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解毒藥總結,說不準什麼時候可以用上

 

1.甘草:性味甘平,其味至甘,甘者主和,入十二經,有解百毒之說,能解如番木鱉、水合木醛、白喉毒素、破傷風毒素、河豚毒、蛇毒等。用量3-15克。
2.葛花:性味甘平,解酒毒,主治酒毒煩渴,腸風下血,用量4.5-9克;葛根與葛花性能相近,用量4.5-9克。
3.生薑:辛溫,入肺胃經。亦解半夏、南星毒;解酒毒,和胃止嘔,用量3-9克。
4.綠豆:性涼,入心胃經。消暑解毒,解一切藥草、牛馬、金石之毒,忌與鯉魚同食,用量15-60克。
5.蔥汁:解藥毒,解藜蘆、桂皮之毒;通利三焦,調五臟。
6.桑椹:甘酸寒,入心肝腎經。解酒毒,安五臟,定神,令人聰明;烏髮,利關節,用量10-15克。
7.韭菜:解各種藥毒。
8.田螺:味甘,性大寒,清熱,利大小便作用。外敷治痔瘡腫痛。止渴,醒酒立見。治酒醉不醒。
9.白扁豆:甘微溫,可解酒毒;治小腿肌肉攣急即轉筋、婦女白帶症。
10.梨:味甘酸,性寒。解酒毒;清熱除煩渴,潤肺化痰止咳。
11.大棗:性味甘溫。止瀉生津,滋補強壯,緩和藥性,解毒,強脾胃,用量9-15克(5-10枚)。
12.高良薑:味辛性熱。溫中下氣,止痛消食。善治胃寒痛、吐瀉轉筋,和酒食不消,用量2.4-4.5克。
13.紅豆蔻:為高良薑的種子,性味功用與高良薑相同,善於散寒燥溼,消食解酒毒。
14.蘆根:甘寒。入肺胃經。功效,清熱生津,用於熱病傷津,煩熱口渴,舌燥少津等;清肺瀉熱,用於肺痛,咯吐膿血,痰中帶血,風熱感冒,咳嗽,口乾舌燥者;清胃止嘔,用於胃熱嘔穢,反胃、呃逆等症;宣毒透疹,用於麻疹初起,疹透不暢;亦可解河豚毒,用量15-30克。

 

本文選自網絡,如有需要請到正規醫療機構問診

——EN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