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家裡的長輩們就以身作則,教育我們要節儉,不能浪費。
勤儉節約,自古便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長這樣教育,太正常不過。
但是,如果過度節儉,或是在不該節儉的地方節儉,反而會適得其反。
特別是,在飲食方面太過節儉,很有可能會招病、惹肝癌,比如以下這4個眾人眼中的省錢“好習慣”,皆是如此。
日常生活中,對於“壞了,但沒完全壞”的水果,很多人習慣將腐壞的部分切一切,然後吃剩下的。可這樣做,隱患不小。
絕大多數水果富含水分、果糖和維生素等,被碰傷、磕傷後,很容易成為細菌及微生物的侵襲對象和滋養皿,從而產生更多毒素。其中就可能含有一級致癌物——黃麴黴素,它具有強烈的肝毒性。
而且,這個過程通常從水果被磕傷那刻就開始了,只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罷了。而一旦水果開始腐爛,說明毒素已然產生。
更重要的是,微生物專家指出:即便把腐爛部分削掉,細菌的代謝物也已通過果汁傳入剩餘部分,甚至微生物也已開始繁殖。
研究發現,哪怕是腐爛部分較小的水果,其腐爛周圍1釐米內肉眼看似“正常的”部分,仍可檢出細菌及真菌毒素。
如果經常食用這類水果,將細菌、毒素等吞下肚,不但容易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還可能損傷大腦及中樞神經系統,導致頭暈、頭痛,甚至昏迷、抽搐,嚴重時還可能致畸、致肝癌。
所以,購買水果時,一次不要買太多。更不要貪便宜,買次果爛果。如果買回的水果放壞了,別再以節省為名,削削就吃。
此外,小編還要提醒大家:市售的水果拼盤,也不建議經常買。
此類水果拼盤,看著種類繁多、營養豐富、健康養生,但實際上,這類果盤往往品質良莠不齊,是爛果子切一切再“重組”的重災區,大家最好別買。
堅果老少咸宜,適當吃對身體有益,已成為當下很多家庭的常備品。
不過,堅果不耐儲存,特別是那些脂肪含量高的,特容易發生氧化酸敗,出現刺激性的“哈喇味”,併產生大量氧化酸敗產物和過量自由基。
這些物質可誘發胃腸道不良反應,加重肝臟負擔,引起慢性中毒,加速人體衰老,促進疾病的進程,甚至誘發癌症。
因此,對於有哈喇味的堅果,即便其看著再“相貌堂堂”,也別吃,否則省錢不成反傷身。
注意,久存的堅果除了容易發生脂肪酸敗,還易被細菌、黴菌汙染。其中最可怕的是黃麴黴素,這是一種有強致癌作用的毒素,與肝癌發病密切相關。
若食用了被細菌汙染的堅果,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等不適。若食用了被黃麴黴素汙染的堅果,輕則致病,加速衰老,重則易誘發肝癌。
當然,發現堅果發黴了或有黴味,絕大多數人會果斷丟棄,然而有一種食物也可能暗藏黃麴黴素,卻反而受到了很多人追捧,何其荒謬!
土榨油,常常被打上“純天然”“無添加”等標籤,而且炒菜時放一點就香噴噴,物美價廉,因而深受很多民眾歡迎。
在廣大農村地區,就有不少榨油的小作坊生意紅火。趕大集時,街邊也常有榨油的移動攤點,引來不少人圍觀購買。
首先,常用的榨油原料如玉米、花生、大豆等,本就很容易受潮黴變,產生黃麴黴素。而很多小作坊衛生條件差、儲存環境惡劣,原料發黴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工業榨油時,大部分黃麴黴素會在高溫精煉的過程中被消除,但小作坊生產工藝落後,沒有這一過程,因而榨出的油很容易麴黴毒素含量超標。
最後,由榨油機壓榨出的油,稱為“原油”。原油中雜質多,容易酸敗變質,食用後對人體健康有害。
按我國標準規定,未經精煉的植物原油不能直接食用,只能作為成品油原料。
所以,不管是出於什麼理由,都不建議大家食用土榨油。
畢竟,雖然黃麴黴素誘發肝癌並非一朝一夕的事,但如果一日三餐地吃,長期攝入黃麴黴素,那麼毒素蓄積在體內,會產生慢性的中毒和致癌作用,其危害不可低估。
儲存時間較長的大米,被稱為陳化米。陳化米最大的隱患,也是容易受到黃麴黴菌汙染。
有些人看陳化米表面似乎無異,就煮一煮照吃不誤,這其實是很危險的。
因為一般煮飯的開水溫度(100℃左右)根本煮不死黃麴黴素,需加熱至280℃左右,它才會裂解。
不過話說回來,不談劑量論毒性都是耍流氓。偶爾不慎吃了陳化米,一般毒素量是比較低的。
但如果長期吃,則會引起慢性中毒,出現噁心、頭暈、頭痛、食慾不振、全身乏力等症狀。
如果不慎買到被“美化”過的陳米,比如用工業白蠟油拋光、用吊白塊漂白的大米,其毒性、致癌性會更強。人體攝入後,可能引發急性中毒,甚至出現肝昏迷導致死亡。
因此,買大米時,應根據家庭人口、飲食習慣等定量購買,別囤太多。
右下角,您點一個和“在看”
點個贊點個在看,一起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