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個月,多吃這些「土裡土氣」的食物,調脾胃還補氣血

未來三個月,多吃這些「土裡土氣」的食物,調脾胃還補氣血
 

中醫老苗說

我和大熊每週直播帶領中醫愛好者系統學習中醫。週二內容為傷寒論,週三內容為五運六氣。歡迎大家掃碼關注“大熊敦敏”公眾號,進入公益學習群。

適合中醫愛好者和中醫醫生學習的《五運六氣入門課》已經上線,帶你完成、系統學習五運六氣。(點擊此處瞭解詳情)。

養生就是在對的時間,做適合身體的事,吃適合身體的食物。
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四季氣候不一樣,適合身體的美食也有所不同,而冬天最適合的就是吃些『土裡土氣』的食物。

冬吃根,一方面是擇鮮而食,冬天有許多根菜上市,如山藥、蘿蔔、冬筍、芋頭、紅薯等應季蔬菜。
另一方面,冬天,陽氣收斂,陰氣升發,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處於較低水平,營養物質不易流失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故此時進補,更容易藏住
“冬藏”以蓄積能量有利於來年的更好地生髮,而根部是植物在冬季儲藏能量最多的部位,故冬吃根,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可以有助人體的封藏

很多人說古人提倡冬天吃根菜,是當時生活條件限制,只有根菜好保存。其實現在生活條件太好了,依舊適合多吃根菜。
現在飲食多是精細的米、面和肉蛋奶,粗糧佔比低,對於身體而言營養太好,吸收後不能充分運化和消耗,容易生溼、化熱,所以富貴病越來越多。
精細的主食,碳水好消化吸收,身體升糖快,吃多就容易犯困,同時引起身體反應性快速降糖,糖儲存成脂肪,過一會兒就餓,然後吃很多東西,然後升糖,胖,餓,吃….的惡性循環。

下面這些根菜能提供類似主食碳水帶來的幸福感,補氣血調脾胃,還能減緩溼、熱堆積,幫助瘦 身,冬季可以常吃。

芋頭:藥食同源,化痰散結
中醫認為,芋頭味甘辛,性平,具有健脾利溼、解毒消腫、化痰散結、潤腸通便的功效。
而且芋頭是藥食同源,因此在化痰散結的食療榜上,它都是扛把子,始終被人模仿,一直無法超越。

《滇南本草》中記載:“芋頭,治中氣不足,久服補肝腎,添精益髓。”

國醫大師陳存仁在他的著作《津津有味譚》裡,記載了民國時期的藥店,有一個“散瘰癧”的中成藥叫“蹲鴟丸”(也叫芋艿丸),是用芋粉製成的丸劑。

因為多數人認為芋頭是尋常食物,不信它有任何消結的功能;醫者深知病人心理,故不惜多費手續而製成丸劑,病人乃信其為良藥。


由此可見,經常食用芋頭,對於各種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肺結節有一定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

芋頭本身是散補兼顧的,不僅能散結,也能健脾,結節多痰瘀氣滯,因此可以增加一些化痰理氣的食材,增強芋頭的散結功效。

不過芋頭和芋頭之間的差異可真的是不小,小編最喜歡的是來自廣西桂林的荔浦芋頭。

荔浦芋頭被稱作芋中之王,蒸煮之後就好吃大概是對食材的最高評價,而荔浦芋頭就擔得起這樣的殊榮。

不管是清蒸還是水煮,荔浦芋頭都能保持他粉糯的口感,光是空口吃就足夠美味了。

如果再根據自己的口味蘸上白糖、醬油或者是煉乳,那口感更是驚豔!難怪清朝康熙年間就被列為廣西首選貢品,於每年歲末向朝廷進貢。

上新特惠▼ 3斤29.8元  9斤59.8元
紅薯:脾胃不好,臉色差

清代名醫王士雄的著作《隨息居飲食譜》上寫到了紅薯:「甘薯煎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種類不一,以皮赤、無筋、味純甘者良。亦可生啖。」
紅薯味甘性平,歸脾、腎經,身體最關鍵的先天之本和後天之本——脾腎都能養到。
並且紅薯利腸胃,不僅能緩解腹瀉,還能潤腸通便。
《本草求原》說它能「寬腸胃,通便秘」
身體好了,腸胃順暢了,氣血也足了,秋冬就不怕冷,身體就有力氣,膚色、臉色也會變好。
所以紅薯絕對是秋冬補虛小能手!

名中醫黃煌教授曾講過,烤紅薯的功效接近經方小建中湯,甘溫補中、理虛健脾,適合面色黃、肌肉鬆軟、胃酸缺乏、喜食甜食、大便或幹或溏的人。


當然不是所有的紅薯都適合拿來烤。有時候烤不出流蜜溏心的紅薯,不是你的烤法有問題,而是選錯了品種。

黃心薯,更加甘甜順口,是眾望所歸的高“烤”狀元。同時紅皮黃心的紅薯,還有補氣血的作用。

山東煙薯▼4.5斤23.9元

皮薄如紙 蜜汁流油 
另外,再給大家推薦一個紅薯小米粥,對於脾氣虛弱的大便不通特別有效。

‖ 食療方推薦

紅薯小米粥



材料:新鮮的紅薯50-100克、小米50-100克。
做法:將紅薯切塊,小米淘洗乾淨,再加入適量水熬煮30~50分鐘,紅薯軟糯了,即可食用。
功效:補虛通便。
適合人群:小米色黃,入脾胃。紅薯補虛乏,益力氣,健脾胃,對於脾虛氣弱的大便不通特別有效果。小米和紅薯搭配,健脾養胃的效果更好。再加上粥本來就是特別能補津液的。
這個樸素的紅薯小米粥,健脾胃,補了氣又補了津液,胃腸道有了“動力”,排便就不難了。而且也很好吃。

山藥:氣虛精力差、累、免疫差
說到人人皆可用的補養扶正妙品,當屬「山藥」,尤以產自於河南的「懷山藥」品質最佳,屬道地藥材。
懷山藥是“藥食同源”的典範,其性平和,健脾和胃,補氣養陰,補而不滯,適宜於多數人群,老人、兒童、孕婦及其他特殊人群都可以用它調補。

《景嶽全書》說:“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
山藥性味平和,補益脾胃,有利於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還能補肺、腎氣,把身體元氣、腎精固在體內,提高免疫力。
尤其是霜降過後,陽氣往地下收藏,這時候收穫的山藥口感更甜,並且能量更足。現在正值上市,想嚐鮮的朋友們趕緊下手啦!

團購正宗溫縣鐵棍山藥

5斤只要79元

白蘿蔔:冬天必備,清內熱

常言道“冬吃蘿蔔賽人參”,這裡說的主要是白蘿蔔,白蘿蔔是冬天的時令根莖類蔬菜,中醫學名叫做萊菔。那麼“冬吃蘿蔔”有什麼好處呢?

《隨息居飲食譜》記載蘿蔔“生者辛、甘、涼,潤肺化痰,祛風滌熱。熟者下氣和中,補脾運食,生津液,御風寒,已帶濁,澤肥養血”

蘿蔔生吃如涼拌或榨汁,能祛風熱,清痰熱,潤肺燥,有助於預防冬日的溫燥感冒見咽喉幹痛、心煩口渴、舌紅而乾等症,或痰熱咳嗽見痰黃、舌紅苔黃膩等。


冬天陽氣向裡向內,處於收藏狀態,在外的陽氣虛少,在裡的陽氣積多,因而在自然環境裡表現為天寒地熱,對應於人,則為“陽氣在裡,胃中煩熱”。

簡而言之,冬季陽氣在裡,吃點像蘿蔔這樣性涼的根菜可以平衡陰陽,預防體內陽熱過度。

蘿蔔煮熟後寒涼之性減少,能和中補脾,下氣消食,又性潤而能生津液,冬天在進補之際搭配煮食點蘿蔔,是以通為補的一種間接進補方法,使得補而不滯,補而不燥。

這個食療搭配在民間很多菜餚也有所體現,如蘿蔔燉牛腩、蘿蔔燒羊肉等。

此外,蘿蔔的種子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藥,中醫叫萊菔子,其性平,味辛、甘,歸肺、脾、胃經,可以消食除脹、降氣化痰,對飲食停滯、痰壅喘咳、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等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END
都說秋冬是“貼秋膘”的進補季,但因為現在人日常的飲食都已經營養非常豐富了,所以即使說到補,也應該以平補為主。

什麼季節該吃什麼,怎麼吃,怎麼進補,慢慢來,不要著急,尊重時令節氣的規律,我相信,總能養出一個健康好身體。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