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2008版)高清PDF免費下載
劉德玉,1953年生,陝西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大骨科主任醫師,全國第四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陝西省名中醫,重點專科學術帶頭人。40餘年的行醫生涯中,診治了很多疑難骨科疾病。
1.生骨方
【處方】黃芪30克,鹿角膠12克,三七12克,土鱉蟲15克,丹參20克,當歸12克,川芎12克,延胡索15克,牛膝12克,骨碎補15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兩次溫服。
【功效】活血、生血、生骨。
【主治】各種骨缺血性壞死、骨折、骨不連及骨延遲癒合等。
【加減】頭暈、目幹加菊花、公英各15克,脾胃不合者加陳皮15克,睡眠不佳者加夜交藤、合歡花各15克。
2. 椎動脈型頸椎病方
【處方】半夏、天麻、白朮、葛根、鉤藤(另包,後下) 茯苓、當歸、川芎、生甘草各10克,陳皮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燥溼化痰,平肝息風。
【主治】椎動脈型頸椎病,中醫辨證屬痰溼矇蔽型。臨床表現為眩暈,噁心,嘔吐,呃逆,耳鳴,頭重,舌淡苔厚膩,脈弦數或弦滑
3.啟元活血湯
【處方】黃芪30g,柴胡10g,當歸15g,炮山甲10g,桃仁10g,紅花10g,瓜蔞15g,酒大黃6g,青皮10g,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日l劑,早晚2次分服。5天1療程,治療2~3個療程後,觀察療效。
【功效】活血祛瘀,疏肝通絡。
【主治】跌打損傷瘀血留於脅下。
【加減】痛劇加延胡索、血竭以活血止痛;隆起顯著者加夏枯草、牡蠣以散結消腫;氣虛明顯,加黨參以補氣行氣;若氣滯較甚者,加木香、香附以行氣止痛;血瘀較重者,可加土鱉蟲、五靈脂以增化瘀之功;若有月經不調者,加益母草、赤芍、雞血藤以養血祛瘀;伴有心煩失眠者加桅子、合歡皮以清心安神
4.半夏白朮天麻葛根湯
【處方】半夏12克,天麻12克,白朮12克,葛根12克,鉤藤12克(另包,後下),茯苓12克,當歸12克,川芎12克,陳皮15克,生甘草12克。
【用法】水煎服,日1劑,400ml早晚兩次溫服。
【功效】 燥溼化痰,平肝息風。
【主治】椎動脈型勁椎病,臨床表現為眩暈,噁心,嘔吐,呃逆,耳鳴,頭重等,舌淡苔厚膩,脈弦數或弦滑。
【加減】頭暈、目幹加菊花、蒲公英各15克;瘀血重者加丹參15克;呃逆重者加旋覆花10克;睡眠不佳者加夜交藤、合歡花各15克。
5.複方蠲痺湯
【處方】熟地15g,肉蓯蓉l0g,骨碎補15g,淫羊藿15g,當歸10g,白芍20g,生黃芪15g,甘草6g,牛膝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l劑,早晚2次分服。30天1療程,治療2~3個療程後,觀察療效。
【功效】 補腎益氣,強筋壯骨。
【主治】骨性關節炎,症見精神不振,面色少華,腰膝痠軟,關節疼痛不利,關節變形,肢體不溫,或有疼痛逢寒加劇,晝輕夜重,或有關節腫脹積液,舌淡苔白,脈弦細。
【加減】痛劇加延胡索、血竭以活血止痛;陰虛者加麥冬、生地;氣虛明顯,加黨參以補氣行氣;心煩失眠者加桅子、合歡皮以清心安神
6.子宮肌瘤(脾腎陽虛)方
【處方】黨參、黃芪各15克,茯苓、白朮、白芍、香附、牛膝、當歸各10克,瓦楞子、皂角刺各18克,制附片(先煎)、仙茅各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補腎暖脾,溫經化溼。
【主治】可用於治療子宮肌瘤,中醫辨證屬脾腎陽虛型。臨床症見患者面色蒼白,神疲乏力,手足冷,腰膝痠軟,口淡乏味,食少痞脹,小腹冷脹,經期小腹不溫,脹痛加劇,經期延長,週期縮短,經量多,色淡紅,白帶清稀量少,小便.清長,大便溏瀉,舌質淡胖嫩有齒痕,苔白潤,脈沉緩。
7.治子宮肌瘤(肝腎虧虛)方
【處方】丹參、鱉甲、牡蠣各18克,山藥12克,熟地、枸杞子、山茱萸、菟絲子各15克,當歸、牛膝、知母各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滋補肝腎,活血化瘀,軟堅散結。
【主治】可用於治療子宮肌瘤,中醫辨證屬肝腎虧虛型。臨床症見患者面色晦黯,腰膝痠軟,頭昏乏力,心胸煩熱,手足心熱,腹部持續脹痛,經期加劇,月經量多、色淡清稀,經期延長,週期縮短,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8.子宮肌瘤(肝氣鬱結)方
【處方】牡蠣25克,夏枯草、生地、昆布各15克,柴胡、青皮、白芍、枳實、香附、炙甘草、牛膝各10克,川芎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劑。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
【主治】用於治療子宮肌瘤,中醫辨證屬肝氣鬱結型。症見精神抑鬱,頭昏乏力,小腹脹悶,經期加重,乳房脹,經量多、色暗紅,經期延長,週期縮短,伴腰痠脹,食慾不振,舌質暗紅,苔薄白,脈弦細。
【注意】子宮肌瘤確切病因不明,可能與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長期受雌激素刺激有關。由於子宮肌瘤生長較快,當供血不良時,可以發生不同變性。肌瘤愈大,缺血愈嚴重,則繼發變性愈多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