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病高發,主要有6個誘因!看看你中了幾個?

很多人常年喝熱水,注重養生,但胃病依然找上門,問題到底出在哪了?

01

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生活在胃部及十二指腸各區域的細菌,它可以引起胃黏膜輕度慢性發炎,甚至引發胃潰瘍和胃癌。

而我國胃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達59%,7億人受其感染,這主要與平時的一些習慣有關,比如餐具清潔不到位、一筷多用、給孩子餵食時喜歡口口相傳、喜歡用手直接抓取食品等。

因此,生活中需要嚴格地重視個人衛生飯前飯後勤洗手、使用公筷、少吃生食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風險。

02

喝酒

酒精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乙醇。飲酒後,乙醇會在胃中留存,可使胃黏膜變薄,黏膜上皮細胞壞死脫落,進而引發胃痛、反酸等慢性淺表性胃炎症狀。

所以,酒還是能不喝就不喝吧。

03

高鹽飲食

醬菜、臘肉、鹹魚、腐乳等都是很受歡迎的傳統食物,但這些食物的共性就是含鹽量過高

而長期高鹽飲食,會抑制胃酸的分泌,降低胃黏膜抵抗力,甚至導致胃炎、胃潰瘍、胃穿孔等一系列胃腸道疾病。

並且,部分高鹽食物中還含有大量硝酸鹽,在胃內被還原後,可與食物中的胺結合,形成有致癌作用的亞硝酸銨等N-亞硝基化合物,從而誘發細胞惡變

所以每日的食鹽量要少於5克,醃製的、加工的食物要少吃,另外,購買包裝食品的時候最好看一下配料表,選擇低鹽的。

04

三餐不規律

飢一頓飽一頓是很多人的常態。

三餐不規律,胃酸分泌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容易打破正常的平衡狀態,造成胃酸分泌過多或過少,從而誘發消化不良、反酸燒心、胃糜爛、胃潰瘍等病症。

因此,平時要養成三餐定時定量的生活習慣,每餐只吃七八分飽,有助於讓胃的運動起搏細胞、胃酸分泌都形成規律,使胃功能更協調。

05

情緒不穩定

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說“氣得我飯都吃不下”、“氣得胃疼”等,其實胃與情緒確實關係密切。

胃被稱作“人體的第二大腦”,是最容易受情緒影響的器官之一。數據顯示,57%~7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伴有情緒異常。

焦慮、抑鬱、恐懼等壓抑性情緒,常導致胃腸道動力低下,易引發食慾不振、噯氣、打嗝、早飽、飽脹等不適;

憤怒、生氣等較為亢奮的情緒,可導致胃腸高動力反應,引起胃酸分泌、胃腸蠕動增加,誘發胃炎、胃潰瘍、胃食管反流等。

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學會控制情緒,想生氣或者發怒的時候多做深呼吸、聽聽音樂、跑跑步,讓自己平靜下來;心情不好的時候別自己悶著,和朋友出去逛逛街、旅遊,放鬆一下~

06

熬夜

據美國洛杉磯醫學研究機構的研究發現,經常熬夜睡眠不足的人,其胃病發病率是一般人的3~4倍!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人的胃裡缺乏TFF蛋白

TFF蛋白能在胃黏膜上形成一種黏液膜,一方面能減少堅硬物質損傷胃黏膜;另一方面,其是弱鹼性的,能有效阻止胃酸對胃黏膜的腐蝕作用。

而實驗數據顯示,夜間熟睡時分泌的TFF蛋白,相當於白天一天分泌的20~30倍。長期熬夜,TFF蛋白分泌減少,胃的保護、修復能力減弱,胃病自然就找上門了。所以還是早點睡吧~

另外,年齡超過40歲的人群最好每年都能做個胃鏡檢查,尤其是日常有抽菸酗酒、喜食醃製油膩食物習慣的,或本身有胃病、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更要注意。


分享

點收藏

點點贊

點在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