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世界濰坊”“宇宙壽光”的山東,比江蘇還“散裝”嗎?

本 文 約 3700 字

閱 讀 需 要 9 min

前幾日,一則“蘇南碩放機場”即將改名“無錫蘇州機場”的消息火上熱搜。目前官方已經證實,蘇南碩放機場並未改名。許多網友順勢調侃,江蘇各地市經濟發展強勁,機場冠名權也要爭一爭,好像有點“散裝”。其實不止江蘇,網絡上還流傳著很多其他省份“散裝”的說法,比如河北省,因為歷史上省會更換次數較多,省內地貌差異很大,所以也常常被認為“散裝”。


即便向外打出“好客山東”招牌的山東省,也沒有被網友落下。有網友認為,濟南與青島已經卷入“山東第一城”爭奪戰之中;中國青島、世界濰坊、宇宙壽光……城市口號一個比一個響亮,這不就是“散裝”的表現嘛。那麼,網友們的說法有歷史根據嗎?山東省真的是“散裝”嗎?


山東威海的大拇指廣場。攝影/沐浴晨曦,來源/圖蟲創意

齊魯大地上的分與合

網友們熱衷的“散裝”說法,主要是從地理文化與經濟發展兩個角度延伸出的討論。順著這一邏輯,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山東的地理文化狀況。

我國古代省級政區界線劃定,主要是在山川形便與犬牙相錯兩條原則下進行。“山川形便”指依照山川、河流等自然地貌狀況劃定邊界;“犬牙交錯”是中央控馭地方考慮下對區域的劃分。在兩大劃界原則的影響下,我國不少省域內部地理分區、文化分區與行政區劃並不完全吻合。


山東省也是如此。山東省域形成較晚,元代時,山東地區是中書省直轄區域,稱為“腹裡”。元順帝至正十七年(1357)才出現山東行省,不過此時的元代即將滅亡。明清以後,山東省域逐漸定型,新中國成立後,邊界幾經調整,呈現出當今的面貌。就今天山東省而言,儘管沒有純粹使用自然地貌劃分南北的說法(如安徽按照長江、淮河可被分為皖南、皖中、皖北;江蘇按照長江劃分可被分為蘇南、蘇中、蘇北),但是省內同樣包含著多個地理區域。


清時期,山東已有今日行政規劃的雛形。來源/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山東省內地形複雜,既有丘陵、平原,也有山地、海岸。有學者依照地貌,將山東劃分為魯中南山地區、魯東丘陵區和魯西北平原區。還有學者分得更細,結合地理方位和地形地貌,將山東劃分為魯中地域、膠濰地域、登萊地域、魯西北地域和魯西南地域。


山東地域劃分。製圖/雲川

不同的地理分區意味著省域內飲食、方言有著較大差異。最典型的是山東飲食,每次提到山東的特色主食,人們總是脫口而出——煎餅。然而,對膠東半島的人們而言,當地人平時卻不怎麼吃煎餅卷大蔥,他們更愛吃山東大饅頭。


從文化角度看,山東省有著多個不同的文化圈。現在我們一說山東文化,總習慣於用“齊魯文化”一詞涵蓋,彷彿兩者渾然天成。但是細細一想,“齊魯文化”一詞本身就意味著兩條獨立的文化脈絡。周武王伐紂滅商後,在今天臨淄與曲阜一帶,分封齊國與魯國,逐漸形成了齊文化與魯文化。濱海的齊國講求革新,發展工商業,便利漁業,思想上百家爭鳴;魯國則尊重傳統,推行周代的禮儀文化制度,重視農耕,兩個文化圈差異很大。若是再向前追溯,會發現更多的文化發展線索。例如齊文化,之所以會與中原文化差異巨大,主要是受膠東半島東萊文化的影響。西周時,膠東半島曾是萊國的控制範圍,不在周天子的分封範圍內,直到春秋時期齊國版圖擴大,膠東才被併入齊國。因此,現在我們用得較多的“齊魯文化”概念,本身便代表著各地不同文化類型的碰撞。


文化圈不同也反映在方言上。方言上,省內各地也有較大差異,山東半島是膠遼官話,魯西北是冀魯官話,魯西南是中原官話。


從省域角度看,山東省的行政區域範圍並不是一成不變。山東省內一些區域與周邊省份有著奇妙的歷史淵源。例如,20世紀50年代因治理黃河的需要曾短暫出現過平原省。平原省將原屬河南的新鄉、安陽、濮陽和屬山東的菏澤、聊城、湖西組合在一塊,省會設在河南新鄉。再如,20世紀的河北、山東省界曾有調整。現在我們看山東省西南的省界,總感到十分“平滑”,這也是河北、山東省界被調整為以運河為界的結果。當時兩省在劃界時,河北慶雲、寧津兩地被劃到山東,山東省的館陶縣劃歸河北省,還有一些縣域被一分為二分入兩省。


1965-1972年山東省界調整。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沿革地圖集1949-1999


“山東第一城”爭奪戰

那濟南和青島兩大城市暗暗較勁是怎麼一回事兒?兩城較勁導致“散裝”了嗎?

網上會出現“山東第一城”爭奪戰的說法,主要是由於青島強勁的經濟實力和獨特的城市地位。據2022年最新的GDP數據顯示,青島市全市的生產總值為14920.75億元,山東省會濟南市全市的生產總值為12027.5億元。只是看經濟數據,就已經感受到了青島市幹勁滿滿的發展勢頭。


青島。攝影/gui yong nian,來源/Adobe Stock圖蟲創意

除了經濟實力之外,青島之所以有參與較勁的底氣還在於其獨特的城市地位。


於城市而言,城市地位有很多劃分方式,也代表不同的地位,比如省會意味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行政等級高則意味著配置資源的不同。從省會角度看,除了元代山東行省的省會在青州府外,明代以後的濟南就一直是山東省會的所在地,地位十分穩固。但如果從行政等級看,濟南市與青島兩城確實不分伯仲,因為兩者都是副省級城市。


山東濟南大明湖超然樓。攝影/翔雲攝影,來源/圖蟲創意

不過,僅有百年發展史的青島市是如何晉升到副省級城市呢?


這還得說說城市計劃單列的歷史。1949年以後,我國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時常會有計劃單列的做法。所謂的計劃單列,就是將一些規模較大的城市單獨列出,這在計劃經濟時期表現得比較明顯。例如重慶市,在還沒有成為直轄市之前,也同樣具有計劃單列的城市地位。

百年前的青島僅是一座漁村,經歷了坎坷而艱辛的殖民地歲月後,在20世紀20年代迴歸。民國時期,青島市曾有成為特別市、院轄市的經歷。院轄市直接隸屬於南京國民政府的行政院,有點類似於當代直轄市,意味著青島在民國時有著較高的城市地位。1949年以後,青島為省轄市。在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批准了部分城市計劃單列。1986年,青島市被列入計劃單列市。目前,中國的計劃單列市為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計劃單列市享有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行政等級是副省級。行政等級與省會相同,這給青島參與第一城爭奪戰增添了不少的底氣。在行政區劃學術探討領域內,還常有要把青島升為直轄市的呼聲。

從全國來看,省域中雙城發展,尤其是雙副省級市發展確實常常會帶來一些“競爭”。除了山東外,我國還有很多省份也有這樣的情況,例如福建省的福州市與廈門市、遼寧省的瀋陽市與大連市。每次在談論“第一城”時,福建省、遼寧省等也會出現類似的爭論。

從山東走向宇宙的小城們


省內城市名氣太高,也為山東省營造出“散裝”氣質。山東的城市已經有很多“高端”的頭銜:“世界濰坊”“宇宙壽光”……這些超出“山東”冠名範疇的稱呼是網友調侃,還是事出有因?


其實,網友的說法也不是毫無根據。


比如“世界濰坊”,這個名號主要源於風箏。20世紀80年代時,濰坊還只是一座小城。不過,境內的風箏因具有百年傳統已經十分有名,既美觀,也有很多花樣。為了提高知名度,1984年濰坊舉辦了中國濰坊國際風箏會。隨著風箏起飛,濰坊一舉成名。現在的濰坊是“世界風箏之都”,享譽海內外。

濰坊風箏博物館。攝影/秋影隨風,來源/圖蟲創意

“宇宙壽光”聽著有些神奇,實際上也比較靠譜。壽光位於今天山東的濰坊市。20世紀90年代起,壽光就有“中國蔬菜之鄉”的稱號。目前,壽光還擁有全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和批發市場。壽光的蔬菜品種豐富,有名的要數九巷韭黃、桂河芹菜、雞腿蔥、浮橋蘿蔔。那麼,壽光是怎麼獲得“宇宙”頭銜的?原來,壽光市曾創新生產過太空蔬菜。蔬菜種子在太空遨遊後,落地進行選種育種,形成了個頭大、營養足的太空蔬菜。在2022年中國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上,壽光就打造了“太空種植園”,還將“去過太空”的蔬菜新品種進行展示。


2018年山東壽光第19屆蔬菜博覽會上的太空葫蘆。攝影/寒陽,來源/圖蟲創意

“拋下山東”名號,走向世界的山東城市數量增多,也意味著山東不少城市在發展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仔細盤盤,山東這樣有特色的城市真不少。

在美食圈,山東聊城的驢非常出名,聊城東阿縣有著全國最大的阿膠生產基地,驢肉口感不輸河北;德州扒雞,被譽為“中華第一雞”,也是火車上的熱銷食品;棗莊的棗樹雖然名氣不大,但辣子雞卻很有名;淄博的燒烤最近更是火遍大學生社交圈……

淄博燒烤攤。攝影/失鹿,來源/圖蟲創意

在產業圈,臨沂的快遞業務量飆升,已摘得山東“快遞第一城”桂冠;威海以養老宜居城聞名,在“最適合養老城市”評比中總是榜上有名;東營靠近渤海,坐擁全國第二油田勝利油田,石油石化產業發達;山東菏澤曹縣電商經濟爆火,現在已經升級到“宇宙中心”。此外,一些山東地方特產,煙臺的蘋果,萊陽的梨、濰縣的蘿蔔、青島啤酒、嶗山可樂,也深受大眾喜愛。

曹縣燈塔。攝影/魯西南文化傳媒,來源/圖蟲創意

當然,要是說到歷史文化,山東各城市能推出的景點也有不少,除了大家熟悉的有“五嶽獨尊”泰山的泰安、“孔孟故里”濟寧、“齊國故都”淄博外,還有菏澤的微山湖、濟寧的水泊梁山……
泰安泰山。攝影/星志來自納尼亞,來源/圖蟲創意

這樣看,山東好像還真有些“散裝”。不過,這樣的“散裝”倒也不是什麼壞事。山東的各個城市的積極發展與愈發響亮的口號,正體現出城市對自身產業的底氣與面向世界的開放,也顯現出省內城市品牌的強大和主動作為的靈活。


話說回來,省份散不散裝,多半是網友們的調侃,我們既自豪於家鄉城市的發展成就,也同樣有著對地域文化難以割捨的認同。某種程度來講,錯位發展與統籌協調一直就是城市發展的主線。

參考文獻:

《山東省地理》,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年。

《讀濟南 懂中國》,濟南出版社,2020年。

李國琳主編:《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及讀本(民俗卷)》,濟南出版社,2018年。

楊璐:《山東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濟南“強省會”、青島“強龍頭”》,《齊魯晚報》2023年1月3日。

END
作者 | 雲川
編輯 | 詹茜卉
校對 | 苗禕琦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國曆好物

國家人文歷史再出好書
縱覽華夏三千年的朝局動盪
俯瞰從商到清的中國政治興衰
點擊下方圖片,直達現場↓↓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點擊下方圖片或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裡



“在看”的永遠18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