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浪費錢了!醫生提醒:體檢查出9種病,基本不用治療,不要自己嚇自己

人的身體猶如一部機器,需要定期檢查與保養,定期的體檢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當身體處於亞健康或非健康狀態時,健康體檢能在第一時間排查出“隱患”所在,發現一些症狀不明顯、不易被人們所察覺的早期疾病。

然而,也有不少的人看著體檢報告上的結果整日憂心忡忡,感覺得了什麼大病似的。其實,體檢查出這幾種病,根本不礙大事,不需要太過擔心。

體檢時出現哪些疾病不用治療?

01
乳腺增生一般不會惡化,不用治療
乳腺增生對於很多女生來說,都會有所擔憂,害怕其形成乳腺癌,導致生殖功能的障礙。

其實很多人在體檢的時候都會確診為乳腺增生,可能僅僅是月經失調的乳房漲痛導致的,只要月經恢復到健康的狀態,一般不會惡化。所以這並不是什麼疾病,不需要特別治療。

02
宮頸糜爛一般是良性的,不需要治
很多人認為宮頸糜爛是非常嚴重的疾病,以為細菌感染才會出現糜爛的症狀,所以體檢之後感到十分擔憂,希望能夠及早治癒。

其實宮頸糜爛實際上是生理現象,並不會對女性的生殖器官造成影響,所以在體檢時被確診為宮頸糜爛,也不要太過擔心。如果不是特別放心,可以去醫院確診,在他們的專業指導下,能提供有效的應對方案。

03
心律不齊不需要特別治療
竇性心律不齊是心律失常的一種表現,但很多人害怕這些心臟疾病,因此想要馬上進行治療。不過心律不齊其實可能是正常生理特徵,每個人都會偶爾出現,不會對心臟造成嚴重的負擔。

因此在體檢時出現了心律不齊的現象,可以諮詢醫生,看看是否是良性的症狀,然後再調整好自己的飲食狀態,一般就可以恢復。

04
子宮肌瘤多數都相安無事
一聽到“子宮肌瘤”,太容易讓人聯想到癌症了。其實,大多數的子宮肌瘤都是良性的。

如果肌瘤比較小,患者無明顯症狀,而且查過肌瘤無惡變徵象,只要定期隨診觀察即可。但是如果單個子宮肌瘤直徑超過5cm,屬於比較嚴重的情況,最好及時手術切除。

05
慢性淺表性胃炎—就是消化不良
只要做胃鏡檢查,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會得到這麼一個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它的檢出率之高令人驚訝,達80%-90%。

其實,很多慢性淺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完全不需要治療。

06
甲狀腺結節—95%都是良性
很多人一查出有“甲狀腺結節”就非常緊張,擔心會變成“甲狀腺癌”!

事實上,1釐米以下的“甲狀腺結節”完全不必擔心,也不需做進一步檢查。絕大多數是良性的,更不會變成“甲狀腺癌”。但如果結節大小在1-4釐米,一定要定期做檢查。

07
心臟早博沒症狀不用治療
心臟在正常跳動時,如果提前出現一些跳動,就像是音樂節奏亂了點,這種情況被稱為“心臟早搏”。

其實,心臟早搏本身不是病,多是心臟其他問題的伴隨症狀。如果患者沒有不適感覺,也不影響日常生活,這種情況不用治。

08
體檢發現肝囊腫,不超過五釐米不需要治
有很多人體檢出肝囊腫,就感覺已經了不得了,認為肝臟出現了大問題,其實體檢出現肝囊腫大,多數都是先天性的,而且生長比較慢,很多人體檢後幾乎沒有症狀,如果不選擇體檢,就不會發現。

所以對於體檢查出單純性肝囊腫,不要把它放在心上,特別是低於五釐米的,即使體檢大於五釐米,如果沒有症狀表現,也不需要治療。

09
體檢出盆腔積液,低於3釐米就沒事
有很多女性體檢查出盆腔積液,就非常害怕,其實盆腔絕對不是你想象的比較乾燥的地方,比如大網膜,腸管,腹膜等都可以分泌液體,這些分泌的液體就是用來潤滑盆腔器官,所以不超過3釐米,根本不需要治療。

因為盆腔積液只是一種表現而已,根本不是疾病,所以即使大於3釐米,如果沒有其他的一些異常,也不必大驚小怪。

體檢前注意事項有哪些?


1、在體檢的前一天,應該儘量避免抽菸喝酒,也要遠離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避免影響體內的脂肪積累和對腎臟功能造成刺激。這樣才能夠保證血常規和肝臟檢查的準確率,減少體檢的誤差。

2、檢查前一個星期左右,應該飲食清淡,不要吃豬血和豬肝等等食物。在檢查當天早上不要吃早餐,避免影響人體的血壓。

3、做X線檢查時,要注意穿著,儘量選擇棉布內衣,不要穿含有金屬的衣物。在懷孕的階段體檢,要將自己的身體狀況告知醫生,慎做X光檢查。如果是生理期間,儘量不要做婦科檢查和尿常規檢查,以免被誤診。

以上介紹的就是體檢時檢查出不用治療的疾病以及一些體檢的注意事項,大家在體檢的時候要掌握科學的方法,才能保證體檢的準確率,從而避免出現誤診的現象。

結語:很多時候其實我們就是自己嚇自己,看到報告單上出現一個看起來特別嚇人的疾病,就會開始自行腦補,越想越嚇人越想越可怕,其實有些疾病不但不可怕甚至都不需要進行治療.

例如文中這些情況其實根本不必過於擔憂,聽從醫生的囑咐注意一些禁忌定期的回訪,其實就好了。若是有不確定的就詢問醫生,自己嚇自己可不是什麼好想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