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鈞甯獨家自述丨挑戰難度最大角色,坦然面對紅與不紅

張鈞甯獨家自述丨挑戰難度最大角色,坦然面對紅與不紅
點擊上方“騰訊娛樂”並關注,在這裡讀懂娛樂圈
騰訊娛樂聯合電影島賞,獨家推出電影人自述體對話欄目《影鑑SP:來自電影人的自述》——聽他們講述自我、講述電影、講述熱愛。
我們邀請了演員張鈞甯,聽她講述她與《追緝》的故事。

《追緝》對於張鈞甯來說,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一方面這是她首次擔任監製的作品,從臺前走到幕後,這是職業生涯中一次全新的嘗試;而另一方面,吳潔也是她近年來遇到的難度最大的角色之一,這種難度不僅體現在體能上,更在於那種電影中男友自殺後,作為“自殺者遺族”哀莫大於心死的心理與細節處理上。
《追緝》確實不僅僅是一個懸疑追兇故事那麼簡單。痛失愛人的女警吳潔在自殺前一刻偶遇一起殺人案件,案件中的女性水流屍被挖除心臟、切下無名指,昭示著這些女性被殺害前曾遭受非人虐待,一起針對雅隆女勞工的連環變態兇殺案在吳潔面前緩緩展開。在案件調查過程中,吳潔發現所有的證據都指向受害者的前男友,非法人力中介林佑生。他和死者糾纏錯亂的愛恨情仇使他成為了案件最大的嫌疑人。
飾演林佑生的阮經天,是張鈞甯長達16年的老朋友,但這其實是他們繼2007年《我在墾丁天氣晴》之後的第二次合作。在這16年間,他們是彼此的靈魂摯友,當歷盡千帆再次在片場相對時,改變的不僅是面容上歲月的痕跡,還在於心態上的成長與變化。正如阮經天所評價的那樣:現在的鈞甯身上已經再有沒有那種戰戰兢兢的緊張與恐慌感,她已經足夠自信且強大到能完成許多人做不到的事。
不過張鈞甯和大多數普通女生一樣,也曾經經歷過年齡和職業焦慮,從20歲,到30歲,再到40歲,她的事業不斷攀升,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也越來越多。我很欣賞張鈞甯的一點是,她從來不會迴避自身所遇到的困境,而且也不會雲淡風輕地和大家說:我已經都解決了。她呈現給大眾的,是一種仍然在探尋與求索的姿態,這才是真實的,畢竟大多數時候我們面對生命拋出的難題,需要花上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去解決,有時候故作堅強是無意義的,找準自身的定位,認清自己,才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
對於做演員這件事,張鈞甯想得很清楚,拒絕設限。所以從近一段時間密集上映的張鈞甯作品中,我們總能看到不一樣的她,角色的突破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角色與作品能否帶來具有社會價值的表達,這可能也是張鈞甯成長中的一環,她比很多人都明確地瞭解,現階段的她需要的是什麼。
正因如此,她從未停下過探索的腳步,這也是我們持續期待演員張鈞甯(當然現在還要加上監製張鈞甯)的地方,相信她的執著和不設限將會幫助她,走得更遠。
以下是演員張鈞甯的自述,她和我們分享了她與電影《追緝》的故事:

1

這是我在《緝魂》之後再次飾演女刑警的角色,雖然都是同一職業,但每個人的人性不一樣,一個人呈現出的狀態,必定和她的人生經歷有關。一開始我也有擔心,會不會在情景塑造上有重複,但後來發現阿爆和吳潔其實是截然不同的面貌,這一次篇幅留給吳潔的,也比上一次留給阿爆的多。所以我再沒有多想,我先要去找到吳潔內在的心理,一種類似生無可戀,但又必須勉強打起精神面對案件的過程。當然了,女刑警要在警隊可以生存,又被稱為“一姐”,一定有她獨到的一面,我和導演在交流的時候,他並不太希望過多地呈現吳潔利落的部分,也就是說不想強調吳潔在刑警背景下人物的特殊性,他反而是想探索這個角色另外的可能。
我們前期做了大量調查,很多女刑警看起來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一定很男性化,或者做事情非常快,她們和普通女孩子一樣,導演希望這個人物可能稍微知性一些,這樣的設計和觀眾腦海中的不一樣,確實蠻勇敢的,這也是為導演的表達和影片的氛圍感而服務。為了演吳潔,基礎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我為此也做了很多體能上的加強。
其實現階段我在看劇本的時候,很少看到以女性為出發點討論生命這種比較大議題的故事,我在看《追緝》這個劇本的時候有被感動到,可能也是隨著年紀的增長,遇到了一些親人的離去,會對這個故事產生共鳴,它並沒有告訴你說一定要放下傷痛,因為你越在意你才會越難過,但好像還有一種可能,是你有沒有辦法得到一種力量感,讓你相信可以帶著這份傷痛繼續前行,我有被這樣的想法療愈到。這是我接演這部戲的原因,也是希望通過這個角色傳達出的內核。
這次表演上最難的並不是動作戲,而是如何變成開場時哀莫大於心死的吳潔,跟著她一起開始這段旅程,她的絕望,還有自責。因為篇幅的關係,電影沒有過多去講吳潔作為一名“自殺者遺族”,她到底該如何活下來,但這其實也是電影想要延伸傳達的命題。吳潔的男友一早離開,完全沒有任何異常,她並不知道她的男友當天決定去死,這件事情發生在誰的身上都是難以接受的,傷痛是難以癒合的,那種悔恨會伴隨著吳潔的生活。
我進入劇組拍的第一場戲,就是開篇在車子裡要自殺的場景,在這之前我給人物寫了小傳,填補了一些電影中沒交代的與男友的感情,包括我們拍的很多劇照都是到現場去拍,而不是棚拍,需要實地體驗找到感覺。傅孟柏飾演的男友在電影裡其實沒有出現幾次,那段時間我就會去看和他相關的東西,比如說我和他拍的婚紗照,連我的手機屏保都換成了他。還有住宿的地方,阮經天借給我一個他的舊公寓,我可以不用和家人相處,而是在裡面想象那是我以前和男友住的地方。這些感受需要從生活中一點點去建立,去想象和他從認識開始再到相處的每一天。當這些美好都不存在的時候,悲傷感自然就會浮現,進入角色也會更快一些。
每次演完一個角色,我不會太在意告別這件事情,我會找一個喜歡的酒吧,去那邊點一杯,簡單地和角色告別。除此之外,我沒有意識到我會和角色繼續相處多久,或者進入下個組之後是否還會留在上個角色中。但你會知道,她經歷過的一些事情,以及留下來的力量感,會在你的價值觀裡面做出改變,那可能就是每個角色留下來的東西。你仍然會面對很多痛苦,但如果跳出來以另外一種視角去看,生命還是會有出路的,你會相信,我們比想象得還要堅強。包括我們電影中最後求生的那場戲,其實不一定是什麼轉折讓吳潔從放棄到重新決定再來一次,然後撞擊玻璃逃出來,有時候身體是很誠實的,當你以為你想死的時候,身體會告訴你要好好活下去,人和身體之間的關聯性很有趣,演員有時候也是非常需要感覺的,要相信自己的身體。
像我和遊安順老師拍那場搏鬥戲,我的窒息感非常強烈,因為生理反應是最難演的,比如我要紅眼眶,我不能只告訴自己紅眼眶,而是要找到方法讓眼眶紅,所以我一般會先哭完,這樣到了現場就是紅眼眶的。我可能比較笨,沒有方法去處理這樣的技巧,只能找近似的方式來完成這樣的表演。我的這種“拼”,如果和阮經天比起來,還是他更拼一點。他真的是全力以赴,拼了命地在做這件事情,我有時候看到他,都會自我檢討,我還不夠拼。
小天演每一場戲都很拼,甚至可以說他拍的每一部戲都很拼。他說他看過一個電影,電影裡講兩兄弟比賽游泳,弟弟本來能力不強,但最後卻贏了,弟弟說:因為我一無所有,我只有拼盡全力,我才有可能會贏。小天和我說,他看完那部電影就意識到,做每一件事都必須拼盡所有才不會後悔。我聽了非常感動。這次與他合作,其實也還是有遇到一些困難,因為我們太熟了,我們看到彼此還需要先把張鈞甯或者阮經天的樣子從對方眼睛裡去掉,以前我們覺得熟人合作很好,但其實因為太熟了,反倒需要讓彼此變得“不熟”一點。好在我們是有默契的,現場我們不需要過多地聊天或者溝通,大部分時間就是陪伴,給對方力量,在各自舒服的情境下,做該做的事情。

2

偶爾有時候我們在片場會感慨,我們都老了。我們已經40歲了,也都各自經歷了不少事情,經過這麼多風風雨雨,都有了成長,也挺好的。我們現在想的倒不是突破,而是更加熱愛所做的工作,小天和我開玩笑說,他除了表演以外,其他什麼都不會,所以他要努力把這件事做好,這是一個蠻有趣的答案。至於我自己,我確實是喜歡,所以沒有刻意要突破什麼,只是會覺得我還能做得更好一些,能和角色貼得更近一些,爭取下一次表演不要留遺憾。
我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小天的場景,那是16年前,我們拍《我在墾丁天氣晴》,見到他和彭于晏的時候我會覺得和他們有些距離感,很緊張。因為我不是科班出身的,我一開始拍廣告,後來才有機會拍電影,我覺得自己一直像一個局外人,尤其是早期的階段,還沒有唸完研究所,2007年的時候可能論文都還沒有寫,對未來是不是會持續做演員這件事都有一些茫然。但小天和彭于晏他們人都很好,積極地接納我,我那時很害羞,不知道如何與男生們相處,但慢慢地我們的友情也建立起來了。拍完那部戲後,我們生活中也多了很多共同的朋友,聚會也慢慢多起來。後來又過了幾年,你會發現有些朋友隨著時間消逝不再聯繫,但小天不會,他一直都在,我也都在,這種沒有壓力的友情,在彼此生命中還是很珍貴的。小天就是那種平時可能聯繫不多,但只要需要他的時候,他一定會第一個出現的朋友。
我是20歲那一年接觸到表演的,參與了《流星花園2》的演出,在2004年的時候拍了第一部電影《夢遊夏威夷》,那時候剛好進研究所,但那個研究所拖了快六年,中間還要寫論文,後來應該到了快要再不完成就拿不到文憑的時候,我才開始很認真地思考我到底需不需要這個文憑,我到底想做什麼?那時候我才非常非常明確,我知道我想做演員,可是對於一開始想做的事情,我必須有始有終,所以決定還是要把文憑拿到,於是又花了一年的時間寫論文,什麼工作都不接。那陣子其實也蠻沮喪的,因為女演員二十幾歲不拍戲,每天就是在寫東西,等我寫完的時候,我都29歲了,我開始恐慌,因為馬上就要30歲了,一個女演員的最好的時間馬上過去了。

第一次演電影時的張鈞甯

30歲那一年我去了一趟蒙古,因為我之前一直在做公益,他們帶我去看我第一個資助的小朋友,我想在30歲生日當天見到他很有意義。那天在蒙古的大草原上,我看到那個小朋友我就一直哭,我從他小時候就一直資助他,那一年他10歲,我看著他的眼睛,彷彿看到一個靈魂的深處,很多困惑好像在那一瞬間被解開了,我想清楚了,做演員除了表演以外,其實還有很多具有使命感的事值得我去做,比如關注環保、關注議題,這些和年齡和漂亮的臉蛋都沒有關係。就從那次旅行之後,我覺得30歲其實也挺好的,既然我喜歡這件事情,就還是要堅定地去做,不再有那種焦慮感。
不過那時候只是想拍好,但不知道怎麼演,也找不到努力的方法。直到拍《武媚娘傳奇》的時候,我突然在某一刻找到了感覺,覺得很過癮,漸漸走上了正軌,許多觀眾也都是通過徐慧那個角色認識我的。當然從拍第一部作品到《武媚娘傳奇》,中間還遇到了很多幫助我的人,我也開始跑步,接觸到了運動,這對我的幫助也很大。跑步也和人生一樣,一開始衝出去的人不一定能最快衝到終點,有時候慢一點也很好,能欣賞到周圍的風景,重要的是你有沒有享受跑步這件事情,有沒有好好去面對身體的肌肉在跑步中遇到的困難,又是否有去戰勝它。
到了40歲生日的時候,我一點感覺都沒有,有朋友說她40歲的時候超級焦慮,生活當中有很多的困擾,我並沒有,而是很平順地到了40歲。不過在今年我確實遇到了一些困境,有一些私人的事情,同時在工作上也開始意識到我是一個非常平庸的人,我永遠沒有辦法像我的偶像張曼玉一樣那麼成功。但對於成功應該如何定義呢?人有了野心之後又應該如何實踐呢?這個事情很複雜,我到現在都還沒有理清楚,但我能感覺到,本來前一段時間狀態不好,但現在狀態OK了,我知道我在面臨問題,我會解決它,而不是勉強自己立刻有一個答案,先是要接受,再是要解決,至於未來怎麼樣,我不知道,但此刻我沒有辜負自己就足夠了。

“勞模”張鈞甯下個月也將有新作《瞞天過海》和大家見面

3

這次因為《追緝》這部電影,我獲得了臺北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的提名,這是很大的認可,但因為我知道我的缺憾在哪裡,所以提名的時候固然開心,但沒有得獎也沒有很失落,我知道我做得還不夠好,還需要繼續努力。就像這幾個月我有很多作品密集地上映,也都是這些年努力的成果,只是恰好都聚在一起上映了。我看到好的劇本就會想拍,看到角色有趣就會想去嘗試,我以前一直是一個工作狂,不是為了賺錢,是真的想通過工作來保持內心的豐盈。
這次在《追緝》中,我還擔任了監製的身份,想做監製的想法疫情之前就有了。最早的時候是因為我在臺灣的經紀人,我們認識21年了,我當時在想未來哪一天我會退休?女演員一般40歲以後接到的角色就會少了,我想幫她找點出路,如果作為公司有籤演員的話,那就可以幫到她了,她可以帶其他演員。疫情的時候我遇到了一位合夥人,她正好也要開始做經紀公司,我發現我們想做的事情很像,於是就一起開始做了,而且嘗試著開始製作一些電影。
但我在片場的狀態,基本上都是向著導演,然後被另一位監製罵,哈哈。我其實很怕導演的創作被幹擾,因為我身為創作者,《追緝》這次我沒有做到的,是我沒有那麼堅持身為演員會堅持的事情,我反而去選擇了導演想要的選擇。不管是表演還是其他,包括後期我們在剪輯,我給了剪輯意見,但最後的決定權都是在導演那裡,希望能給他最大的空間吧。
從監製的角度出發,我更看重一個項目有沒有想說的話,這部作品拍完了能不能留下來?是否能夠被時代所檢視?如果是發掘演員的話,我覺得他們都要有很真誠的特質,因為我以前也是純新人,進這一行什麼都不懂,我希望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健康的環境,會盡量地去保護他們。在不拍片的狀態之下,最重要的是精神狀態,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可以用我的經驗告訴他們,遇到痛苦可以試著放鬆一點點,不要有抑鬱症,坦然地面對紅與不紅這件事情。起伏一定是會有的,但我覺得很少有人能夠告訴他們不紅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有可能是你出了問題,也可能是這個時代需要的東西不一樣。如何能夠開心地“紅”,而在“不紅”的時候又如何讓人生過得平順與開心,這都是很重要的。演員只是一份職業,但它不是你的所有,不需要把一點小事放得無比巨大,你的人生其實有更多可能性。我們不一定是最棒的公司,但我希望我們公司的所有工作人員心態都是健康的。
我今年還有去FIRST影展做評審,那裡更好玩,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片,或者去聽創投,你會知道市場上在評估一個項目的時候,它可能會看重的是什麼。演員從角色來看,這個角色我很共情,我一定要演,但現在要想得更多的是,它的社會性到什麼程度,市場接受度到什麼程度,尤其是做商業片,要考量的東西更多,如果是藝術片,就要走得很極致,很自我表達,只要走向市場,就要想清楚這件事,然後一路走到底,如果你在商業和藝術之間猶豫,那很有可能做不好,也會影響到別人投資你的可能性。
不過目前我還沒有做導演的打算,我認為自己沒有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更想站在幕後,幫助這些導演們。當然我對錶演還是有非常大的慾望,還是希望可以留下更多的代表作,人可能都會離開這個世界,但留下的經典作品是不會被替代的。現階段在角色選擇上,我也更看重社會議題的輸出,看是否有共鳴。我不想給自己設限,演戲這麼多年,如果我拍了100部作品,那我覺得可能在表演上經歷了100個階段,每個作品對我而言都是新的,而最好的,也許就是那第101次表演。

寵粉時間
鵝 老 師 送 票 啦 !

鵝老師又來送票啦!

關注“騰訊娛樂”公眾號

點擊下方“在看”和“

並在評論區聊聊

你對張鈞甯或電影《追緝》

有著怎樣的期待

(真實評論可增加得獎概率)

鵝將抽選5粉絲

送出每人2張

電影《追緝

全國通用電影兌換券

(電影票共計10張)

快來參與互動吧!
ENTERTAIN

「騰訊新聞」APP搜索:

二十二島主

或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圍觀更多精彩內容

| 熱門文章推薦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