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范冰冰再回紅毯,依舊大殺四方,每個造型都高貴美豔得不行。
雖然是犯了錯的糊塗前妻,但不得不說她天生就有時尚命。
Loewe直接雙手奉上當天發佈的超季新款,給到獨一份Top級待遇。
十幾年沒有社交帳號的“失蹤人口”杜鵑,也久違出現在PRADA秀場。
她的氣質依舊清冷脫俗,只是當天的穿搭好像出了事故——
但回頭一研究,才發現Prada居然是故意這麼設計的!

不止是因為它充滿張力和線條感,也因為它確實好用——
放在袖子上顯頭小,放肚子上能遮肉,簡直是時尚界萬金油。
它們給衣服加上奇怪的褶皺,營造出一種被穿過的假象。
首先是Prada在衣服上保留住紙的質感,並留下誇張凌亂的壓痕。
比起高級時裝,它更像是我早八擠一小時地鐵後的狀態:
衣服隨手往褲子裡一塞,擠出的褶代表了多少打工人的心聲:
Dior更是從2023春夏一路皺到2023秋冬,在“縮水風”的路上越走越遠。
這種有如被水泡過後風乾的斑駁不算明顯,也不如其他褶皺那樣刻意。
總得來說,這些褶皺既不修飾身材,也不展示曲線,主打就是一個真實。
“生命和人類精心塑造了服裝——不是表面的裝飾點綴,而是生活痕跡留下的印記。”
那些粗糙的毛邊、久坐壓出的摺痕、漂洗留下的溝壑……

褶皺之所以讓人覺得親近,是因為它誕生於我們活動的瞬間,由我們自己製造。
然而此外,人類對褶皺的偏愛,還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
古希臘人相當注重精神追求,在穿著方面也偏向於自由流暢的造型。
顧名思義,纏繞就是將布料包裹在身上,形成有規律的褶皺。
每個人都能創造出適合自己身材的纏繞方式,甚至還能根據場合、心情,隨意變換,放肆展示身體曲線。
這種靈活兼具線條感的美,奠定了日後“褶皺美學”的基礎。
也影響了“褶皺之父”Mariano Fortuny。
1907年,Mariano Fortuny從一塊來自希臘的布料上得到靈感,和妻子發明出另一種細密褶皺面料,並用它設計出未來風靡全球的Delphos裙。
在主流審美還崇尚“極致S型”的20世紀初,Delphos裙像一道驚雷劃破時尚圈。
它靈動輕盈,不需要搭配逼仄的緊身衣,就能勾勒出女性曼妙的身形。
走起路來,褶皺的絲質面料更是像流動的銀河一般,熠熠生輝。
一開始,Delphos裙還只是女孩們穿去私密茶會的私服;
但短短10年後,它就成了貴族階級也追趕的時尚潮流。
它徹底打破了當時對女性著裝以及身體的束縛,永遠改變了時尚的面貌。
遺憾的是,Mariano並沒有將這種面料的製作技術流傳下來。
於是1949年他去世後,Delphos裙也就被迫停產。
他在1989年推出“Pleats Please”系列,讓褶皺美學再次驚豔世界。
三宅一生設計的所有款式,甚至晚禮服都可以隨意揉成一團放進行李箱,而且能洗能曬,不用打理熨燙。

在“一生褶”佔領審美高地後,時尚圈的褶皺設計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設計師在靈感中融入了許多自然元素,包括扇動翅膀的鳥、流動的水等等。
充滿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通過褶皺,將布料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
而最近這幾年,服裝設計中開始出現大量無規律的褶皺。
像前段時間爆火的“溼身裙”,就是用褶皺在乾燥衣服上做出“溼漉漉”的效果。
溼身裙也好,前面提到“穿過的衣服”風也好,其實都是一場對“平滑美學”的反叛。
在哲學家Edmund Burke看來,美首先應該是平滑的事物。
粗糙有稜角的物體,會讓皮膚在觸碰到時產生痛感,但平滑只會讓人感到愉悅。
沒有皺紋的光滑肌膚,沒有褶皺的平整衣物,沒有力量的纖細四肢,沒有矛盾的點贊之交……
這些絲滑且毫無攻擊力的事物,逐漸成為當今的主流審美。
作為頭部時尚雜誌,《Vogue》率先嚐試將未修過的照片放在封面上。
雀斑、胡茬,甚至抬頭紋,這些真實的皮膚質感統統被保留下來。
影后茱莉亞·羅伯茨在電影首映禮和影迷揮手,大方露出腋毛。
麥當娜當年也是如此“叛逆”,在有了女兒之後,她也告訴女兒無需因為別人的議論而去做腋下管理。
油管博主Leanbeefpatty,擼鐵3年練出8塊腹肌,很多女生將她視為榜樣。
“美麗的女人是眼睛的痛,她們有著可以讓人刺痛的美。”
平滑是美,但令人震撼的、難以控制的、真實隨性的,也都是美。
STEAMDesign. 改寫高級時裝的褶皺美學,層疊起伏間的竟洋溢著人性溫暖 #設計師捕手計劃#
河州悟道. 各行各業都在追求的一種“美”——平滑美學
素材來源丨網絡
編輯丨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