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失調而致低熱者,有良好的效果。對他病引致低熱者,有解除低熱症狀的效果。
本文摘自《國醫大師臨床經驗實錄》,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編著/謝新才,王桂玲。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中醫寶典公眾號,每日更新!>>>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中醫寶典App】免費下載

《問中醫幾度秋涼》在線閱讀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在線閱讀(小郎中學醫記)

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七方”、“十劑”、“八陣”,你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嗎?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