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上千年摩崖石像被村民塗色!當地回應橙柿:有的村民為了還願,以為是做好事……

四川上千年摩崖石像被村民塗色!當地回應橙柿:有的村民為了還願,以為是做好事……

△點擊上圖有福利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四川巴中市南江縣一處摩崖石像(摩崖就是刻在山崖石壁上的佛像、碑文、經文等)被塗上顏料,慘遭“毀容”。

11月14日傍晚,橙柿直通車記者從南江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瞭解到,被塗上顏料的摩崖是南江縣內的石飛河摩崖,目前專家正在現場進行緊鑼密鼓的檢查與勘測,修復工作暫未開始。

“現在我們的專家都已經到現場了。但目前來講,具體受損到什麼程度,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報告,後續的修復工作也是要根據具體損壞情況來進行的。”工作人員表示,由於摩崖造像地理環境較為偏僻,雖然有雨棚、監控等保護措施,但實際趕到現場已經來不及了,“而且目前來說,石飛河摩崖造像還沒有被評為國家保護文物。”

據瞭解,該處造像是2021年才發現,還未納入文保單位。

14日中午,微信公眾號“南江文旅”發佈情況通報:近日,我縣一處摩崖造像被塗色。目前,調查處置工作正有序開展,縣文物保護部門已邀請專家現場勘測並開展修復工作。感謝廣大網友對南江文物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石飛河摩崖造像位於四川省南江縣赤溪鎮金銀村五社,南距巴中市區約35千米,東北距南江縣城約23千米,東南2.2千米為赤溪鎮。地處巴中至南江,再通向漢中的古米倉道旁側,坐落於名為石飛河的山坡近山腳處,海拔364米,所處地形東高西低,坡度較陡,四面環田,東側較密集分佈民居,東側約50米有村道蜿蜒向東南通往赤溪鎮。造像區西側約150米為244國道,與石飛河造像區之間有南江相隔。

據報道,南江縣赤溪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表示,“由於當地村民是信眾,認為塗色是在做好事,也是保護文物,因此沒有按照相關政策要求,向村委報告此事。”

南江縣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告訴橙柿直通車記者,確實是這樣。“村民拜摩崖、信奉摩崖的情況比較多,摩崖上的雕像,有的村民就當作是菩薩了,有時候會去拜一拜,許個願。這次摩崖被塗,也是因為村民之前許下的願望實現了,特來還願。”

今年7月12日,微信公眾號“南江文旅”發佈由巴中市文物局、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西安碑林博物館、南江縣文物保護研究中心聯合署名的文章《四川省南江縣石飛河座崖造像調查簡報》(下稱“簡報”),簡報中提到,石飛河是巴中市南江縣新發現的一處重要摩崖造像地點,共有摩崖開鑿的造像碑1通和龕16個,歷經北魏晚期、初唐、武周、中晚唐四個開鑿階段。該處造像保存較好,年代明確,其中北魏晚期造像為巴中首次發現,對完善巴中和四川石窟造像序列,探討南北佛教文化藝術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簡報中提到,根據南北位置,1碑16龕分為南部A區與北部B區。根據網上圖片與簡報示意圖對比,橙柿直通車記者發現,被塗抹的摩崖為造像碑背面以及造像碑上的第6龕、第7龕。對這兩龕簡報中提到,其造像風格特徵不一,非統一規劃開鑿形成,是補開的。

被塗抹的造像碑,寬340釐米,高335釐米,厚113釐米,正面朝向244°。緊貼造像碑的周圍地面略凸,近似方形,似經夯打。其西北、西南角有方形柱礎石,半露於地表,形制不規整,系造像碑周圍原遮蓋建築遺留。

石飛河摩崖造像被塗抹前後對比

圖片來源:上游新聞

摩崖造像示意圖  圖自“南江文旅”

簡報中提到,“造像碑整體殘損較嚴重,上部造像多風化,正面蠕首碑字跡風化漫濾,隱約可見字跡痕,不可識讀,可見密集字格。造像及壁面遍覆乾枯青苔,背面近地面中央存少量煙燻痕跡。

“由於石飛河摩崖造像開鑿延續時間長,歷經補刻次數多,面貌相對複雜,專家從造像特徵入手,結合現場遺留的開鑿痕跡對該處造像開鑿次第作深入細緻的梳理得出,石飛河摩崖造像中的1塊造像碑與16龕摩崖,分別屬於北魏晚期、唐初、中晚唐、武周時期的遺存作品,也就是說,石飛河摩崖造像出現於北魏晚期,而在唐初、中晚唐、武周時期又有多次續鑿。

“而在石飛河摩崖造像被發現之前,巴中境內現沒有發現明確的北朝時期石窟造像,一般認為巴中石窟始於隋至初唐。

關於石飛河北魏晚期造像的歷史價值,簡報中說“擴大了四川地區北朝造像的分佈範圍,極大拓展了川北石窟重鎮——巴中地區石窟研究的上限,進一步延展並完善了巴中和四川地區石窟造像的發展序列,學術價值十分重要。並且,石飛河北魏晚期、初唐、盛唐和中晚唐造像並具,其開鑿序列之完整,在整個巴中各造像點中也十分罕見,對進一步釐清巴中石窟序列的發展和形成過程有十分重要的參考意義。”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陳彬

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