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味風溼妙藥背後驚險的採藥經歷

這味風溼妙藥背後驚險的採藥經歷

老鸛草,又名五葉草、天罡草、五齒草、五瓣花、老鴰嘴、野老鴰、老貫草等。為牻牛兒苗科牻牛兒苗屬植物牻牛兒苗及老鸛草屬植物老鸛草、野老鸛草等帶果實的全草。味苦微辛,性微溫。入肝、大腸經。功能祛風活血,消腫止痛,澀腸止瀉。主治風溼痺痛,跌打傷痛,腳氣腫脹,骨刺疼痛,頸腰椎間盤突出症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以及脾虛久瀉等症。

此藥全國各地都有生長,和冬小麥同時出苗、生長、枯死。為1 年生匍匐狀,植株高15 ~45cm,根多須狀,色微紅。採集時間最好在冬小麥將成熟時,老鸛草植株顏色變紅、大半種子成熟時,拔去連根全草,去淨雜質、泥土,切段曬乾備用。其餘季節的幼苗、枯死植株採之無藥用效果。野老鸛草莖直立或斜生,高30 ~70cm,高山生長的根多灰黑褐色,時有紡錘形肉質小塊根,味較辛,入口有辛麻感,近似於生草烏、生半夏味感而很輕,無較久停留、口麻舌強反應。

在使用本品的多年臨證觀察中,野老鸛草與田埂路旁生長的老鸛草比較,無論水煎服、浸酒服、外敷、煎水泡洗等,仔細觀察效果,野老鸛草的消腫止痛效果較佳,止瀉作用無明顯區別。這是個人對鄂西北部分地區所生長的不同品種的老鸛草,在臨證使用中的粗淺認識和經驗小結。

此藥所治病症十分常見,可謂伸手可得之消腫止痛良藥。無奈多生於較高山區陰暗狹溝處,採集時間又在盛夏酷暑季節,欲得此藥,頗為不易。但為了治病效果,還是常常登山涉險,專程採集。一般險情,難以阻攔。無奈有一次遇險,使我終生難忘。

採老鸛草歷險記

在我57 歲那年盛夏的一個星期天,凌晨3 點鐘吃飯,天色朦朦亮勉強能看見路時,便和往常一樣,與老搭檔(老伴)一同入山,行走了4 個小時後,總算到達了有野老鸛草生長的山頂,再下去大約四五里,幾處狹溝邊都有此藥生長。走了足有40 里路,又累又渴,來時帶的水早已喝光,山上一路無水,只剩下1 個五六斤重的西瓜。隨即坐到大樹蔭涼下吃西瓜和乾糧。

西瓜尚未吃到一半,忽聞要下去的狹溝方向有豹子連吼三聲,因為山高林密,看不到具體情況,我和老伴互相對視了一眼,繼續吃剩下的西瓜和乾糧。這時我心裡七上八下,頭皮緊繃,脊樑發麻,雙腿已有些微顫。但想到這麼遠來了,豈能空手而歸?

吃完了西瓜、乾糧,正要下山時,又聽到豹子吼叫數聲,聽聲音就在我們要去的狹溝密林方向。我和老伴又互遞了眼色,依然誰也不說話,我在前邊走,她在後邊緊跟著,下山走了不到三里,忽然濃霧驟起,一下子天就像黑了一樣,四五米外什麼也看不見,這時心裡的緊張程度難以言表。就在此時,豹子又吼叫了兩三聲,好像離我們越來越近。這時老伴小聲地說:“要不不下去了,回去吧。” 

我依然硬著頭皮,全身發抖地緩慢前行,老伴不停地小聲說要回去。我暗暗唸叨 “蛇不亂咬,虎不亂傷、蛇虎不傷採藥人” 的傳聞,還是緩慢前行,仔細尋找。可能是出於心誠,終於看到野老鸛草了,剛剛拔取約3 斤許,老伴已經寸步不願前行,因為豹子的吼聲離我們越來越近,甚至能感覺到腳下震顫。

當我要繼續往前行時,前額突然被大黃蜂蜇了一箭,疼得我眼珠發脹!這時我突然認識到不能再下去了,大霧籠罩,豹子吼聲,黃蜂蜇面警告,若再一意孤行,恐遭不測之禍!略定了定神,看著老伴面色蒼白、肢體打顫的樣子,我也不敢說話,比了個手勢,趕緊轉回。

回去都是上坡,很陡,加上都嚇得全身發顫,走了將近1 個小時,終於離開了濃霧籠罩、豹聲吼叫、黃蜂蜇傷的惡劣環境,即使太陽照射熱燥,心裡也頓時敞亮了很多,隨便找了個蔭涼處坐下小憩。這時我們已經是飢腸轆轆,便在附近摘了些藥葡萄(五味子)吃,既充飢又止渴,就這樣極不情願地空手而歸。到了家裡,依然心有餘悸,想著山上的經歷,依然後怕不已。

老鸛草妙用多

雖然野老鸛草治風溼痺痛效果較好,但採之不易。用田埂地邊、路旁河岸所採之老鸛草,適當加量,亦可達到治療目的。風溼痺痛、腳氣腫脹、新舊外傷腫痛、骨刺疼痛等症,無論水煎服、浸酒飲、為末用白酒陳醋潤溼加熱外敷、煎水泡浴等方法,都有較為明顯的消腫止痛作用。

如一同事的母親,七十多歲,腰腿風溼痺痛多年,行走艱難,經常腫脹,用老鸛草煎水飲少量,其餘適溫泡足,一兩次即見顯效,腫消痛輕,行走如常,還能下地勞作。就是口服了2 次,即感到大便秘結,這是老鸛草的另一個作用,喝點蜂蜜就可以了。

我在晚飯後散步時,偶遇熟人李某,見她步履艱難跛行,問她何故?李某言道:“腳後跟生骨刺,吃藥不少,效果不佳,醫生不敢動手術,因為我有高血壓、腦梗、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動手術風險很大。” 說話間我看到路邊就有老鸛草,隨手拔起一把給李某說:“你用這草,不拘多少,每天煎水泡足,有可能減輕疼痛。” 過了十餘天,在路上又遇到李某,見她行走較上次隨意,問她是否泡足?回言道:“泡了3 次,有效。足跟疼得輕了,走路也大膽些了。我又拔了一大捆,準備繼續煎水泡足。謝謝您的指點!”

一街坊鄰居小腿外傷腫脹疼痛半個多月,問我有無單方治療?我遂領他指認老鸛草,並幫他拔了七八斤,教他煎水泡足。5 日後遇到患者,他驚訝地說:“路邊野草也有這麼大的用處!泡了1 次腫就消了不少,疼痛也有減輕,共泡了3次,腫脹盡消,疼痛也大有減輕,已經基本不影響勞作了。”

這樣的例子很多,凡用都有一定效果。在我的心目中,只要能治病,越容易得到,越不值錢越好,老鸛草無疑也是一種。它不僅消腫止痛效果好,治脾虛瀉痢日久,老鸛草15 ~30g、粳米15g 同煎服,效果亦很顯著。

我的年齡越來越大,想得到深山直立生長的野老鸛草,越來越沒希望了,但我心裡依然嚮往,因為它治風溼痺痛的效果較好,所以使我難以忘懷。但回憶起那次的遇險經歷,依舊毛骨悚然,頭皮緊繃,脊背發涼!但作為中醫,若不對藥物深入臨證觀察,細心對比效果,就很難有獨到體驗。這要付出代價,只要不辭勞苦,從醫嚴謹,就可以比我做得更好。如果僅僅背書,不願心身投入,實地觀察,那就只能是人言亦言,是不會有切身體會的。回眸以往經歷,雖然險情不少,但能謹慎,都能化險為夷,只不過是虛驚一場而已。但得到的收穫,卻遠遠大於虛驚。此次採野老鸛草的經歷,即見一斑。

識藥認藥是成為一名好中醫的“必修課”,在採藥路上總會遇到各種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劉果教授在研習中醫的過程中也經歷過諸多采藥趣事,想了解他的故事,盡在袋鼠醫學重磅課程——《百草尋源》

精選66味常用中藥,為您講述中藥採集、鑑別的奇聞軼事,帶您建立中醫思維的用藥觀。

01
講師介紹

劉果,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中醫內科脾胃病專業博士,博士後,全國第五批名老中醫經驗學術繼承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消化系統疾病分會理事。宋乃光名醫傳承工作站成員,主要從事中醫經典理論與溫病學術名家經驗整理工作。參與國家973課題2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4項,主持校級課題3項,著有學術論文14篇,曾獲校級講課二等獎。

劉果老師求醫14年,從教10年,飽讀中醫典籍,曾多次親身體驗中草藥採集,通過眼觀、鼻聞、口嘗等多種方式感知、認識中藥,深諳中藥飲片鑑別,擅於用古人思維講解中藥習性、配伍、臨床應用。劉老師講課幽默風趣、旁徵博引,深受廣大中醫學子的喜愛。

02
課程介紹

劉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同學們學習中藥往往過分關注功效,導致對每味中藥不能形成全面的認識。這也是很多同學覺得中藥難記,記住又不會用的根源所在,這也是《百草尋源》這門課程開設的初衷。

劉果老師通過親身體驗並結合圖文的方式,生動講述每味新鮮採集中藥的特徵,帶領大家體味臨床常用66味中藥的“五味”;通過引用古代本草著作的描述,帶領大家用古人的思維重新認識臨床常用66味中藥的功效、臨床應用,深刻體會“凡凡藥之用,或取其氣,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質,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時,或取其所成之地,各以其所偏勝而即資之療疾”背後的涵義。

03
適宜人群

1.中醫藥愛好者,熱愛中醫藥,想了解、學習中醫藥知識的你。

2.中醫、中藥等相關專業在校生,想告別枯燥刻板的學習方式,更加有趣、系統學習中藥的你。

3.中醫臨床從業人員,想進一步建立中藥用藥觀、完善中醫思維體系的你。

這門課有多實用,老師上課有多有趣呢,看看聽過課的學員怎麼說——

04
學員口碑

@活到老學到老:劉果老師上課不是照本宣科,完全就像在講故事,娓娓道來,常常聽著故事一味中藥就記住了。這種教學方式我很喜歡。

@蠟筆小新:心動於價格,受益於內容,如果說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那就是這種寶藏的課程太少了。

@遠志:好朋友推薦的,一聽就上癮的一門課程,中藥這麼學才算是學到家了。

@半夏生薑:大二學習中藥走馬觀花,考試完就忘光了,一直想拾起來,又沒找到太好的方法,直到發現《百草尋源》這門課程,簡直是中藥的學習神課,絕絕子~

學完這些課,您將獲得:

1.對常見中藥的來源、採收、加工、鑑別如數家珍,形成對中藥的立體認識。

2.理解中醫的用藥觀念,提高今後的遣方用藥能力。

3.掌握獨特的中藥識記方法,不再混淆常見藥材。

4.學習藥食同源的種類和製作方法,成為日常養生達人。

↓↓↓掃描下方二維碼,快來試聽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