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我爸媽結婚40多年了,日子依舊過得雞飛狗跳,吵鬧、打罵就是不變的日常。”
網友的爸爸比較大男子主義,性格急躁,從來不做家務,也不體貼網友的媽媽。
可他爸爸卻毫無悔改之意,每次在氣頭上,就甩出一句“那離了吧”。
一邊悄悄抹淚,一邊向爸爸服軟,說“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爸爸的好勝心得到滿足,便不再提離婚的事,可當兩人再度爭吵的時候,這一幕又會一遍遍地上演。
網友小時候一直以為,是為了自己,媽媽才一直忍受爸爸,所以心中十分愧疚。
長大後,她幾次嘗試勸媽媽結束這段婚姻,不曾想,媽媽竟平靜說道:
“都這樣過了幾十年,還什麼離不離的,忍忍一輩子就過去了。”
“其實,媽媽從來沒有想過逃離,她早已習慣在這段婚姻裡唯唯諾諾地活著。”
而爸爸之所以每次都能趾高氣揚地甩出那句殺手鐧,也是認定媽媽沒有離開的勇氣。
“你現在的生活也許不是你想要的,但絕對是你自己找的。”
人們時常以為,只要自己付出多一點,忍受多一點,便能換來對方的理解和愛。
卻忘了,人性向來是恃強凌弱,你越是放低姿態,對方往往就越發張狂。
央視《社會與法》節目中,講述過山東女孩王月的經歷。
到了上海,王月任勞任怨地工作,晚上回到家還要給男友做飯、打理家務。
此外,男友的控制慾也極強,不許王月和朋友多往來,所有的行為都要一一彙報。
只要工作稍有不如意,男友回到家就會對王月和孩子大發雷霆,甚至是動手。
王月以為自己的容忍和付出可以感化男友,沒想到換來的,是他一次又一次的拳腳相加。
王月的第二段感情是經朋友介紹認識的,男人其他方面都不錯,唯獨愛喝酒。
而且每次一喝醉酒,就翻舊賬。要麼說王月是結過婚的“二手貨”,要麼說她是帶著孩子的“拖油瓶”。
面對這些刺耳的言語,王月想反駁又沒有底氣,只能繼續忍氣吞聲。
而這樣的隱忍,依舊沒能換來幸福,換來的只是繼續被家暴。
第三次,王月終於遇到一個溫柔體貼的男人,從不讓她做家務,還主動接納王月的孩子。
王月被感動到了,她毫無保留地把自己託付給對方,甚至不問男人的工作和過往。
直到警察找上門,王月才得知男人涉嫌詐騙,並偷偷以王月的名義辦理了多張信用卡和貸款用來揮霍。
“你可以愛一個人到塵埃裡,但沒有人會去愛塵埃裡的你。”
那些習慣性付出的女人,縱容了伴侶的傲慢,也滋養了伴侶的粗魯。
情感關係如同博弈,你越討好忍讓,別人就越肆無忌憚。
自古以來,女性時常被規勸:要忍讓、要寬容、要順從。
慧慧和老公結婚十年,表面看起來和睦幸福,實質內心非常煎熬。
明明自己不喜歡做家務,還是強裝賢惠承包下所有家務。
每天下班回家,老公只需要往沙發上一躺,而慧慧則要馬不停蹄準備晚餐,吃完飯繼續洗碗、拖地、收拾孩子。
多數時間慧慧忙完已是深夜,走進臥室老公早已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慧慧覺得委屈,想要和老公聊聊,可說著說著倆人就吵了起來。
見老公生氣了,她便不敢再表露自己的委屈和想法,生怕兩人吵得無法收場。
如此辛苦忙碌多年,慧慧活生生把自己熬成了黃臉婆,可老公卻對她沒有半分感激之情。
無疑,慧慧活成了世俗意義的賢妻良母,可同時,她卻將自己陷入了無盡的黑暗。
“討好了所有的人,就意味著要徹底得罪了自己,辜負了真實的內心。”
“討好型人格”的本質,是感情觀念不成熟,即便委屈自己也要重視他人的表現。
因為嚴重缺乏信心和安全感,所以時常擔心關係會破裂,別人會離開。
因為沒有直面衝突的勇氣,所以不知如何處理矛盾,只能俯首稱臣甘當順從者。
經營情感關係是需要智慧的,不是靠一味取悅對方、逃避矛盾就能有好的結局。
如果一段感情一直有某一方在犧牲,那麼註定是不合適的。
每次看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會由衷為松子的遭遇嘆息。
作為女兒,松子自小乖巧懂事,為了討父母歡心,時常做鬼臉逗笑,可父母的目光卻始終在妹妹身上;
作為老師,松子對學生熱心善良,學生卻反過來陷害她以至於丟了工作;
作為伴侶,松子對感情真心,甚至言聽計從,卻被一次次欺騙、傷害。
松子奉獻出自己全部的熱情,最終還是孤獨淒涼地離開了人世。
而導致松子不幸人生的原因,不是其他,正是她“太好了”。
她不敢反抗不公、不敢表露心聲、不敢大聲說NO,只能在被欺凌中悲傷、絕望。
老公對她發脾氣,她也會體貼地說“你心情不好,發洩完就好了”。
還有一次,老公讓媛姐把新買的護膚品送給妹妹,媛姐雖然非常不捨,還是強迫自己送了出去。
事後媛姐向我訴苦,我反問她:“你不願意又為什麼要同意?”
媛姐低聲說道:“我不想因為這件小事鬧得一家人不愉快。”
是啊,很多人都是這樣,因為不想讓別人不開心,自己就一步步反覆退讓。
她們把溫暖和包容都給了別人,唯獨忘了自己,忘了自己也會痛,忘了自己也需要被照顧。
這些壓低自我感受和訴求的行為背後,無不透露出內心的自卑。
很多女性在情感中,總會因此無意識地否定自己的價值,抬高對方的位置。
為了掩蓋自卑情結,努力地迎合他人情緒、愛好和需求,期許贏得別人的喜愛。
而這種放低自我的取悅,最終只是各取所需將就罷了。你滿足於他人的零星溫暖,他人享受著你的取悅示好。
不難發現,犧牲自我成全一段關係的想法背後,早已不是行為上的卑微,而是內在思維模式和情緒反應發生扭曲。
如同一列脫軌的列車,行駛速度再快,路上風景再美,也無法載你駛向幸福的終點。
所以,不要等待別人來溫暖你的世界,要擺脫討好元素,你需要率先回到自己的正軌。
希望從他人身上找到依靠,可以遮擋風雨,是荒謬而可笑的。
在任何一段關係中,期待越多的那方往往都是越卑微的,因為她們輸不起。
多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好好生活,對他人的關注少了,期待也會跟隨減少,自然不會再畏懼失望、卑微相迎。
有個高贊回答說得很透徹,“你在這段感情裡可以大膽做自己”。
需要委屈和壓抑來成全的關係,就像是被關在黑屋裡的種子,沒有陽光照耀,永遠開不出鮮豔的花朵。
勇敢表達自己的心聲,沒什麼可羞怯的,每個人的感受和想法值得被看見,被傾聽。
更何況親密關係是生活的最後一道防線,倘若你都輕易妥協,那麼還會有誰會在意你。
尤其在感情面前,你的底線模糊不清,幸福也就難以靠近。
所以,不管你有多在意對方,一定要守住原則和底線不放,比如:
在乎可以,控制不行;吵架可以,辱罵不行;生氣可以,動手不行。
身為女性,我們必須要尊重自己、疼愛自己,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和欣賞。
意思是當一個人的認知較低時,思維就會趨向單一,缺乏彈性,不易在生活中做出更有利的決策。
很多人不敢走出一段壞的關係,歸根結底還是認知不夠,進而缺失自信心。
所以,只有不斷拓展認知邊界,才能逐漸悟透感情真相,與對方平等對視。
沒事多讀書、多閱人、多行路,讓內心豐富起來,自信從容地看淡來來去去。
最後,願所有女性都能給自己建立一座精神宮殿,活得自在愜意,笑看雲捲雲舒,靜聽細水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