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2022年12月10日,一對36歲的上海夫妻,開啟了一項「退休躺平」實驗。
存款130萬,有一個6歲的女兒,每個月有4000左右的理財收入,以及10000元的房租收入;
同時請了一個月薪7000元的住家阿姨,拒絕低慾望的生活,該吃吃,該花花——
他們在小紅書@Alex退休了上,詳細記錄了自己一天的花銷、日程、心態、感悟,並計算出,存款130萬,大概能躺平20年。
今天,是他們退休的第90天,這項實驗目前進度如何?吃穿用度還適應嗎?對未來的養老規劃有改變嗎?
我和老婆都是87年生,上海人,有一個6歲的可愛女兒。
去年年底,我們算了一下,我們有130萬存款,每個月的理財收益大概4000元,有兩套房子,一套是49平米的loft,另一套大一點,出租的話,房租收入能有1萬。
第一種,住在大房子裡,但小房子的房租,覆蓋不了日常花銷。想要退休的話,還得再奮鬥好幾年,置換一套大房子。
第二種,一家三口,加上住家阿姨,四個人一起住進小房子裡。這樣,靠每個月共1.4萬左右的租金和理財收入,我們就能退休了!
感謝我的老婆,在她的設計下,一室一廳一衛的49平米loft,變成了兩室兩廳兩衛。我們四人兩貓在這裡生活,一點兒都不擁擠,每天醒來看著小家,都覺得幸福感爆棚。
我們將樓梯的位置側移到客廳,雖然客廳很小,但四個人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完全夠了。
原本樓梯的空間呢,就可以填出一個小房間,供女兒和阿姨住。
退休之前,我們是做電商的,會租很大的房子,一部分居住,一部分做倉庫。房子雖然寬敞,但總覺得不夠溫馨,住起來也不開心。
在這套完完全全由自己設計的小房子裡,退休的我們,將放下已久的愛好重新拾起,填滿了每個角落。
老婆喜歡畫畫,就在陽光滿滿的陽臺上支起了一個畫架;我喜歡做飯時與家人互動的感覺,就設計了開放式廚房。
至於每個月的支出,阿姨的工資是7000元,女兒的畫畫和舞蹈課,平均一個月1000元,日常家用大概3000元,購物也在3000元左右。
每個月正好收支平衡,就算超了也沒關係,還有存款可以用呢。
對於我們的退休,網友們最大的質疑就是:「躺平了還要請阿姨?」
我的想法是,退休躺平,並不代表必須低慾望,人生短短几十年,要對自己好一點。
女兒1歲時,阿姨就在了,和我們的感情很深。並且,我們還算過一筆賬,有了阿姨後,反而會更省錢。
如果沒有阿姨,一想到做完飯還要洗碗掃地拖地、帶娃陪玩,還不如干脆點個外賣,一天至少200塊。
有了阿姨,我和老婆能專心陪伴孩子,也能有很多獨處的時間。
每天的日常很簡單。醒來後,阿姨就做好了豐富的早飯和午飯。
或是把女兒交給阿姨,我們夫妻倆去約會,可以慢悠悠地、一層一層地從商場頂樓晃到一樓,也可以買個冰淇淋壓馬路。
或是窩在家裡,老婆和女兒一起畫畫、拼拼圖,我在一旁看電視。
36歲退休後,我們好像「偷」來了許多時間,不著急,不慌忙,安安心心地感受每一刻時光。
其實,我在年輕時,是一個很喜歡賺錢,甚至可以說是渴望金錢的人。
2008年,我開了自己的淘寶店,做代購,賣護膚品。早上一睜眼就開始工作,回顧客消息、分析日常數據、打包發貨,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
最拼的那兩年,我除了去外地進貨,基本上沒怎麼出過門。
但我也不覺得累,我很喜歡那種付出努力就能看到回報的事情,享受那種維護客戶後,客戶爽快下單的瞬間。
然而,疫情開始後,免稅店改政策了,在手機APP上下單,就能直接送貨上門,價格也很優惠,對網店的生意衝擊很大。
那段時間,就算我再怎麼努力,也看不到回報,更無法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於是,我關店了。
我現在依舊很感激當初那麼努力工作的自己,攢下了退休的本金。最重要的是,我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我的存款在很多人眼中其實並不算多,但在退休的90天裡,我一次都沒有焦慮過。我想,這是因為我曾自我實現過,擁有十足的信心,賺錢對我來說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哪天我突然不想退休了,或者錢用光了,沒關係,再想辦法賺錢就好。
退休對我來說不是被動的妥協,而是我體驗過不同的生活方式後,一種主動的選擇。
從前忙碌的時候,我和老婆會期待用「買買買」來刺激自己的神經,偶而休息的時候,就衝到商場裡買包、買鞋、買衣服。
但慢慢地我發現,這種快消式的喜悅,維持的時間會越來越短。可能買第一個包的時候,會開心一個禮拜,但買第十個包的時候,只會快樂一個小時。
退休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能重新敏銳地感知到,生活中細微的、隨處可見的喜悅。
老婆會自己買材料,花一個下午做一個時鐘。我們把它掛在牆上,不管過了多久,都看不膩。
微波爐壞了,找商家上門修至少要100塊。我研究了一下,發現是彈簧有問題,自己鼓搗了半天,終於修好了,成就感滿滿。
前幾天,上海天氣很好,我們推著一車的東西,想帶著女兒和兩隻貓咪去公園裡野餐。到了公園門口才發現,寵物不能入內。
我們就在家附近的步行街上,找了一個公共座椅,將小桌子支起來,擺滿水果零食,吹著風,抬頭看著樹枝冒出的新芽,陪女兒玩著老鷹捉小雞……
去公園不是目的,享受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才是目的。
在我看來,通貨膨脹並不意味著所有東西都會漲價。就拿這十年來看,米麵油是漲了,但是電視、洗衣機等大件的價格,並沒有明顯的起伏。
我也只是一個普通人,無法預測未來的市場走向,就先不為還沒發生的事情而焦慮了。
大概在女兒2歲的時候,我們和雙方父母,開了一次家庭會議:希望寶寶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們不會要求她考上名校,或是大富大貴,只希望她是輕鬆快樂的,會享受生活的。當然她一定會走彎路,但我希望這些體驗,都能成為她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也見到過一些孩子,他們一直在補課,沒有空去玩,這導致他們會對生活失去好奇心。因為他已經知道了,下一個小時要去哪個興趣班,再下一個小時要完成一套什麼卷子。
但我希望我的女兒,會去思考生活中奇妙的事情,能主動提問,一步步摸索出自己的路。
所以,我們不打算雞娃,小學讀家附近的公立,目前報了畫畫和跳舞兩個興趣班,都是女兒喜歡的,一年一共一萬四。
至於未來:我們這代人成長時的主流思想,是不啃老、要獨立。那麼,為什麼現在我們要去雞自己,想辦法在20年後讓孩子啃呢?
如果我們有,自然會全力託舉,如果沒有,我也希望她能獨立完成人生的議題。
做電商的時候,我是居家辦公的,和父母住得很近。只是那種陪伴,都是「我在這兒」式的低質量陪伴。
忙起來焦頭爛額的,有時父母說句話,我都聽不見。時間久了,父母也受我們的影響,變得焦慮起來。他們不會再輕鬆地和我嘮家常,常常一見面就問「今天有多少單子」、「今天有沒有賺錢」?
這種狀態持續了很久,直到去年六月我父親去世後,我想找點他的照片,卻發現手機裡只有寥寥幾張。我這才意識到,有些遺憾,真的是一輩子的、無法彌補的。
退休後,我會經常帶女兒去我媽媽和丈母孃家,每天拍視頻記錄家人相處的日常,把握住此刻的點滴。
等女兒長大了,我和老婆如果健康的話,應該會去不同的城市旅居,海南、雲南,或者是日本,都是我們很喜歡的地方。
130萬存款,如果一定要經過周密的計算,我想論誰都會覺得不夠。但我們,畢竟不是靠計算去生活的。
重要的不是手上有多少錢,而是你的慾望到底在哪裡?是在職場上拼搏,還是慢下來享受生活?
就像打高爾夫的時候,球場上的每一個人,都站在自己的賽道前,用不同的方式,打出滿意的球。
那一刻的成功和失敗,取決於你揮杆的時候滿不滿意,而不是和身邊的人比。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麥子熟了,ID:maizi-0,作者李耳耳,如需授權請聯繫原作者。本文圖片來自受訪者。
//· The End ·//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