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後,第一句話要這樣說,很重要





只要父母認真和孩子交流,孩子溝通的大門將永遠對我們開放,這就是孩子始終對父母保持分享欲的開始。

——派媽


作者|錢志亮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如果問,孩子放學後,你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相信很多家長會說:“放學當務之急當然是催寫作業!”

於是,很多家庭在放學後的一段時間裡,親子之間必有一場“惡戰”,大人一遍又一遍地催促孩子寫作業,吼聲、哭聲時常交織出現。

還有一些家庭,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與父母,由原來的“無話不說”變成了“無話可說”,你問他什麼,他只有隻言片語。

前者陷入爭執,後者陷入沉默,不管是哪一種情況,最後讓家長和孩子處於一種“無效溝通”之中。

作為父母,放學後,我們應該如何與孩子正確的溝通呢?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一聊,放學後,父母到底怎麼說,才能讓孩子在學習上更合作,才能讓他真正地感受到我們的關心。

01

放學後的第一句話

要避免的三個問題

 ■ 學校有人欺負你嗎?

每天放學後,父母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孩子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這種急切心情是人之常情。但是怎麼提問,卻是一個難題。

父母對孩子在校社交生活特別關心,尤其是新生入學的時候,生怕孩子在學校受欺負、受欺凌,於是,就會問出類似這樣的話。

其實,這種問題是一種非常消極的暗示,潛臺詞就是:“你是不是被欺負了?”

很容易給孩子一種在學校或幼兒園“可能會有人欺負我”的錯覺,孩子在這個問題中,苦思冥想一天中的社交衝突,宛如“被欺負者”,讓他對正常的同學交往產生負面的看法。

小孩子之間有衝突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應該相信孩子有能力處理好這些事件,如果真的存在欺凌,這樣一句話也很難問出什麼,反而讓孩子看到了你對他的焦慮和擔心。

 ■ 老師有沒有批評你?

有的孩子比較調皮,家長就會擔心他在學校裡闖禍,忍不住用類似的問題去打聽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這句話同樣也是給孩子負面的心理暗示,讓他覺得自己在父母眼中是個愛搗蛋的孩子,不然為什麼爸爸媽媽總是擔心自己會被老師批評呢?

 ■ 作業做完了嗎?快去寫!

曾經有一項調查指出,根據各個城市學生的調研發現,孩子最不喜歡家長說的話,排名第一的就是:去學習/快寫作業!

特別是放學後回家,爸爸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催促學習,孩子自然會不開心,覺得大人只關心他的學習和作業。

就像妻子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丈夫不是說:“今天也辛苦了!”而是冷冰冰地催她:“飯做了嗎?”

時間久了,妻子也會覺得難受和心寒:“丈夫並不關心我,他只關心他自己。”

不管大人還是孩子,回到家,都渴望家人的關愛。

所以孩子回家後第一句話,要避免冰冷地催促學習,哪怕你很著急,也要給孩子一點時間喘息。

02

放學後的第一句話

不妨這樣說

家長向孩子提問時,要改變一下提問策略,避免一些封閉式問題,比如“今天在學校裡開心嗎?”有的孩子就簡單地回句:“還行”,然後就不知道該說什麼。

太抽象、太寬泛的問題也容易讓孩子答不上來,尤其是幼兒園的小孩,遇到一些概念性的語言時,孩子很難明白你在說什麼,比如“你今天學了什麼?”“今天感覺怎麼樣?”等等。

所以,和孩子聊天,有時候要儘量具體化、細節化,儘量讓孩子能答得上來。

你可以問:

今天和朋友們玩了什麼遊戲?

你在班上最要好的朋友叫什麼?

你為什麼喜歡和他在一起玩?

你最喜歡哪個老師的課?為什麼喜歡呢?

老師有沒有教你新知識?能不能教教媽媽?

……

越小的孩子,問題就應該越具體,讓孩子從這些具體的事物中複述出完整的故事。

有的父母會問:孩子學校不開心的事情怎麼問呢?

不妨試試用這句話:“今天有什麼需要媽媽幫忙的事嗎?”

它能很好表達你對孩子的關心,傳遞給孩子一種觀念:爸爸和媽媽都是最親近、最值得信賴的人,開心不開心的事情都可以跟爸爸媽媽說,內心的痛苦不必獨自忍受。

提問的時機,可以選在放學路上,在孩子充分放鬆下來的時候;或者是飯後散步時間、睡前親子時間等等。

拿睡前時間來說,擁抱孩子、摸摸孩子的頭,這些簡單的肢體接觸能給孩子備受呵護的感覺,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我們要掌握的,最重要的技巧是多關注孩子的興趣,讓孩子主導話題。

孩子不願跟父母多聊,是因為大人們想問的並不是孩子想要表達的。

有的大人只關心孩子學習情況:今天學了什麼、今天課堂表現怎麼樣、老師誇你了嗎……

不是說這些事情不重要,是我們想要了解我們所關心的事情之前,要先考慮孩子的感受,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慢慢打開孩子的心。

當孩子坦白的時候,儘量保持平靜,即使是他闖了禍,不要過於激動地批評指責,如果反應過激,很有可能導致孩子下次就不願意對你袒露心聲了。

親子之間,信任是很重要的,建立親密的心理聯結,孩子自然而然就不會對你隱瞞心裡的小秘密,你也不用擔心孩子受到委屈不敢說。

孩子對我們的誠實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親子間的互動質量。

03

與孩子溝通,父母要會提問

更要會回應

與孩子溝通,態度是關鍵。

經常有父母表示:“放學路上,自家孩子就像是小話癆,不用你問,一張小嘴能跟你叨叨半天!”

還有的孩子喜歡提問各種“為什麼”,不少大人覺得孩子的這些問題十分幼稚,有興趣就回答幾句,沒興趣就敷衍兩句,心情不好甚至會訓斥孩子。

其實,如果孩子愛對你說這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做父母的應該要重視並及時回應。

表面上看這種對話輸出毫無意義,它體現了孩子本身的狀態是愉悅的、放鬆的,同時也體現出孩子對你的信任。

如果一開始我們就表現出敷衍和不耐煩,會打擊孩子的表達欲,時間久了,他們也不願意跟你多說了。

讓孩子願意說的前提,是父母要具備傾聽孩子說“廢話”的能力,換句話說,孩子關注什麼,你就關注什麼。

讓孩子知道:他的聲音是會被聽到的,他表達的內容是被重視的,他的需求是被看到的……

只要我們耐心傾聽孩子的表達,就會增加孩子表達的慾望和自信。

所以,請珍惜孩子毫無保留對你傾訴的時刻,不要急著去打斷孩子,積極回應他,這種良好的溝通模式,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階段都將發揮著意想不到的作用。

你願意聽,孩子才願意說,話匣子就是從這些不經意的廢話中打開的。

只要父母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回答,孩子溝通的大門永遠都會對你敞開。

這就是孩子始終對你保持分享欲的開始。

喜歡今天的文章,文末記得點個“在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