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陰腎經——激活先天之本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2008版)高清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中醫講,腎為先天之本。按現在的意思就是遺傳因素、先天的稟賦,這個先天之本會影響人的一生,如果我們把人比作是樹的話,腎是這棵樹的根。我們都知道腎主骨生髓,化生氣血。在三陰經中,腎經處於樞的位置,它將脾輸送的精微物質變成血。當然,它不像太陰完全不加以選擇的開放吸收,造血不是所有的精微物質,都能達到造血的材料,因而,它屬於半開合的狀態。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循環系統某些病症。
   

      

足少陰腎經循行

 

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小趾之下,斜走足心,經舟骨粗隆下、內踝後側,沿小腿、膕窩、大腿的內後側上行,穿過脊柱,屬於腎,絡膀胱;另有分支向上行於腹部前正中線旁0.5寸,胸部前正中線旁2寸,止於鎖骨下緣。腎部直行脈向上穿過肝、膈,進入肺中,再沿喉嚨上行,止於舌根兩旁;肺部支脈,聯絡於心,流注於胸中。
 


【原文】
《靈樞·經脈》:腎足少明之脈,起於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腨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
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夾舌本
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註釋:
 
①邪:邪通斜。
 
②然谷:穴名,在舟骨粗隆下方。谷,《脈經》作“骨”“然骨”即指舟骨粗隆。
 
我們看腎經的循行路線,很簡單,很短,分支少,但是其所經過的地方,都是人體重要器官,腎、膀胱、肝、肺、心。除了脾沒有直接絡屬之外,腎經聯繫了其餘四個臟腑。腎經的功能直接影響著我們肝、肺、心功能。它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我們在臨床上會看到腎衰的病人,體內液體排不出去,增加了心臟負荷,心功能隨之受損;心臟負荷增加,肺功能損傷,導致肺淤血;肺淤血並水腫,右心功能差,迴心血量增加,肝靜脈過度充血,又影響肝臟功能。
 
經絡並不只是很多人認為的一條線那麼簡單,經絡不僅建立的人體結構,也支持著人體的運行。有一些人失眠,治療時不僅僅要著眼於心,往往要從腎臟入手。從中醫理論來說,腎主水,心主火,我們說水火既濟,也就是腎水必須上升,以濟心火,防心火過旺,心火需要往下溫煦腎水,防腎水過寒,這樣心腎交泰,才能陰陽和調,陰陽和調是睡眠的重要條件。
 


足少陰腎經的腧穴


1、湧泉穴
 
湧泉穴大家比較熟悉,在足底,足趾蹠屈時成凹陷處,約當足底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2/3交點上。聽起來很複雜,其實這個穴位特別好找,找的時候捂住腳趾肚,把餘下的腳底分為3部分,湧泉穴就在上1/3處有個窩的位置。
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起始穴。湧,外湧而出也,形容水向上、騰溢;泉,泉水也,就是從地底下冒出來的水流。《黃帝內經》上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該穴名意指腎經的經氣由太陽經的陽氣轉入而來,促使腎經經氣的生髮,如同天一生水滋潤萬物。
 
湧泉穴可以治療足寒證。如果您身上怕冷,腳心老是冰涼,而且按的時候凹陷不起,這時候最好用艾灸法。但如果火氣比較大,這種方法就不適合應用。
 
湧泉穴是腎經的井穴,井穴是屬木的,通著肝,水又生木,所以可以從這裡挖掘能量補肝。當有的人足不寒,但腳心發熱的時候,就是肝在向腎求救了,要求腎經一點腎陰(水)來降低肝的火氣。這時候一定要揉湧泉穴,幾天後腳心發熱的問題就會緩解。
 
另外,湧泉還有可以治療失眠。我們上面說了,心腎不交,腎水與心火不能相濟,就會失眠。這種情況的人往往很痛苦,晚上開始心煩、輾轉反側。可以半盤腿而坐,用右手心摩擦左足心(也就是湧泉穴),左手心摩擦右足心,這樣,心腎對應、心腎相交,能夠起到安眠寧心的作用。
 
通過艾灸湧泉穴可以引火歸元,治療上火、咽痛、煩躁失眠。
 
2、太溪穴與照海穴
 
太溪穴在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太,就是極,大的意思;太溪,就是比較大的溪流,跟水相關。同時,這個太溪也是腎經的輸穴和原穴。陰經的輸穴五行屬性為土,原穴是所屬經絡原氣的源頭。所以,水土之穴,能夠清腎經溼熱。
 
大家臨床常見的泌尿道感染和泌尿道結石等症就屬於腎經溼熱。一般採用針刺或者艾灸進行治療。
 
與太溪經常配伍的,就是照海穴。這個穴位在內踝尖下方凹陷中。
 

 

照海穴:照,照耀之意;海,大水之意。
 
照海也是常用的清熱穴位之一。通陰蹺脈,有滋腎清熱,通調三焦之功。刺激此穴既補益又清熱,既可以調理陰蹺脈又可以調理腎經,可謂一舉兩得的妙法。刺激照海穴可有效治療嗓子幹痛、聲音嘶啞、慢性咽炎等疾病。
 
不過,您可能不知道,灸照海還能治失眠!可以使得腎水充足,上濟心火,使得心寧神安。我們平時可以多按揉照海來改善睡眠質量。
 
3、水泉穴
 
水泉穴,定位:太溪下1寸。跟骨結節內側凹陷中的位置。

水泉穴是腎經的郄穴。郄穴治神經上的急性病,比如泌尿系統感染,就是突然有膀胱炎等方面的問題了,就需要趕緊去揉水泉穴。“水泉”的意思就是讓尿流通暢,一通暢,體內的毒素就能排出去。
 
水泉穴是專門消水腫,治小便不利的。醫院通常診斷為泌尿系統感染。老年男性一般都有前列腺的問題,每天也要堅持多揉水泉穴。
 
水泉穴還有活血通絡的作用。尤其是女性月經量特少、肚子脹得特別難受,但經血就是下不來,這時要趕緊揉水泉穴。
 
水泉穴可以治療足跟痛,特別是對突發的足跟痛療效好,一揉就能緩解。如果長期足跟痛,那就需要改揉大鐘穴或太溪穴。
 
水泉穴還能緩解腳踝痠痛。比如剛爬完山發生腳踝痠痛,趕緊揉水泉穴。
 
4、氣穴
 
接著我們講腎經在腹部的穴位,氣穴在臍下3寸,關元穴旁開0.5寸。
 

“氣”指下焦之原氣。“穴”腧穴,亦窟藏之意。這個穴位是道家所說的丹田部位。武俠小說中常說的氣沉丹田。丹田在指代穴位的時候,約等同關元,但是其本意是指一個部位。而氣穴,就處於丹田的部位,是修真煉氣過程中,元氣的儲存之地,所以叫氣穴,元氣收藏的洞穴。
 
這個穴位在腹部,腹部上,氣不能收藏的疾病它都可以調節,常見的就有奔豚氣、月經過多。奔豚氣,就是指那種我們老是覺得有氣從肚子上往上竄,有氣往上頂,甚則覺得頂著我們的心臟,產生心悸心慌的感覺。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艾灸氣穴,引氣歸原。
 
月經過多的時候可以通過艾灸,加強這個穴位收斂藏氣的功效。氣為血帥,氣足了,能夠固攝人體的血液,使得血液以常規速度循正常脈絡運行,從而改善月經量。
 
5、肓俞穴
 
腎經在肚臍旁的穴位,是肓俞穴。這個穴位在肚臍旁開0.5寸。
肓,心下膈膜也,此指穴內物質為膏脂之類。俞,輸也。本穴物質為來自胞宮中的膏脂之物,膏脂之物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輸體表,故而得名。
 
我們說,肚臍為人類先天與後天分界的地方。當我們出生,連著臍帶的時候,肚臍部位屬於先天;剪開肚臍那一刻,肚臍位置就屬於腹部、歸屬脾胃,轉變為後天之地。所以,這肚臍部位,是人先後天的一道門,是生命正式獨立發展的門。所以,這個穴位同樣具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善於治療氣血不足的疾病。
 
一些腰痛的病人,可以在肓俞穴找到一些壓痛點,甚至皮下小結節。通過按揉、針刺或者艾灸去消除這些小結節,或減輕壓痛點的痛感,腰痛會得到相應的減輕。所以,我們出現腰痛腰痠的時候,可以躺下來,按揉一下肚臍兩旁,也會有一種腰部按摩的舒服感。
 
6、腹通谷穴
 
腹通谷,在肚臍上5寸,正中線旁開0.5寸。
 

腹通谷是衝脈、足少陰經的交會穴。腹即腹部,通即通過,谷即水谷,此穴在腹部,為通過水谷之處,故名腹通谷。
 
這個穴位很好理解和記憶,它的最大的功效就是通谷,也就是促進食物在胃腸道的消化及排洩。能夠清降濁氣、健脾除溼。所以,飲食不消化的問題,選用這個穴位,如腹脹腹痛、嘔吐、心痛,心悸,胸痛,暴喑、消化不良等。
 
還可以配伍之前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如天樞穴、滑肉門、水道等,治療單純性肥胖,有一定的減肥作用。
 

腎經的經穴歌和主治表


每條經脈的穴位很多,我們不可能逐一介紹。對於經絡特別感興趣的朋友,其他沒有涉及到穴位可以自學。為了方便大家系統記憶腎經的27個經穴和相應的主治,我們把足少陰腎經經穴歌和腧穴主治提要表列一下,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學習。
 
足少陰腎經經穴歌(共27穴)
足少陰穴二十七,湧泉然谷太溪溢,
大鐘水泉通照海,復溜交信築賓接,
陰谷膝內輔骨後,以上從足走至膝,
橫骨大赫連氣穴,四滿中注肓俞集,
商曲石關陰都密,通谷幽門半寸闢,
步廊神封又靈墟,神藏彧中俞府畢。
 
足少陰腎經腧穴主治提要表

《問中醫幾度秋涼》在線閱讀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在線閱讀(小郎中學醫記)

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