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點擊上方“騰訊娛樂”並關注,在這裡讀懂娛樂圈
張譯太火了。前腳安欣的熱度還沒過,開播不久的《他是誰》又登頂了。
再看看春節檔兩部大片,《滿江紅》是沈騰、雷佳音,年輕的易烊千璽沒帶來熱度,倒是引來爭議;《流浪地球》,海底接通網絡靠的是劉德華,太空救援任務靠的是“50歲以上出列”。
當前浪每天在擔心被後浪拍在沙灘上時,一回頭,才發現後浪被甩得越來越遠了……
網絡上經常出現的一種聲音是:小鮮肉早該被拋棄了,現在是老戲骨的天下。
最近因為直播帶貨翻紅了的董潔,當年《金粉世家》也不過22。
演過《乘龍怪婿》,《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裡的唐主任,《掃黑·決戰》裡一個黑白通吃、和高啟強很相似的角色。
不是年輕人集體不會演戲了,是那些屬於年輕人的好故事、好角色,在今天基本不見蹤影。
打的旗號是:國內首部聚焦異地戀題材的“話題電影”。
片子裡的人物幼稚無腦到,女主去男主的城市找他,結果錯過站進了警察局。
不過感覺不太會是摩托,騎電車的鬼火少年會不會更貼近現實一點?
這裡的愛情,是幾個劉浩存的清純鏡頭,就讓男主“陷進去了”。
男女主第一次去住酒店,不會刷房卡,於是兩人在走廊睡了一晚。
同學校園霸凌女主,嘲笑她連報幕員都當不上,女主怎麼反擊呢?
一部分是過去自己青春的投射,一部分是對現在年輕人的想當然。
電影講述的內容,沒能跟進新一代年輕人生活和觀念的動向。
其實就是一點,是否從年輕人的視角出發,去呈現他們喜歡、關心的事。
主流不待見,三天兩頭批判,搞得後來王朔遠走美國,和馮小剛合開的公司破產,《甲方乙方》劇本都不能署名。
彼時,生命力蓬勃的中國電影,也盯上了王朔這根反骨。
1988年的王朔的《頑主》被改編成電影,主角:三個無業青年。
搞出來的東西,打破常規,劍走偏鋒,今天看來都新潮極了。
在電視上,在教育專家口中,他們是自甘墮落的代表,失足青年。
在父親那裡,兒子一天沒有一份體制內的穩定工作,他就一天不能安心。
於是,這群年輕人合夥努力搞出來的公司,何嘗不是他們惺惺相惜,逃離上一代的避風港。
如果社會的主流關鍵詞,是改革春風吹滿地,是努力奮鬥掙大錢。
那麼憤怒、頹廢的搖滾,代表了年輕人說“不”的方式。
《昨天》,他離經叛道的前半生被自己在電影裡殘酷剖白。
1995年,如今的老幹部王志文,也在婁燁的《週末情人》裡當過酷斃的搖滾青年。
這些以初出茅廬的第六代為代表的電影,為世紀之交年輕人的迷茫,提供了一個隱秘的宣洩口。
縱觀每個時期受到年輕人認可的作品,無不是在主流之外,讓當下的年輕人感受到自己是被看見,被理解,被尊重的。
但一個情節,如果第一時間不是引起共鳴,而是要去翻找小概率事件,說明它就已經和觀眾玩不到一塊了。
但沒有人在乎這些,因為它的臺詞,角色的理念,就是切合當時年輕人的所思所想。
它真有這麼好嗎?當年分數不過就7點幾,更多的是因為它在一代年輕人青春中的意義。
在網遊文化還不被社會主流認可的時代,一部以遊戲改編的連續劇,讓年輕人第一次感受到了被重視。
而是真正站在了主體的位置上,逃離規訓和教條,演繹自己真正在乎、關心的故事。
看看國外,這幾年不斷有視角非常年輕的作品出現,都是受年輕人追捧的大熱劇。
《去他*的世界》,360度絲滑大膽地展示著當代年輕人的喪。
《性教育》,青春期在性話題上的躁動、迷茫與自我找尋。
《亢奮》,通過一群糜爛的青年,看見當代年輕人的焦慮。
為什麼一直以來,在我們這裡,受到年輕人認可喜歡的,往往卻是不受主流待見,甚至視為禁忌的?
在中國,年輕人天生就是弱勢群體。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對年輕人有一種不信任的情緒。
當然了,這幾年也並非完全沒有願意仔細傾聽年輕人的片子。
它拋棄了當時鋪天蓋地的,中年視角下的懷舊傷痛青春,而是真正試圖用當下年輕人的眼睛去看待世界。
二次元、中二魂,以及對中西文化簡單、幼稚又純粹的理解。
在單一而功利的價值觀中,你玩遊戲、談戀愛、參加興趣社團,甚至讀課外書,都有可能被禁止。
電影中用鐵柵欄把民樂隔離開來,不也像學校的分班政策嗎?
電影裡少女自殺前那句質問,問的是冷漠的同學,更問的是大人和整個社會。
難得在大銀幕上呈現了當代重男輕女家庭裡,一個姐姐的心路。
上一代的“姐姐”姑姑,和這一代的“姐姐”,作為年輕人的女主之間的差異。
這就是為什麼《哪吒之魔童降世》那句臺詞會在那麼多人心裡產生迴盪——
另一方面,卻又假裝他們交給年輕人的世界,可以暢所欲言,可以天高海闊,絕口不提自己製造的束縛和鉗制。
你可以戀愛,可以去世界旅行,可以滑雪衝浪,可以辭去工作組個樂隊,可以買下所有喜歡的手辦……
問題就在於這,在主流的話語裡,年輕人好像啥都可以,好像掌握了改變世界的主動權。
就像20年B站翻車的《後浪》視頻,本是想討好年輕人。
“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但屏幕前的你,看到視頻中那些眼花繚亂的生活方式,好像可以做那麼多選擇。
如果年輕人可以如此輕易地被代表,那麼誰還願意花心思真正搞懂他們呢?
很多年輕人的流行文化,也越來越演變為一種互聯網亞文化,被壓縮在網絡的一角,圈地自萌。
但即使你不向主流發出聲音,提出要求,以為不過在經營自娛自樂的小圈子,也很可能遭遇突襲。
總之,每個年輕人的小圈子,每一種亞文化都要受到洗禮,最終變成同一種樣子。
三個年輕人的服務公司小有名氣之後,一位德育專家老趙專程來拜訪他們了。
話說得非常真誠:“我不認為現在的年輕人難理解,關鍵看你想不想理解他們。”
“不看書就多交幾個朋友,不要侷限在自己的小圈子裡頭……”
過了幾天,大傢伙在電視上看到了趙老師在某大學裡的“五講四美”講座。
沒想到吧
鵝老師突擊送票來啦!
關注“騰訊娛樂”公眾號
點擊下方“在看”和“贊”
並在評論區隨意聊聊
圍觀完本文後的感受
鵝將隨手抽選5位粉絲
送出每人2張
電影《雷霆沙贊!眾神之怒》
全國通用電影兌換券
(電影票共計10張)
上「騰訊新聞」APP搜索:
Sir電影
或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圍觀更多影視精彩內容
文章來源|Sir電影
ID|dushetv
| 熱門文章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