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頸部保暖預防頸椎病


頸椎病是指頸椎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頸椎骨質增生。比較典型的頸椎病一般表現為頭暈、頭痛、頸背部疼痛、僵硬感、上肢麻木、視力模糊等。

頸在頭和軀幹之間,較為窄細,有重要組織器官密集其中,是人體各部中較為脆弱的部位。中醫理論認為,督脈主一身之陽氣,起於會陰,並於脊裡,上風府,入腦、上巔、循額。頸部是督脈循經的關鍵部位,邪犯督脈,風寒侵襲,氣血不調,經絡不通,頸項強直,酸困疼痛。局部氣血通暢則頸項活動靈敏,氣血不暢則頸部活動受限。

在氣溫偏低、氣候寒冷的情況下,暴露在外的頸部組織血流變慢,新陳代謝低下,常導致局部組織細胞缺血缺氧而腫脹、變性等。同時,頸部肌肉受寒冷刺激後,出現保護性收縮,張力增高,造成平衡力線關係紊亂,使頸椎間隙變窄,導致神經、血管受壓,增加了頸椎病的發病危險。在頸部已有損傷的情況下,一旦受寒便可能引發血管的收縮和頸部肌肉痙攣、神經水腫,誘發頸椎病或讓原有的頸椎病加重。因此,冬季注意頸部保暖是預防頸椎病的重要措施。

頸部保暖可以採取多種措施,如外出時圍圍巾、戴脖套,穿高領毛衣、立領棉衣;已經患有頸椎病的人,可用紅外線治療儀等保健器械照射治療,或用熱水袋、溫熱砭枕於頸部,以刺激局部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恢復肌肉組織彈性功能,預防頸椎移位,從而有效預防或緩解頸椎病。平時注意頸部姿勢,長期伏案工作時,每隔一小時左右要活動頸部,夜間睡覺時枕頭不宜過高,軟硬適中、寬度適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