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2016年蔣雯麗和明道演了一部講姐弟戀《轉角之戀》,那年我在做實習生,這新聞我還出過稿子,結果出完稿子就沒了下文,這部劇一直壓到今年才播。
老實講,當年大眾對蔣雯麗明道這對Cp沒有那麼多吐槽聲,但七年過去輿論環境變了,《轉角之戀》播出後幾乎被罵聲淹沒。
一是大家覺得蔣雯麗和明道演情侶,一個56歲一個43歲,怎麼看都屬於沒眼看的那一類。現在還有很多罵聲集中在蔣雯麗身上,說她都快六十了就別硬著頭皮演姐弟戀了。
男女主角遇到了黑中介一房兩賣,就這樣莫名其妙相遇了,但他們遇到黑中介沒有報警,反倒互相嫌棄地住在了一起。
住在一起之後多了很多相處機會,起初問題百出經常吵架,不過大家也能想到後面的劇情,兩個人日久生情終成眷屬。
身為女老闆卻毫無職場能力,會出現錯發郵件這種低級錯誤,並且沒有任何有效快速的解決辦法。
所以很多觀眾會罵:怎麼一個女老闆的內核是這樣的?不應該殺伐決斷有勇有謀嗎?
雖然現在是三月份,很多人卻已經認定《轉角之戀》是2023年的爛劇之一,但我今天要唱反調說一句:《轉角之戀》不就是你們平時嚷嚷的“富婆愛上弟弟”麼,咋的,拍出來又不愛看了?
這部劇當然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劇情,如今看確實是幼稚,但我怎麼覺得它還蠻寫實的啊。
首先呢,我覺得大眾對“女老闆”這個人群未免想象得太完美勵志了。現如今能成為女老闆的女性自然是腦子聰明做事兇狠,但是上一代的女老闆們,其實是趕上了時代紅利,又碰巧心口一個勇字。
《風吹半夏》裡的許半夏是個令人嚮往的女性對不對?但這是劇本美化之後的她,原著小說裡的許半夏,故意把自己吃成一個“胖胖的女性”,她為的是打破性別壁壘,簡單來說就是談生意的時候讓對方不把她當女的看,可以很自然地稱兄道弟。
電視劇裡,汙染灘塗是陳宇宙做的,讓許半夏成了“乾淨”的野心家。但原著裡,汙染灘塗是許半夏乾的,她沒有那麼多優柔寡斷兒女情長,她的做事準則是——反正我就是要幹就是要掙錢,我管他怎麼著。
甚至在童驍騎出獄之後,電視劇拍的是許半夏給他準備好了西裝、皮包和大哥大,小說裡許半夏直接給童驍騎叫了個妞兒。她自己就是女性,卻會用女性去幫助身邊男性消遣。
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也是一樣,張蘭是女企業家吧,但她當年也不是靠著深謀遠慮做起的俏江南,她最早出國就是為了掙錢,回國開餐館還是為了掙錢。她是沒有清晰做事邏輯的,只要能掙錢,幹什麼怎麼幹,都可以。
哪怕她現在把麻六記做起來了,酸辣粉一賣就是百萬千萬的銷售額,但這裡面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只不過汪小菲大S的離婚鬧劇給她送了熱度,她又憑藉著“敢幹勤奮”留住了熱度,張蘭不怕別人笑話她,所以她才會面不改色學具俊曄打碟。
那一代人的成功僅僅適用於那個時代,是有很多“碰巧”存在其中的,我們不要被影視劇矇蔽了眼睛,很多五六十的女老闆,你交談過後會發現,嗯……也就那樣吧……
其次是蔣雯麗和明道這對Cp的問題,害,朋友們,現實生活中的富婆愛上弟弟幾乎不太可能是俞飛鴻x鮮肉這種組合。
真的,富婆要是長成蔣雯麗這樣也不算差了,而所謂“弟弟”是明道這樣,只能說這就是現實。
為了寫這篇稿子,我專門去聽了很多“富婆和弟弟”的八卦。
一個朋友告訴我,老家有個富婆女老闆是開美容院的,離異七八年,後來談了個對象是小區保安。這個保安長得算不上帥氣,就是身材好點,人生最拿手的事是蒸包子,芹菜豬肉餡滴~
這種弔詭人間八卦不難理解,富婆已經在金錢和社會地位上擁有了絕對話語權,她的需求是在情感生活中佔有絕對領地,並且這其中需要感受到“可靠感”。富婆也不是傻子,她們掙得錢也不是可以隨風飄撒的,她們能看出誰是誠心、誰是稍微誠心、誰是借她做人生跳板。
很簡單的一層心理是,富婆都想找弟弟,但富婆都不想找個“有所圖”的弟弟,她希望弟弟愛她是因為愛情,而不是因為金錢。
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年輕小夥子,無法向富婆提供這種“可靠感”,差半截兒的人反倒讓富婆覺得:天呢,真愛是不是來臨了?
在我所聽到的將近十個真實的“富婆和弟弟”的故事後,可以告訴大家的是,帥弟弟含量只有兩成……
然後我們再來看明道這個黑皮膚且並不美少年的43歲老弟弟,他可能還真的是富婆喜好的弟弟類型,相對年輕能提供輕鬆情緒,但又不會幼稚可笑,關鍵沒有那麼優秀,保險吶。
另外劇中還有被吐槽的一點是,大家說這部劇對女性不尊重,女性都會議論高階層女性找小白臉,我心想這難道不是一定的嗎?同齡人找個對象還被議論紛紛呢,富婆找個弟弟被編造八卦這太正常了,不要試圖營造一個真空世界。
寫完這篇文章,我也許還是不會主動看《轉角之戀》,只是我驚奇發現,咱們不是一直嚷嚷著想看寫實版的“富婆和弟弟”嗎?我覺得最近被罵瘋了的蔣雯麗和明道,和現實版的“富婆和弟弟”相對接近……
所以電視劇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它好像需要寫實又不能過於寫實,蔣雯麗和明道這種組合放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很常見啊,但放在電視劇裡就是——蔣雯麗你不要再裝嫩演姐弟戀了。
喜歡本文,別忘記點個“在看”支持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