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我身邊所有養男孩的家長都或多或少打過孩子,他們對我家裡有兩個男娃卻從來沒有打過孩子這件事感到無法理解。
不是我脾氣好,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其實是個暴脾氣,就跟我原來在文章裡寫的一樣,我跟所有的人初次接觸都是釋放善意,但我並不允許別人把我當軟柿子欺負,路見不平一聲吼的事情我也沒少幹過。
那為什麼面對家裡兩個狗都嫌的男孩,我能淡定下來呢?
光靠忍能忍出心塞塞,但摸清規律就能笑傲江湖,淡定的看他們作妖,但是在該劃定底線的地方劃定底線,不允許僭越。
在雄性激素睪酮的支配下,攻擊性與身體上的冒險傾向被植根於男孩的身體之中。
心理學家亞倫.基普尼斯:“暴力不是男孩的天性,暴力是後天習得的。攻擊性才是與生俱來的。”
沒錯,攻擊性和冒險傾向是他們與生俱來的,你跟老天爺要對抗著來,不心塞才怪呢。
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是幫助這些男孩子瞭解自己的身體,教導他們如何以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利用和宣洩能量,而不是強迫他們成長為符合我們“想法”的“應當成為”的樣子。
所以我們家是有一個玩具角的,這個玩具角,你怎麼混亂都沒有問題,你把玩具拆了摔了都沒問題,不收拾也沒問題,只要自己找不到東西的時候能承擔後果就行,這個玩具角其實就是男孩釋放自己體內天性和攻擊性的地方。
這個玩具角我建議給男孩力所能及最大的空間,因為男孩一旦瘋起來,他們自己都摟不住,空間大其實更加容易減少衝突。
小胖經常帶三四個男生同學到我家來,我們家有一天最多有7個男孩,那家裡簡直就是個男孩窩,但其實他們都是在玩具角“搞破壞”,別的地方就會免遭蹂躪。
而且根據我的經驗,男孩比女孩懂事晚個幾年,所以女孩子心裡有各種小九九的時候,男孩子都是“大直男”,特別好糊弄,怎麼糊弄我之後單獨寫一篇,畢竟我是經常要和五六七個男孩周旋一天的媽媽,經驗不算充沛也算很豐富了。
前面說了,在雄性激素睪酮的支配下,攻擊性與身體上的冒險傾向被植根於男孩的身體之中,所以一定要給男孩去釋放的空間,運動就是很好的一個方式。
小胖從小就是各種在戶外瘋跑瘋玩,地上打滾,挖土爬樹,很多男孩之所以難養,是因為家長這也不讓他們動,那也不讓他們摸,他們釋放不了的攻擊性自然只能朝人釋放,朝家裡釋放。
小胖從小在戶外運動,不是這裡摔的烏青,就是那裡磨破了皮,有一回小拇指還骨折過,但這都不是問題,只要保證大的安全可控,讓男孩去瘋,去冒險,去探索自己身體的極限,甚至承擔一些冒險的後果,本來就是養育男孩的正確方式。
跟個猴子一樣,顫顫巍巍吊的老高,她媽媽就在旁邊笑眯眯的看著,一點也不慌張,所以我一直覺得,如果我有個女兒,我也大概率會這麼養她。
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養娃也是這個模式,在孩子們四歲的時候,貝佐斯就允許他們使用小刀,等他們長到八歲,孩子們就可以操作電動工具。
因為貝佐斯前妻說了,“我們寧願養一個缺根手指的孩子,也不願意養一個經歷匱乏的孩子。”
恰當的冒險可以教會孩子們如何應對失敗,幫助孩子們學會衡量風險,讓他們更加自信,不對人生設限,假如孩子不可避免地不幸傷到自己,這一刻恰好也是他們學習的機會。
我就找到一塊帶草坪的陡坡,他就顫顫巍巍的來回跑,我也不扶他,摔倒了就站起來,旁邊的路人總是好心的提醒我,小心孩子摔了。
我說沒事,在這裡摔了危險也可控,而且摔了他自己會站起來。
別的孩子我不知道,但是根據我養小胖和小布丁的經驗,並不會,相反,他們比同齡的小孩更早學會判斷風險,學會判斷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
就像前陣子,小胖的同學拉著小胖去湖邊玩,小胖是一群男孩中最謹慎的那個,他會去小心翼翼的踩踩邊緣,告訴小夥伴,注意別踩空了滑進水裡。
小布丁才一歲半,也發展出來了跟他智商相匹配的風險判斷能力,可能也是因為摔的次數多了,摔出經驗了。
父母在養育男孩的時候,劃定底線,對男孩發起的攻擊性行為加以約束和控制,這一點至關重要。
我一直跟小胖和小布丁說,你們可以以你們想要的任何方式玩,但是打人,咬人是不可以的。
小布丁一歲的時候一激動就咬人,不是咬我,就是咬阿姨,阿姨總是說沒事沒事,這個時候的小孩都咬人,但是我會嚴肅的告訴小布丁,咬人不可以。
其實小孩很聰明,他能看懂大人的表情和語氣,如果家長笑嘻嘻的說不可以,那麼孩子也覺得不是問題。
如果家長嚴肅的說不可以,並且一以貫之,並不會根據自己心情的好壞來制定規則,那麼他們也能很快get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給男孩的規則切忌多,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規則多,就意味著沒有。
最後總結一下,養育男孩,要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去釋放攻擊性,要給他們足夠的關懷和愛,同時要給他們劃定明確清晰,少而精的規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帝呱呱星球(ID:diguaguaxingqiu)。這裡匯聚了傳說中的海淀、西城、順義媽媽,因為工作與地域的關係,我們能接觸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教育理念,跟大家分享帝都媽媽的育兒新認知和京城新生活。
//· The End ·//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