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還是隴右,諸葛亮北伐的目標是哪裡?

從蜀漢建興六年到建興十二年,諸葛亮接連北伐曹魏,雙方在秦隴之地奮死拼殺,無奈天不佑蜀,丞相最終在五丈原飲恨而終,北伐大業功敗垂成。

參考四百多年前韓信暗度陳倉,一戰而定三秦的故事,很多人會把蜀漢的這次努力視為對劉邦戰略的效仿,畢竟丞相的大旗上明明白白地寫著“克復中原,還於舊都”。但天下哪有那麼多可輕易複製的成功案例,以諸葛亮之通天大才焉能不明白這個道理,實際上自北伐伊始,諸葛亮的目標就從來不是關中,而是隴右。

早在隆中之時,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計劃是佔據荊益二州,然後東西兩路同時出擊,對北方構成鉗形攻勢。在這一方案中,東線方向攻擊宛、洛,也就是今南陽和洛陽地區;西線攻擊秦川,自然就是關中。按照諸葛亮的構想,兩路大軍同時出擊,曹魏方面必然顧此失彼,屆時縱然秦嶺形如天險,西線進攻關中的壓力也會減輕許多。可惜計劃尚未實施,吳國已提前襲取荊州,至此隆中構想事實上已然流產,此刻擺在諸葛亮眼前的局面只剩下如何以益州一隅之地恢復中原。

如果繼續堅持原來的計劃,魏國可以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關中應對蜀軍的進攻,再加上險阻的秦嶺古道,蜀漢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而更要命的是,此時的漢中地勢與四百年前劉邦還定三秦時,已經有了很大不同。從漢中到關中的古道歷來只有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和祁山道,先秦時期西漢水上游基本與祁山道和陳倉道重合,韓信暗度陳倉的物流壓力很大一部分可以藉助水運化解。但在韓信立下那次不世之功後的第二十年,這個國運窗口被永遠地關閉了。

公元前186年,武都大地震阻斷了漢中通往陳倉道和祁山道的水路,至諸葛亮北伐時,蜀軍只能靠肩扛人挑來解決後勤問題。從體量上講,漢中的經濟規模本就比不上關中,加上恐怖如斯的秦嶺天險,諸葛亮縱有回天之力也不敢在這種地形條件下與曹魏拼消耗。於是丞相將目光放在隴右(隴西),也就是今甘肅六盤山以西地區,客觀地說六盤山除了寬度略窄之外基本就是小一號的秦嶺,但優勢在於六盤山面向漢中一側的西坡平緩,而面向關中一側的東坡陡峭。

也就是說,從漢中攻擊隴右的難度不僅小於蜀軍正面翻越秦嶺的難度,也小於魏軍從關中奪回隴右的難度。前文說到,武都大地震截斷了西漢水通往祁山道的水路,但與剩餘四條古道相比,由於祁山道是直通隴右而後折入關中,路面更加寬闊,也更便於大軍機動。至此一個新的作戰方案在丞相腦海中成形,即派出一路偏師沿褒斜道佯攻關中,以吸引魏軍注意,蜀軍主力則沿祁山道直取隴右。

從整體上說,魏強蜀弱是無法迴避的事實,所以在諸葛亮的計劃中,從來就不指望一戰拿下關中,而是先據隴右,然後徐圖東進。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諸葛丞相為了吸引魏軍主力,先是派出趙雲沿斜谷(褒斜道的一段)佯攻關中,為確保萬無一失,又派人向曹魏告發孟達謀反,自己則親率大軍突襲隴右。按照這個劇本,魏國朝堂會先收到趙雲進攻關中的軍報,作為應對魏軍全力封堵趙雲;而後會收到孟達謀反的奏報,原本用於支援關中的魏軍不得已去平息叛亂;最後收到終極消息,隴右淪於蜀軍之手。

可惜天命是不以人力而改變的,正當蜀軍主力天降隴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風而降之際,司馬懿未經請旨就已平息孟達,趙雲疑兵被曹真擊退,蜀漢只剩隴右一路在搶奪時間。但此時丞相的戰略目標基本已經實現,接下來只要守住街亭,阻斷魏軍支援隴右的道路,消化佔領區就只是時間問題,而就是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諸葛亮犯了人生中唯一也是致命的一次用人錯誤。

再往下是京劇中《失空斬》的橋段,馬謖街亭失守,蜀軍全線崩潰,丞相仰天長嘆,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文:閆老師,北京大學 碩士 博士,專業 外國語言與外國曆史,某高校教師,歡迎轉載。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