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一種致命小蟲將進入活躍期,杭州已有人被咬傷

陽春三月
窗外輕柔的風兒帶來一絲清涼
陽光下鮮花如海讓人神清氣爽
野外露營、戶外徒步、郊遊踏青
越來越受歡迎
但是,醫生提醒——
親近大自然的同時
大家也不要忘了做好防護
一種致命小蟲將進入活躍期
已有人被咬傷!

被蜱蟲咬傷左腳

一半蟲身鑽入體內

這天一清早,74歲的單大伯(化名)就來到地裡。他準備翻翻土,除除草,為種玉米做一些準備。
一番體力活兒幹完已是日上三竿,單大伯擦擦汗來到邊上的大石頭坐下來,捲起褲管納涼休息。
沒一會兒,單大伯覺得左腳背上癢癢痛痛的, 一看,原來腳背上趴著一隻蟲子,而且已經有小半個身體鑽入體內。
單大伯遇到過的小蟲不計其數,很快意識到自己被蜱蟲咬了。他自認為是處理蟲子的“熟練工”,立馬用手把蟲子“揪出來”,還用火燙了一下傷口。

本以為萬事大吉,單大伯根本沒當回事兒。然而兩三天後,他漸漸地發現自己身體“不得勁”了:腳背上腫了很大一塊,走路也一瘸一拐的,活動後還感覺到胸悶氣急。
兒子擔心蜱蟲仍有殘留,趕緊扶著父親來到醫院急診科。

醫生得知病情後,深知蜱蟲致病的嚴重性,立即將他送進搶救室並請皮膚科會診。
皮膚科醫生使用皮膚鏡對單大伯的傷口進行探查,幸運的是蜱蟲的頭部已經不在體內。單大伯的各項化驗指標也陸續出來,結果顯示均正常。
於是,醫生在對單大伯傷口進行簡單的消毒處理後,便可以讓其回家觀察。

本身致病性較弱

但蜱蟲的真正危害並不在此

蜱蟲在生物學分類上屬於“蜘蛛的親戚”,外形類似蜘蛛,成蟲有八足,體長不超過一釐米,喜歡叮咬皮膚比較薄弱的地方,如腳踝、脖子等。叮咬人後可引起過敏、潰瘍或發炎等症狀,一般均較輕微。
然而,蜱蟲的真正危害並不在此。

專家介紹,蜱蟲靠吸取動物血液為生,所以體內經常會攜帶來自其他動物的多種病毒。如果攜帶有某些病菌的蜱叮咬了人,患者可能會感染上某些病毒,繼而引發重大疾病。
“蜱蟲病”全稱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主要表現為全身不適、乏力、頭痛、肌肉痠痛、噁心、嘔吐、厭食、腹瀉等症狀,嚴重者可導致器官衰竭然後死亡。
此外,蜱蟲還會將自己的頭埋在人體的皮膚內,無論是幼蟲、若蟲、成蟲均能吸血。

即將進入活躍期

這些預防關鍵不能松

每年4月至9月都是蜱蟲活躍期,這個時候加上人們戶外活動增多,因此很容易被蜱蟲“盯上”。但醫生表示,蜱蟲叮咬也是可以預防的。
首先,儘量避免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戶外活動時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儘量穿長袖衣服、長褲,不要穿涼鞋,注意紮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裡,儘量減少裸露部位。

除此之外,戶外回來後要及時更換衣服,檢查身體和毛髮有沒有藏匿的蜱蟲。穿淺色衣服可便於查找身上有無蜱蟲,儘量選擇表面光滑的針織衣物,這樣蜱蟲不易粘附。
如果家裡有寵物,定期進行清潔衛生和消毒,及時清理寵物身體和毛髮上的塵土和寄生蟲。在草叢打滾嬉鬧後,要檢查寵物是否被叮咬。

被蜱蟲叮咬咋辦?

自行拔出時要注意技巧

醫生表示,如果真的被蜱蟲叮咬,儘量在24小時內取出以減小感染概率,如無法短時間內得到醫護救助,可考慮自行取出。
“這個病例中的單大伯無疑是幸運的,據單大伯自己講述,這已不是他第一次被蜱蟲咬了。”醫生說,儘管如此,單大伯的自行處理仍有不當的地方。

當發生蜱蟲叮咬後,一般蜱蟲的口部會嵌入皮膚,軀幹部分留在皮膚外,這時切記不要用手指來捏住蜱蟲。因為手指接觸面大,可能讓蜱的口器折斷在皮膚裡,還可能刺激蜱分泌更多攜帶病原體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可以找一把尖頭鑷子,儘可能靠近皮膚夾住它的口器(位於頭部),用鑷子夾住蜱蟲最靠近皮膚的位置(最大程度夾住頭部),緩慢向上提拉。切記不能左右扭轉蜱蟲,最後用碘伏或者肥皂水清洗傷口

在蜱叮咬後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來源:健康杭州、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