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痓(8) | 小兒吐瀉之後,口噤不出聲,手腳攣急

《辨證錄》

 原文 

小兒吐瀉之後,口噤不出聲,手腳攣急,人以為驚風之搐搦也,誰知是脾胃寒虛之痙病乎?

小兒純陽,先天腎氣原自完固,無如後天之斷喪也。人生後天,以脾胃為主。小兒喜餐生冷,傷其後天,而先天亦損,自然變症紛紜。

吐瀉之後,無津液以潤腸胃,更有何氣以運動四肢乎?此手足攣急、搐搦之所以現也。

脾胃虧損,肝木必來相侮,脾胃又無津液以供給肝木之取資,則肝木大燥,燥極生火,火極生風,又其常也。

肺金見肝木之克脾胃也,欲出其清肅之令,制肝以報土母之仇,無奈脾胃為肝所傷,則土弱而金不能強,力難制肝,反為肝之所凌。而肺金畏肝中之風火,惟恐逼幹肺氣,自顧不遑,何能救母,故不敢出聲也。

然則治法可不急治肝,以救脾胃之虧乎?

方用活兒湯

白芍(三錢) 茯苓(五錢) 人參(二錢) 白朮(三錢) 梔子(五分) 麥芽(五分) 枳殼(三分) 半夏(五分) 甘草(一分) 神曲(五分)

水煎服。

一劑攣急搐搦之症止,二劑口噤之聲出,三劑全愈。

此方平肝之氣以扶其脾胃之土。脾胃之氣生,而肺氣自旺,足以制肝,何風火之不息哉?或謂肺弱不能制肝,自宜補肺。不知用補肺之藥,必用潤劑,不又助脾胃之溼乎。痙病正苦溼也,方中用茯苓之多正去其溼,而反可用溼乎?故不若平肝以安肺,不可潤肺以害脾胃耳。

此證用四君湯亦可效。

人參(一錢) 茯苓(二錢) 白朮(三錢) 甘草 肉桂(各二分) 神曲 柴胡(各三分)

水煎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