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孩正在拋棄聚攏內衣

來源丨槽值

ID丨caozhi163

作者丨槽值小妹

“對於女性來說,到底怎樣的胸型是最好的?”


如果在前些年,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聚攏、豐滿,起碼符合傳統意義上人們對於女性審美的描述。

但如今,你很可能會聽到這樣的答案:


“只要健康,半球型、鳥嘴型、下垂型、圓盤型、水滴型以及平胸型……各種胸型都自有其美感”,正在成為人們的共識。


而曾經被流行趨勢裹挾,將胸部禁錮在聚攏型內衣裡的女孩們,想法也在不斷改變。


提起“聚攏型內衣”“鋼圈內衣”,在如今剛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女孩子們眼中,或許已是“傳說中的非主流款式”。

然而在80後、90後女生們的記憶中,聚攏型內衣幾乎統領著二十一世紀初的審美風潮。


過去,關於胸部的審美,人們總是習慣性認為:越能凸顯“事業線”的內衣,越是好內衣。

曾經品牌對於鋼圈內衣的吹捧,更是從美化體態捧到改善胸型,幾乎是洗腦式的存在:糾正副乳、防下垂、改善外擴、糾正體態……


聚攏式內衣總是比想象中“萬能”,默默向人們傳遞著“聚攏即正義”的審美意識。

但如今,在許多人並未注意到的地方,中國女孩們,正在拋棄聚攏型內衣。

紅極一時的聚攏型內衣,

怎麼沒人穿了?

不少80、90後的青春期,都感受過被“聚攏型內衣”支配的恐懼。

許多人關於發育期的尷尬與對身材的焦慮,從第一次走進內衣店就開始了。

每當踏進試衣間,都要經歷店員推銷時特有的品頭論足:“你胸外擴了,不好看。”

“年紀輕輕一定要穿聚攏的內衣,不然長大了胸只會越來越走形”……

各種兼具“恐嚇”和“包裝”性質的話術,不斷衝擊著她們對於身材的認知。

胸部,在不知不覺之間,儼然已經成為了她們的頭號焦慮對象。


店員往往缺乏個性化服務,導致許多女性買不到合適的內衣


而當身材標準不斷被刷新,中國女孩的審美自信也被推向兩難的臨界點。

不斷有女孩在困惑中提出問題:


“如何既要維持90斤或以下的體重,又要保證胸部的柔美線條魅力?”

彼時,“事業線”和“有溝必火”等刻板洗腦的內衣選購觀念,從廣告標語到店員阿姨的碎碎念,無孔不入。

 網友分享購買內衣的真實經歷/圖源微博

聚攏型內衣乘勢而起,被賦予了很多“神話”一般的作用。

青春期的少女,夾雜在導購員的半分“恐嚇”與買內衣的羞澀之間。


再加上對初發育身材的不自信,常常只好後置個人穿著內衣的感受,老老實實買單。

許多女性在付出巨大的時間和金錢代價之後,才能對不合理的內衣說不

對於聚攏內衣真實效果如何等問題,許多人卻沒有具體概念。

據記載,文胸最早誕生於14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貴族社會,距今已經有500多年曆史。

16世紀至19世紀初期,開始流行緊身胸衣(即束身衣)。


在《飄》《傲慢與偏見》等電影中,女主角們細腰、豐胸的“沙漏型身材”形象十分流行。


斯嘉麗請僕人為她束腰

後來經過漫長的歲月變遷,到1930年代,鋼圈胸罩開始出現,並在宣傳中聲稱:


能更好地鞏固女性胸型,防止胸部下垂。

很長一段時間內,鋼圈內衣都是國內內衣市場的人氣選手。

在2016年一項調查中,“有鋼圈”和“聚攏型”成為中國女性中最受歡迎的內衣類型,分別佔到54%與52%。


高人氣的背後,一個殘忍的真相被忽略:所謂的審美標準,時常凌駕於女性的切身感受之上。

所謂的聚攏型內衣,一般靠兩種手段實現“聚攏”。

一種是鋼圈型文胸,即通過窄鋼圈承託,實現視覺和感覺上的“胸型聚攏固定”。

另一種則是採用厚模杯、即下厚上薄的海綿墊,達到把胸往上拖擠、或“填充”出事業線的目的。


某內衣廣告宣傳畫面

換句話說,聚攏型內衣所謂的塑形和美形效果,往往要通過犧牲舒適性換來。


穿在身上根本不舒服,質感硬、材質扎,都是時常出現的問題。


穿著時間久了,甚至會因為尺碼不合適,在皮膚上勒出紅印……

為迎合著當時主流觀念中的“美胸”標準,女孩們也就這樣忍過去了。


聚攏型內衣背後的問題,不僅僅是“舒適感”。


事實上,它們並不能糾正副乳,更無法防止下垂,也不能糾正胸型。

拿鋼圈型內衣來說,當鋼圈無法匹配胸廓時,過鬆則容易支撐不足,過緊反而容易擠壓出副乳。


鋼圈跑出、生鏽、導致過敏等問題也不可避免

不止鋼圈型內衣,因為柔軟、被認為“可以彌補先天不足”的海綿型內衣,也並不那麼可靠。

內衣中的厚墊會增加胸部到鋼圈的距離,影響貼合度,進一步導致內衣跑位,影響胸部健康。


一些聚攏型內衣海綿過厚,不透氣;其中的成分TDI還可能降解出致癌物質通過皮膚被吸收,誘發疾病。


圖源:《人工奇蹟:胸罩秘史 》

商家們打著“聚攏內衣”的旗號,兜售著“完美身材”的幻夢,“築夢”的代價最終由女孩來承受。

“塑形內衣主要是通過物理方法產生定型作用。但這都是暫時性的,脫掉後就會恢復原樣。”


如果內衣穿著不當而引起不適,反而有可能導致腋部淋巴迴流受阻,增加乳腺疾病患病幾率。


為了所謂的“性感美”“豐滿美”,這值得嗎?


女孩們以實際的變化和行動給出了答案。


圖源:實況新聞

如果說聚攏型內衣爆火的背後,內衣廠商們抓住的,是女性對身體的羞恥感,以及“聚攏式”的胸部焦慮。

那聚攏形內衣走向被拋棄的結局,也與中國女孩們直面焦慮、直視自我感受的改變脫不開關係。


藏起胸部的中國女孩

中國女孩們和內衣的“鬥爭”,從未停止過。

審美潮流的變遷,不僅反映人們對於女性胸部的態度,也影響著女孩們對身體之美的定義。

圖源:《人工奇蹟:胸罩秘史 》

近些年來,人們對胸部的評判依然夾雜著流行主觀的“標準”。


無論何種身材的女生,都逃脫不開其魔咒——

胸小的女孩會被嘲為“飛機場”“發育不良”,“你應該穿鋼圈內衣顯身材”;


胸大的女生被認為“虎背熊腰”“穿衣服很土”,“你應該穿束胸內衣,不然多尷尬”;


水滴胸、漫畫胸、球形胸,不斷造出的新詞始終裹挾著流行趨勢,擠壓女性的內衣選擇空間。


七嘴八舌的大眾審美,誘發出潛藏心底的羞恥感,和對於胸部難以言說的焦慮和困惑。


誰能想到,進入21世紀了,中國女孩的內衣問題,竟然仍是尷尬且令人“難為情”的存在。


不敢選內衣、在意副乳/圖源微博

尤其是青春期的女生,幾乎無可避免地經歷過“發育羞恥”,女孩們連選擇一款心儀的內衣,也難以訴之於口。

除了“心理防線”,內衣廠商和款式種類的限制,也在限制女孩們的選擇。


拿大胸女孩來說,日常生活中,想要找到合適、舒服的內衣,難上加難。


受基因、飲食結構甚至地理環境的影響,亞洲女孩普遍胸圍較小。


大部分內衣品牌,綜合設計成本等問題,會更加傾向於生產小罩杯的文胸,可選擇的尺寸和款式並不多。


圖源:《今生是第一次》

那麼問題來了,小罩杯女孩就沒有類似的困擾了嗎?當然不是。


曾有記者到商場內衣店調查測量,結果發現,幾乎所有內衣標註的尺碼都比實際尺碼要大。


“小罩杯內衣不好賣”,營業人員如此解釋,很長一段時間內,市場上並沒有對內衣尺碼的統一規範要求,很多企業甚至停產A罩杯內衣。


《中國女性內衣白皮書》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女性目前存在的困擾原因:


由於性教育和內衣教育的缺失,在沒有選購內衣的專業引導下,女性無法根據自身胸部特點挑選適合自己的內衣。


疼、壓、脹、擠……

穿著不合適的內衣,強忍著“克服”背部疼痛、呼吸困難、影響消化的“副作用”。


太多太多女孩在無奈中走過這樣的彎路。

圖源:微博


直到近年來女性自我意識崛起,被忽視的內衣“隱患”,才漸漸浮出了水面。

女孩不再願意被“忽悠”,藏起來的胸部需要更合理的“解放”。

拋棄聚攏型內衣的女孩們,

後來怎麼樣了

據艾媒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內衣市場規模為2115億元。

舒適度(77.1%)和質量(70.0%),成為了現階段女性消費者在選購文胸時最先考量的因素。

女孩們意識到“愉悅自我”的重要性。


選擇適合的內衣、把自我感受放在第一位。


這也使得內衣市場的品類,根據女性消費者的需求做出改變。


以穿著舒適、維持體態健康為主打賣點的內衣款式越來越多:無痕內衣、大碼內衣、運動內衣、無尺碼內衣……

2022年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78.4%消費者偏好無鋼圈內衣,69.8%消費者偏好純棉材質的內衣,鋼圈內衣、滌綸或氨綸材質的內衣受眾群體較小。

從新式品牌理念到產品質量,人們更多地開始關注女性的感受。

也更願意與女孩們“站在一起”,為她們提供更足夠的勇氣去直面自己的身體,摘去身體羞恥的標籤。

大胸也能有優雅知性的美,駕馭“純欲風”也不是問題,不再需要自卑和遮遮掩掩;

平胸也可以是“辣妹”,美不應該有標準化,自信、自在便是最好的風格。


圖源:《今生是第一次》

從社會到個體,女性一直在自我意識與身體之間反覆思索、來回考量。

女性內衣的變遷,也是女性們自我意識的變化的重要象徵。

當然,到如今,假如打開社交平臺搜索,你可能會發現女孩們的焦慮仍然在。


如何根據胸型、大小、適合杯型、面料,以及最基本的如何正確穿戴指導,並結合自身切實體驗來選購最適合自己的內衣……


在未來,或許仍是中國女孩們不可缺少的一課。


但至少,越來越多的女孩們已經明白,刻板的聚攏式“性感”,不再是女性的唯一追求。

圖源:微博

一個女孩的才華、能力、性格、思想,並不會因為罩杯是A或者D,而有什麼不同。

在保證身體健康為前提下,你的胸、手腕、腰、背、鎖骨……

都並沒有必須要遵循的所謂“標準”,更沒有“非如此不可”的絕對定義。

或許繞來繞去,我們對美的認知應該回到從小聽到耳朵起繭的那句廣告詞上:

其實你本來就很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