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國:一個在夾縫中頑強生存的民族
2022年9月,高加索群山中炮聲隆隆。因為領土爭端、宗教衝突,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再度爆發軍事衝突。對於亞美尼亞人來說,這不過是為寫滿苦難的民族史再添一筆21世紀的新賬。
格加爾德修道院。來源/江建新,鍾燕娣,李軍強等《亞美尼亞:在帝國爭霸中生存最頑強的民族和最驚人的商業天賦》
亞美尼亞首都街景。來源/江建新,鍾燕娣,李軍強等《亞美尼亞:在帝國爭霸中生存最頑強的民族和最驚人的商業大賦》
亞美尼亞,高加索群山中的蕞爾之國。這是一個年輕的國度。從1991年獲得獨立,至今不過30餘個春秋。這又是一方士老的土地,從傳說中的毀天滅地的大洪水,到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
在人類文明史中,亞美尼亞始終有屬於自己的位置。宗教給予亞美尼亞人力量,也讓這個民族邁入精神苦旅。國家淪亡,民族之殤皆源於此。
亞美尼亞首都街景。來源/江建新,鍾燕娣,李軍強等《亞美尼亞:在帝國爭霸中生存最頑強的民族和最驚人的商業天賦》。
洪水時代
根據傳說,神對人類犯下的罪孽感到擔憂,決定在7天內毀滅一切。一位名叫諾亞的正直男子被上帝選中,作為人類種子保存下來
諾亞奉命建造方舟。當滔天洪水席捲而來時,方舟搭載著大批生靈漂流到亞拉臘山。
《諾亞方舟》。作者/愛德華·希克斯,來源/費城藝術博物館
亞美尼亞人將自己看作諾亞的後裔。而拯救人類的亞拉臘山則被印刻在了亞美尼亞的國徽上。哪怕這裡如今已是土耳其的領土。
另一位民族英雄海克也被人們尊崇。在民族史詩的記載中,這位亞美尼亞人的先祖用長弓擊敗了入侵的亞述大軍。
公元前7至6世紀,亞美尼亞民族基本形成。當宿敵亞述、米底相繼滅亡後,統治亞美尼亞的奧龍特王朝建立,君主選擇與強鄰波斯帝國合作。精美的貢品換來了波斯帝王的友好。
亞美尼亞人跟隨波斯大軍南征北戰,在半獨立的狀態中走向強盛。
東征的亞歷山大大帝踏碎了波斯人在西亞的霸權。亞歷山大的繼業者帝國——塞琉古,成為亞美尼亞人新的統治者。
帝國的紛爭塑造了全新的亞美尼亞,民族國家在公元前3世紀末建立。
公元前190年,藉助塞琉古帝國與羅馬的戰爭,亞美尼亞總督阿爾塔希茲自立為王,在高加索群山間建立了自己的王朝。王朝的第二任君主–提格蘭大帝,將亞美尼亞人的勢力一路擴張到埃及北方的地中海岸邊。
亞美尼亞人第一次擺脫了臣屬地位,成為地中海東岸的一大強權。公元前69年,在擊敗塞琉古帝國後,強盛的羅馬決定蕩平提格蘭的霸權,伊朗高原的帕提亞帝國與羅馬攜手,三方軍隊混戰於高加索山巔。
提格蘭沒能再現輝煌,被迫向強敵割地求和。提格蘭去世後,即位的阿爾塔瓦茲再度被羅馬擊敗,阿爾塔瓦茲作為國禮被送給埃及女王克里奧佩特拉,亞美尼亞淪為羅馬的附庸。
信仰之戰
公元1世紀初,基督教在巴勒斯坦地區興起半個世紀後,使徒達太、巴多羅買相繼來到羅馬治下的亞美尼亞。
雖然倆人在公元66年雙雙殉道,但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亞美尼亞的土壤中信仰,在此後的兩個世紀中徹底完成基督化。
《使徒達太》。作者/安東尼·範·戴克,來源/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公元224年,薩珊帝國在伊朗高原強勢崛起,亞美尼亞又淪為薩珊附庸。為了不被薩珊的拜火教同化,公元301年,亞美尼亞國王梯裡達底三世宣佈基督教為國教,亞美尼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
莫高窟《粟特拜火教神祇白畫》。來源/法國國家圖書館
薩珊並未放棄同化亞美尼亞。公元428年,薩珊國王強令亞美尼亞人放棄信仰,大批薩珊神職人員進入高加索,他們建設神廟、傳播拜火教。
為了守護信仰,亞美尼亞人奮起反抗,來自馬米科尼揚家族的瓦爾丹站了出來。
在公元451年的阿拉瓦伊戰役中,亞美尼亞人勇敢對抗數倍於己的敵。這是亞美尼亞第一次為信仰而戰。瓦爾丹的軍隊雖被擊潰,卻讓薩珊王朝付出了陣亡6萬人的代價。戰爭斷續持續了30餘年,深感無奈的薩珊國王被迫承認了亞美尼亞人的信仰。
7世紀初,拜占庭、薩珊兩大帝國在連年戰火中衰落,夾縫中的亞美尼亞卻未能得到喘息。
阿拉伯帝國風捲殘雲般將西亞北非大片土地收入囊中,亞美尼亞又成為阿拉伯帝國的北方邊陲。
早在羅馬帝國時期,鄰近東西方陸路貿易通道的亞美尼亞人藉助羅馬的擴張,以隨軍商人等身份打造了自口尼族的留易版圖。
阿拉伯帝國的到來,為亞美尼亞人進入北非市場提供了途徑。從高加索到巴格達,從亞拉臘山到地中海,在亞美尼亞商人手中,絲綢之路與海上商路完美銜接。
阿拉伯帝國之後,亞美尼亞的統治權幾易其主,拜占庭人、塞爾柱人、蒙古人輪番來到高加索,一部分亞美尼亞人被迫離開群山中的故鄉,在地中海東岸的乞裡西亞重建自己的國度。乞裡西亞王國的建立,讓亞美尼亞與東征的十字軍產生聯繫。亞美尼亞人為十字軍提供情報、補給,地中海上的西方國家商船紛紛停靠乞裡西亞的港口。
《阿斯卡隆戰役》。作者/讓·維克多·施奈茲,來源/法國凡爾賽宮
《十字軍圍攻安條克》 泥金裝飾手抄本。作者/讓·科龍比,來源/法國國家圖書館
蒙古帝國的擴張為亞美尼亞商人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亞美尼亞商人跋涉萬里,在哈拉和林跪拜統治萬物的大汗。
在蒙古人征服的年代,經歷喪國之痛的亞美尼亞人與流散歐洲的猶太人相仿,在中東建立起自己的商業。輝煌貿易的興旺帶動了文化的發展,富麗的教堂、精美的繪畫,亞美尼亞開啟了文化的黃金時代。
乞裡西亞亞美尼亞人制作的《使徒約翰記》泥金裝飾手抄本。來源/馬坦納達蘭博物館
民族苦旅
公元1393年,乞裡西亞最後一位國王去世,這個亞美尼亞移民的國度隨即滅亡。與此同時,奧斯曼帝國在小亞細亞站穩腳跟,有著不同的信仰的土耳其人再度將擴張矛頭對準亞美尼亞。公元1454年,剛剛征服君士坦丁堡的奧斯曼大軍出現在亞美尼亞人的家門口。
《穆罕默德二世進入君土坦丁堡》。作者/福斯托·佐納羅
為了爭奪高加索的控制權,佔據伊朗高原的薩菲帝國也不肯相讓,兩大帝國戰火不休。亞美尼亞一分為二,東西分屬薩菲和奧斯曼帝國。當歷史的手掌翻開16世紀的日曆,亞美尼亞人的商業優勢仍在延續。藉助海洋時代的大潮,亞美尼亞商人在東西方貿易中繼續找尋自己的位置。
《毛羅修士世界地圖》。作者/弗拉·毛羅,來源/威尼斯馬爾恰那圖書館
北歐的德意志人、南歐的葡萄牙人,統統都是亞美尼亞人的合作對象。北到俄羅斯帝國治下的東歐,東到英國東印度公司管控的印度,亞美尼亞人都獲得了商業特權。
《東印度公司大樓》。作者/托馬斯·謝菲爾德
薩菲帝國首都伊斯法罕成為亞美尼亞人在中東的貿易總部,多名亞美尼亞人更是成為薩菲的大宰相。亞美尼亞人強大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在奧斯曼帝國,亞美尼亞人作為二等公民,也保留了自己的信仰。依靠多年經營的內陸貿易網,在新航路開闢的背景下,亞美尼亞商人締造了絲綢之路最後的輝煌。
直到18世紀末沙俄的擴張再度打破了高加索的地區平衡。
隨著薩菲帝國滅亡奧斯曼帝國的衰敗,東亞美尼亞成為俄國領土,奧斯曼治下的西亞美尼亞則在20世紀初經歷了慘痛的民族清洗。亞美尼亞人的蹤跡從這裡消失,留下的只是弱小民族對歷史的無力控訴。
十月革命後,亞美尼亞最終建立蘇維埃政權,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直到20世紀末亞美尼亞才獲得新生。哪怕民族聖山淪為異域,哪怕與周遭鄰國存在領土、宗教衝突,夾縫中求生的亞美尼亞人就這樣一路走來。
千百年來的異族統治,民族王朝的次次淪亡,亞美尼亞人沒有就此消失。雨雪風霜後,這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仍在高加索群山中頑強存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