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生了三胎,初中女生每天凌晨兩點才睡著,失眠或為孩子的求救信號

“形同虛設的時間,在你眼裡成為了無限。青春充滿了不眠……”這句歌詞在不經意間道出了現在青少年的睡眠,在本該睡不醒的年紀卻被睡眠問題影響到正常的學習、生活。浙大二院精神科的病區中有一大半是青少年患者,精神科副主任醫師潘冰表示,很多青少年患者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入睡困難、晝夜顛倒的症狀。

凌晨兩點被送來急診
初二學生因失眠不去上學


13歲的小云(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小云今年剛升初二,她是家中的長女,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自幼她的學習成績就名列前茅,從來沒讓父母操過心。彷彿是一種理所當然,父母對家裡的乖孩子就不再付諸過多的關注。升上初中時的入學考小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月考成績卻一落千丈。

伴隨著下降的成績,小云也得不到家人的關心,小云的心境也像是乘了降落傘從雲端下滑至谷底。漸漸地,小云寫作業開始拖拉,拖到11點才完成。凌晨兩點,小云還沒入睡,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怎麼也無法入眠。這樣的睡眠時間直接導致小云上課注意力無法集中,打瞌睡,被老師批評。惡性循環如此形成,小云後來就沒去上學。

胸悶、心慌,焦慮都隨之而來,小云去醫院就診,媽媽請了家教到家裡給小云上課。可是狀況並未見好轉,小云開始沉迷手機世界,媽媽見她這樣就把手機收走。小云的反應很激烈:打開窗戶,往外探出,甚至用玻璃片劃手腕自傷。
被送來浙大二院的時候,小云在凌晨2點吞下15顆媽媽平時在吃的失眠藥,處於昏迷狀態。潘主任表示,這個劑量已經過量,如果發現得晚,很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
我們要學會順應和接納

小云目前在接受心理和藥物治療,慢慢開始有規律的睡眠,回到校園也指日可待。像小云這樣的孩子在門診中並不少見,目前浙大二院精神科區的青少年患者多為初高中生,女性患者幾乎是男性的三倍。潘主任說:“家長首先注意到的,往往是孩子出現的睡眠問題。伴隨著厭學、成績下降,對電子產品的沉迷。晚上玩手機使睡眠節律紊亂,影響到白天的學習。”
對青少年失眠,潘主任建議“具體問題具體對待”:若是單純的失眠,則引導孩子順應和接納。潘主任說:“睡眠就像呼吸、心跳一樣,是一種生命體徵。我們無需控制,不要過度關注,試著做不焦慮的父母。睡眠自有它的節律,調節睡眠節律的褪黑素在凌晨2~3點達到高峰,之後分泌逐漸減少,所以最好引導孩子在前半夜入睡。”

潘主任還補充,睡前可做一些簡單的放鬆訓練(如腹式呼吸)、白天增加戶外活動時間、適當體育運動等,通過非藥物方式等待孩子適應新的節奏,恢復睡眠。

青少年焦慮抑鬱比例上升
如何面對抑鬱年輕化

有些孩子的失眠並非單純性失眠,背後可能存在其他問題,比如焦慮、抑鬱等負性情緒,這就需要引起重視。
據《人民日報》報道,最新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青少年睡眠不足的現象繼續惡化。95.5%的小學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的睡眠時長未達標。國外一項睡眠剝奪實驗的結果也表明,睡眠不足的青少年可能會出現遲到次數增多、學業成績變差,增加患抑鬱症的可能性等。

青少年抑鬱問題不容忽視,根據《2022國民抑鬱藍皮書·青少年篇》,抑鬱的發病有年輕化趨勢:2020年,青少年抑鬱的檢出率是24.6%。睡眠習慣的改變是抑鬱症狀之一,抑鬱和焦慮往往伴隨著失眠

潘主任表示,對青少年而言,父母是其就醫前極其關鍵的一環。父母能否及時覺察孩子的異常,並給予其有效的關注和引導,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未來病情的走向。

縱觀你的身邊,失眠的人群是否越來越年輕化?失眠的背後可能隱藏的是負性情緒,識別並改善不良的情緒,睡眠或許就會隨之好轉。

歡迎加入
浙醫在線青少年心理二群

如果你的孩子有心理健康或失眠相關問題,歡迎掃碼添加浙醫在線小助手1號,發送“青少年心理2”,加入“青少年心理2群-浙醫在線大講堂”。

進群后,你可以和病友分享經驗及心得體會。我們在週三(3月22日)晚上7點-8點邀請到浙大二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潘冰為大家答疑,歡迎進群參與。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見習記者 吳雙

通訊員 方序 陳丹

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