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體感染、感冒、流感……近期,感染呼吸道疾病的人似乎尤其多,很多人都感覺今年秋冬身邊感冒、流感的人格外多。
11月13日國家衛健委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舉行新聞發佈會,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介紹,其實每年冬季都是呼吸道感染高發季節。肺炎支原體是常見的呼吸道病原體之一,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每3年至7年會出現週期性的流行。單核細胞增多症也是兒童、青少年常見的疾病,發病率沒有比往年增加。
童朝暉表示,新冠疫情期間,由於大家採取嚴格防護措施,一些急性呼吸道疾病發病率有所下降。隨著防控進入新階段,這些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迴歸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也是正常現象。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國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在發佈會上介紹,我國各地冬春季的流感流行季一般是從每年10月中下旬到次年3月中上旬,在1月份左右達到峰值。近期流感監測數據顯示,各地正逐漸進入流感流行季。①
中日友好醫院兒科病房內專家正在聽診。健康時報喬芮攝
不少人出現了咳嗽、發燒,整體症狀和感染了新冠病毒很像,是不是新冠新的變異毒株?
對此,王大燕表示,近期我國新冠病毒感染情況整體呈波動下降趨勢。今年8月下旬以來,全國報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數已連續10周下降,全國發熱門診、哨點醫院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率均呈持續下降趨勢。
王大燕介紹,國家對新冠病毒仍在進行系統性多渠道監測,數據定期在中國疾控中心網站公佈。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和我國流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都屬於奧密克戎,最近一週採樣的病毒測序結果顯示全部為XBB的亞分支,未發現生物學特性發生明顯改變的變異株。①
相信很多人聽過一種說法,“呼吸道傳染病增多是因為戴了三年口罩欠下了‘免疫債’”。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疑難感染診療中心主任彭劼2023年接受南方日報採訪時表示,醫學上並沒有“免疫債”的概念,而是一種通俗易懂的形象表述。
所謂“免疫債”,也可稱為“免疫差距”,指的是人長期低接觸某種特定病原體後,導致病原體免疫刺激缺乏,從而形成易感人群增加的局面。而易感人群增加後,自身的保護性免疫力較疫情前有所下降。
彭劼醫生表示,新冠疫情前,大家都不戴口罩,時不時會接觸支原體、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免疫系統“認識”它了之後,會產生一定的免疫力。還有一部分患者是隱性感染者,或是症狀較輕,並不會選擇到醫院就診。
在新冠疫情期間,人們一直採取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方式防疫,並沒有機會接觸支原體等病原體,易感人群增加導致群體免疫變差。疫情放開後,人們再次接觸病原體時就會出現免疫過激反應,從而出現暴發流行。
此外,彭劼醫生表示,今年人們感覺似乎出現感染高峰,還可能與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後的檢測病原體意識增強以及檢測手段增多等有關。②
1. 及時接種疫苗
王大燕表示,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是接種疫苗。通過接種流感疫苗,可以有效減少感染、發病和重症發生的風險。①
2.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部分呼吸道疾病沒有針對性的疫苗。王大燕表示,通過掌握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基本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採取科學的預防方法,能夠降低發生感染和傳播的風險。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手衛生、勤洗手,儘量避免習慣性觸摸眼睛、鼻、口。
(3)保持家庭和工作場所的環境清潔。
(4)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群儘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①
3. 根據症狀及時就醫
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該如何用藥?童朝暉介紹,肺炎支原體、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引起的症狀相似,可以通過抗原和核酸檢測的方式來明確病原學診斷。建議大家先確認病原,再用藥。
童朝暉還表示,呼吸道病毒感染有一定的自限性,不是全都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有的可以對症緩解症狀。但對於老年人、5歲以下兒童以及免疫力低下的特殊人群,建議及時就醫。
肺炎支原體感染增多,部分家長自行給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的患兒服用阿奇黴素。對此,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王荃表示,這種做法不建議,也不可取。
王荃醫生表示,近期肺炎支原體感染確實佔了一定比例,但整體來說,病毒仍是兒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病原,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而阿奇黴素對病毒感染是無效的。此外,兒童的臟器功能發育都不健全,不應隨意用藥、濫用藥。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