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箭頭處“人衛中醫”,關注我們哦!!
從痰瘀辨治骨關節筋肉疾病
許鴻照骨傷心錄
主編:許鴻照,姚浩群
ISBN:978-7-117-34216-2
定價:92.00元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醫骨傷為特色,結合現代醫學治療方法,總結許鴻照教授50餘年臨證經驗及學術思想。本書主要分四部分,即成才之路、學術思想、手法與方藥特色、臨床經驗。本書所歸納總結的均為許老工作中的實際情況,對於提高年輕骨傷臨床醫生提高骨傷臨床水平有重要意義。
許老認為,骨與關節疾病就是骨骼筋肉組織疾病,而這些組織均需氣血滋養,氣血源於水谷之精微,一旦氣血津液生成、運輸、轉化出了問題,痰瘀隨即產生。痰和瘀既是病理,又是病因。痰瘀積聚搏結筋肉和骨則為腫為痛,甚或畸形,且“百病多為痰作祟”,痰瘀聚積過久又可化毒化火,毒火則可腐肉噬骨,因此痰瘀作疾變證最多,臨證許多骨病臨床表現符合痰瘀病機特點,從痰瘀辨治骨關節筋肉疾病,尤其是某些疑難骨病可獲意外之佳效,如髕骨軟化症、骨性關節炎、肋軟骨炎、骨腫瘤等。
醫案
一診:患者,羅某,73歲,女。雙膝痛1年。
病史:患者自訴去年4月練功下蹲致左膝關節痛,腫脹,上下樓梯困難,逐漸加重,雖以制動及外敷藥治療療效不顯,且加重。現感畏寒,二便平,夜尿2~3次,口淡無味,納呆神疲。苔薄黃,中心較厚。脈滑。左膝關節腫脹,伸關節160°。屈關節90°。浮髕實驗(+)。X線片示:雙膝退行性改變,左膝內翻畸形。
診斷:左膝痺證(寒溼型)。
辨證:患者因年過花甲,氣血所瘀,脾腎陽虛,寒溼外侵不暢,再加脾腎陽虛,津液氣化不利,化為痰飲痺阻關節而發病。病因為溼瘀互阻兼脾虛,病位在左膝部,病機為寒凝痰滯,痺阻經絡,病性為虛實夾雜。
治法:溫補營血,散瘀化痰。
處方:陽和湯加減。
熟地15g 鹿角膠10g 炮姜6g 白芥子15g
肉桂10g 麻黃10g 秦艽12g 靈仙12g
木瓜12g 知母10g 甘草3g
7劑
水煎服,日1劑,早晚飯後分服。
二診:左膝痛大減,腫脹近消失,剛開始行走時疼痛,走後痛消,大便稀,日4~5次,便前腹部不舒,便後消失。舌薄白,脈滑,左膝關節腫脹明顯消失。方加陳皮10g,大棗5枚,生薑3片。7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飯後分服。
三診:左膝痛近消失,腫脹消失,膝部不發緊,大便正常,納可,舌淡,苔薄白,脈緩。守上方繼服。7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飯後分服。
四診:患者左膝痛,腫脹基本消失,現僅久行和上下梯時有不適感,納可,二便平。舌淡,苔薄白,脈緩和。方去木瓜,陳皮,大棗,生薑。加腫節風15g,虎杖15g。7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飯後分服。
五診:左膝關節已不痛,但患者需求再服中藥以鞏固療效。舌淡,苔薄白,脈緩和。守上方加蛇舌草15g。7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飯後分服。
按:骨性關節炎系關節退變性疾患,多有本虛標實之象,究其原因多為寒痰凝滯,脾腎陽虛,故而處方用藥物合其病機,陽和湯是也,該方具有溫補脾腎,營血不足,又具消散陰涼寒痰之效,用之必效。方用熟地培補肝腎, 溫補營血,鹿角膠填精補髓,強筋壯骨;借炮姜、肉桂散寒解凝,溫通經絡;麻黃開腠理以達表,白芥子祛皮內膜外之痰,甘草解表調和諸藥。組方集培補肝腎,強筋壯骨,溫補營血與溫散寒痰瘀血為一體,使寒消痰化,關節通利,正所謂一通則百通,通則不痛矣。
特別提示:
由於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文章分發機制,不按時間推送,而是按權重隨機推送,為了保證您能看到我們的推送,不錯過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動,請將我們的公眾號設為星標,讓我們每天與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與國醫大師攀談!
End
【本書內容選自《許鴻照骨傷心錄》,人民衛生出版社,作者:許鴻照,姚浩群。人衛中醫編輯整理。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掃描下圖二維碼可查看本書詳情。】
購買鏈接
我為您點亮健康,您為我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