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春分。立春陽氣轉,雨水雁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幹。春分是六氣的第二氣,也是二十四氣的第四氣,不只是春三月的中分點,也是寒熱的分界點。《內經》雲:至則氣同,分則氣異。就是說,冬至、夏至前後的寒熱氣候區別不大,而春分、秋分前後卻是寒熱驟變。春分地皮幹,也就是地上的寒溼之氣被上升的陽氣驟然蒸發盡的狀態,代表陽氣已成為季節氣候的主導。
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前後(公曆大約為3月20-21日期間),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南半球是秋分。在時間週期上是指太陽位於黃經 0°和15°度之間的位置,大約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間。(春分為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等伊斯蘭國家的新年,有著3000年的歷史。以分為始,足徵其異)
春分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此後太陽直射點繼續北移,故春分也稱升分。春分時,從理論上說,全球晝夜等長(參見晨昏蒙影)。春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南半球各地夜漸長晝漸短。春分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春分之後,北極附近開始極晝,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結束,極夜開始,範圍漸大。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是說春分日後,燕子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打雷,併發出閃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於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此俗歷代相傳。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清代春分前後,宮中詞廟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士族亦於是日致祭宗祠。
民間活動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開始。活動有:放風箏,婦女小孩放風箏,並在風箏上寫祝福,希望天上神看到。簪花喝酒,無論男女老少都簪花。野外挑野菜,朱淑真《春日雜書十首》:寫字彈琴無意緒,踏青挑菜沒心情。
民間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後,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各地有一種說法,謂清明後墓門就關閉,祖先英靈就受用不到了。
春分之日,世界各地都會有眾多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遊戲”,目前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春分這一天為什麼雞蛋容易豎起來?以中醫原理很容易解釋,立蛋無非是一個平衡問題,在“晝夜均而寒暑平”的陰陽平均之日,陰陽未判的混蛋自然會與天地的均衡之氣相應,而保持平衡獨立的狀態了。
春分後,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俗語云:“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一場春雨一場暖,春雨過後忙耕田。春季大忙季節就要開始了,春管、春耕、春種即將進入繁忙階段。春分過後,越冬作物進入生長階段,要加強田間管理。由於氣溫回升快,需水量相對較大,要加強蓄水保墒。諺語云:“二月驚蟄又春分,種樹施肥耕地深”。古詩有“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之句,在火熱的農忙季節,春分也是植樹造林的極好時機。
與自然相應,人體的肝氣五行屬木,春分也正是保養栽培肝氣的好時機,陽氣不足的人也應該趁機搞好自身的綠化了。
癸卯年二之氣(春分3月21日-小滿5月21日):主氣少陰君火,客氣少陽相火。二之氣,陽乃布,民乃舒,物乃生榮。厲大至,民善暴死。二火上炎,不利陰虛水虧者,當熄風蓄水以收火勢:
二之氣溫病發熱參考方:
柴胡2克,黃芩1,黃連1,清半夏1,乾薑1,黨參1,炙甘草1,生地1.5,山萸肉1.5,生薑3片,大棗2枚(掰開)
開水泡服,早七時,下午三時,晚睡前各服一杯,三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