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
他在中國歷史上一直被譽為賢相的典範,智慧的化身,還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然而,他的智慧不僅在戰場上,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能完勝數人。
《誡子書》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也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走至人生盡頭,最後的叮嚀,語重心長,“靜”重複出現了三次。
在諸葛亮看來,做人也好,做學問也罷,首先得保持一份寧靜淡然的心境。
修行一生,籌謀一世,他最大的感悟或許可濃縮成一個字:
諸葛亮出生在山東琅琊一個名門望族,可他3歲喪母,8歲喪父,從此跟隨叔叔生活。17歲那年,叔叔也去世了。
之後他搬到湖北一個叫隆中的小山村,他一邊種地養活自己和姐弟,一邊堅持讀書,學習聖賢之道。
這十年,他以靜以修身,博觀厚積,砥礪深耕,年復一年,為日後終將到來機會做準備。
從此,諸葛亮將積蓄的能力全都用在匡扶大業上,締造出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等一個又一個神話。
諸葛亮一生節儉,在《自表後主》一文中自述家產時寫道: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也。”
人在貧窮之時能保持節儉或許平常,而富貴之後還能繼續堅守節儉,便是一種高尚。
這也是為何喜歡以成敗論英雄的國人,會將諸葛亮捧向神壇的重要原因。
自古以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幼年時期的諸葛亮從不像一般的學生那樣死記硬背,而是觀其大略,記其精粹。
他更是在夜深人靜時如飢似渴的拜讀諸子百家,到了晚年仍不忘讀書學習。
一個人無論到了什麼樣的年紀,都要保持不斷學習的能力。
在經年累月的學習中,我們終將與更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諸葛亮告誡兒子,做人呢,要戒驕戒躁,切勿放縱任性、懶散怠慢。
過度放縱或過於懶散之人,難以振奮精神,更無須談何以成功;
劍走偏鋒、心氣浮躁之人,容易迷失自我,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
諸葛亮小時候生活在峴山腳下,這裡青山綠水,風景怡人。
他卻從不放縱自己,耽於玩樂,自覺開啟聞雞起舞、寒窗苦讀的求學生涯。
他天資聰穎,但不因此偷懶驕躁,反而比別人更加勤奮好學。
泰戈爾曾說:“偉人多謙虛,小人多驕傲。太陽穿一件樸素的光衣,白雲卻披了燦爛的裙子。”
不管什麼時候,都要戒驕戒躁,堅定心中的理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告誡子孫不要蹉跎歲月,虛度年華,否則會老大徒傷悲,後悔莫及。
古時無鐘錶,諸葛亮的先生司馬徽就訓練了一隻公雞,按時鳴叫,定點餵食,用於記時!
諸葛亮為了延長學習時間,在褲子上縫了個口袋裝小米,每日晌午便悄悄在窗外撒一把。
漸漸的,授課時間雖延長,司馬徽也發現了公雞不報時的現象。
而老先生不僅沒生氣,反而被小小少年珍惜時光、刻苦學習的精神感動,主動為他補課修習。
也許就是從“餵雞求學”的那一刻開始,註定了諸葛亮這個名字會永留史冊。
不論你如今是什麼年紀,把握當下,珍惜時間,不虛度光陰,才能不枉此生。
諸葛亮培養出的不僅是一個文武兼備的諸葛瞻,也成就了諸葛家族滿門英傑,世代忠烈。
一篇《誡子書》,僅86字,短小精悍,言簡意賅,將養性修身的道理說到極致,值得我們所有人一生去學!
點個【贊】與【在看】,願你我以此為榜樣,寧靜、致遠、戒躁、惜時,與君共勉。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