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牙痛有好方

小編導讀

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提高,大家越來越關注口腔健康。牙痛是常見的口腔病證,一旦牙齒疼起來,總是將人折騰得寢食難安。牙痛看起來似乎不是什麼大病,但卻讓患者真真切切、時時刻刻地感受著痛苦。牙痛來襲,別怕!今天的文章整理瞭解決牙痛的多種內外治法,以幫助患者擊退牙痛。

辨證論治

1.風熱外襲

主證:新病初起,牙齒自發性疼痛,逐漸加重,遇風發作,遇熱痛增,遇冷則緩。或見發熱,微惡寒,口微渴,小便微黃。舌質偏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及方藥:疏風清熱,解毒消腫。可選用薄荷連翹方加減。常用藥物如薄荷、牛蒡子、金銀花、連翹、淡竹葉、綠豆衣、知母、生地黃等。

加減法:若風熱較重見口鼻咽幹者,可加桑葉、菊花等以疏風清熱;痛連頰項者,可加板藍根、蒲公英、紫花地丁等以解毒消腫止痛;若齒齦焮腫,疼痛較重,可酌加赤芍、牡丹皮等涼血消腫以止痛;若口渴便秘,又當合清胃散以清胃熱。

2.風寒外侵

主證:牙痛或輕或重,遇寒而發,遇冷痛增,遇熱則緩。或見惡寒、無汗,口淡不渴,小便清。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緊。

治法及方藥:疏風散寒,溫經止痛。可選用蘇葉散加減。常用藥物如紫蘇葉、防風、桂枝、生薑、甘草等。

加減法:若疼痛較重者,酌加細辛、白芷等,以助溫經散寒之力;若痛連頭額,可加川芎、藁本、羌活等以散寒止痛;牙齦微腫,可加制乳香、制沒藥等散瘀消腫。

3.胃火熾盛

主證:牙齒疼痛劇烈,或有滲血溢膿,甚則腫連腮頰。發熱,頭痛,口臭,口渴引飲,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赤,苔黃,脈洪數。

治法及方藥:清胃洩熱,解毒消腫。可選用清胃散加減。常用藥物如黃連、牡丹皮、生地黃、當歸、升麻等。

加減法:若大便秘結,酌加大黃、芒硝等以通腑洩熱;腫連腮頰,或齒齦溢膿,酌加黃芩、金銀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等以助清熱解毒;齒齦滲血,酌加石膏、白茅根等以助清胃瀉火、涼血止血。

4.虛火上炎

主證:牙齒隱隱作痛,或遇冷熱刺激則痛,無刺激稍安,咬物無力。腰膝痠軟,眩暈耳鳴,咽乾舌燥,五心煩熱。舌質紅嫩或紅而少津,脈細數。

治法及方藥:滋陰降火,補腎固齒。可選用知柏地黃湯加減。常用藥物如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丹皮、澤瀉、知母、黃柏、狗脊、骨碎補等。

加減法:若屬脾腎兩虛,症見腰膝痠軟,頭暈乏力,納差便溏,舌質淡嫩,脈沉遲,宜用左歸丸加減,以補益脾腎;若夜間痛甚,可加旱蓮草、牛膝等以補腎陰;牙齒鬆動者,可加制首烏、黃精、枸杞子、川斷等以強腎固齒。

外治法

1.含漱法

(1)牙痛而有口齒不潔,用含漱方(荊芥、防風、薄荷、金銀花、連翹、甘草)或五味消毒飲煎湯漱口,解毒潔齒。

(2)風熱牙痛,可用露蜂房煎湯含漱。

(3)風寒牙痛,可用溫風散(當歸、川芎、白芷、蓽撥、藁本、露蜂房)煎湯含漱。

(4)牙痛伴有齦肉紅腫者,可用紫珠草、仙鶴草煎水,有清熱涼血止痛之效。

2.噙化法

因風熱、胃火所致,可用冰硼散、六神丸、喉症丸之類置患處,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3.敷藥法

(1)風熱外襲者,可用竹葉膏擦牙痛處。

(2)風寒外侵者,可用細辛散擦患處,以潔齒除穢、溫經止痛。

(3)伴有頜面腫痛者,可用如意金黃散醋調外敷,以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4)虛火上炎者,可用龍眼白鹽方貼牙齦患處。

4.體針

可選用合谷、下關、頰車、太沖、牙痛穴(掌面第三、第四掌骨距掌橫紋1寸處),每次取2~3穴。實證用強刺激捻轉瀉法,每日1~2次。若屬風熱證、風寒證,加風池、內庭;胃火證,加內庭、足三里。虛證宜用補法,並加太溪、三陰交。

5.耳針

可選用耳穴屏尖,強刺激留針30分鐘,或選穴面頰、壓痛點、神門、交感、上頜或下頜、口、腎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貼壓,每日自行加壓按摩2~3次,或埋針。

6.指壓法

前三齒上牙痛,可取迎香、人中;下牙痛,可取承漿。後五齒上牙痛,可取下關、顴突凹處;下牙痛,取耳垂與下頜角連線中點、頰車、大迎。以指相切,用力由輕漸重,施壓15~20分鐘。

耳鼻喉科實用好書

《實用中醫耳鼻喉科學》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實用中醫耳鼻喉科學》是《實用中醫臨床醫學叢書》之一。本書分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總論對中醫耳鼻喉科學的基礎理論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各論分4章對耳、鼻、咽喉、口腔的63種疾病進行了系統闡述。每種疾病,分概述、歷史源流、臨床診斷、病因病機、辨治思路、辨證論治、外治法、針灸按摩、其他療法、預防調護、名醫經驗等欄目進行闡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