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文/溫暖中醫
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
■
脾胃比較常見的問題:脾胃虛寒。
脾胃虛寒,附子理中丸就很好,但氣血又有不足,這怎麼辦?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辦法還是有的,用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桂枝9克、白芍18克、生薑9克、飴糖30克、炙甘草6克、紅棗6枚
中成藥小建中顆粒。
脾在中醫當中對應土,在這裡要特別提出來,因為如果站在這個角度,理解起來可能會更容易。當我們把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活潑,也許就會有更多的人願意瞭解中醫。
回到正題,我們說脾屬土,符合土壤所具備的各種特性,大自然的土壤在不同的季節,狀態是不一樣的,冬天的土壤又乾又硬,所以大部分植物選擇在冬天收斂鋒芒,韜光養晦。
如果脾胃虛寒,大抵也是又乾又硬,沒有活力,吃下去的食物,喝下去的水,運化起來都會比較吃力。
這時候需要藉助桂枝,用溫熱的桂枝營造出春天的氣息。春天有什麼特點?氣溫回升,土壤開始解凍,變得鬆軟起來,那些埋下去的種子就能破土而出了。
桂枝這味藥源自肉桂樹,取材的時候也有講究,要用那種柔嫩的枝條。《神農本草經》總結了桂枝的兩個特點:辛、溫。合起來既能散寒,又能帶來溫暖,中醫叫溫陽散寒。隨著寒氣散去,天氣日漸晴好,不就意味著冬去春來麼?
再用白芍滋陰養血,為土壤補充所需要的營養和水分。白芍是芍藥花的根,說到白芍,就不得不提到牡丹,長得像的東西總是容易被拿來做比較,芍藥和牡丹就很像,花開的時候又大又豔麗,而且透著端莊,像極了古代的大家閨秀。
有一種說法,一棵植物,它的花開得越大越豔麗,那麼它的根凝聚的力量也就越強大,否則不足以維持生長需求。言外之意,它展示給我們的那一部分越絢麗,那麼,背後就要付出越多的努力。白芍擁有如此強大的凝聚力,在它的號召之下,身體裡的精氣聚到一起,慢慢地化成血。
所以中醫認為白芍養血的同時還能斂血,普遍的說法是白芍酸寒,主收。這種收斂的特性,跟它強大的凝聚力是不是也有關係呢?答案是肯定的。
生薑是做菜用的生薑,溫胃散寒,和桂枝相輔相成。紅棗是既可以煮粥,又能嚼著吃的紅棗,色紅,能養血,和白芍相輔相成。
炙甘草益氣健脾。
氣血陰陽一個不落,所以我們說小建中湯是給脾胃補養正氣的,這裡的正氣即包含了這幾種東西。
為什麼還要加飴糖?
桂枝溫陽散寒,散掉的是大環境裡的寒氣,目的是讓“冬去春來”,但是脾胃接收到春天的信號有一個過程。古詩裡寫道:春江水暖鴨先知。鴨子是春天的使者,而我們也需要派一位使者儘快把溫暖送到脾胃,讓脾胃儘快暖和起來,這位使者就是飴糖了。
飴糖質黏稠,它有這樣一個特點,同時因為甘甜,還能給脾胃提供能量。脾胃不好的朋友一般建議出門的時候在兜裡揣上一兩塊糖,餓到發慌,就是肚子裡又空,心也跟著慌亂不安,整個人還沒有力氣,趕緊把兜裡的糖掏出來,含一塊在嘴裡,不適的症狀是可以得到緩解的。
所以糖是個好東西,它補脾的同時竟然連心也一起補了,當然再好的東西也要適量,吃太多也是不行的。
小建中湯由漢代大醫張仲景收錄於《傷寒論》。
而劉渡舟先生作為當代經方學大家,他老人家的經驗自然值得學習。
比如有這麼一位男子,四十來歲,因為脅痛去看中醫,接診的大夫認為是肝氣不舒,按照疏肝理氣的思路調理了一段時間,結果還是老樣子,似乎沒有好轉的跡象。
這人又找到劉老,劉老見他面色青黃,平日裡飯量也不大,吃的很少,容易累,容易心慌,以為當下脾胃的問題要更嚴重,當務之急是重建脾胃功能,假如還是不能奏效,再考慮疏肝也不遲。
於是開出小建中湯,就用原方,效果非常好。
現在也有中成藥小建中顆粒。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溫暖中醫,原創文章,版權歸溫暖中醫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