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的失眠症患者失眠剛開始前經歷過一次或多次應激性生活事件,這些事件中最常見的是人際關係問題,包括人際衝突、信任危機、缺乏社會支持、對他人的依賴得不到滿足、不適宜的心理防禦機制等,是造成失眠的重要原因。但在失眠慢性化的過程中,人的個性、對失眠的認識、睡眠行為就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要克服失眠,首先要注意保持健康心理以及對睡眠的客觀態度。
01
對睡眠的認知因素,導致失眠
有些病人認為睡眠不足會對身體重要臟器造成巨大損害,因此過度擔心;還有些人認為只有每天達到8小時的睡眠,才能滿足自己的生理要求,一旦達不到要求,這種觀念自然會引起情緒的緊張,加重失眠。還有的是對鎮靜催眠藥的心理依賴。病人因長期服藥,主觀臆斷認為自己對藥物一定不敏感了,因此反覆要求增加藥物,並因此憂心忡忡,影響入睡。其實睡眠就像人的心跳一樣,憑主觀意念是無法控制的,它受生物節律的影響很明顯,應當放棄對睡眠的控制,困了就睡,睡不著就不睡。
02
對失眠的焦慮,加重病情
由於失眠者對睡眠存在著一些錯誤的認識,或受到白天心身痛苦的影響,上床以後經常為睡不著而擔心,被稱之為睡眠預期性焦慮。情緒焦慮會引起人體生理代謝活動加強,使某些激素水平高於正常,並且情緒焦慮水平越高,這些生理活動越強,激素水平也越高。如果夜間這些生理活動加強,則會影響到大腦皮質,使其抑制不完全,結果就會導致失眠。
03
違反生物鐘的習慣
違反生物鐘的習慣也是造成睡眠障礙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不良的生活行為。其中以睡前飲茶、吸菸和飲咖啡對睡眠的影響最為常見。
②晚上臨睡前鍛鍊身體或從事強烈的腦力活動等。
③睡眠習慣的改變。養成定時入睡起床的人,作息很規律,便會形成條件反射性入睡,一旦攪亂了正常的作息規律,就會造成睡眠障礙。如:過度的夜生活,熬夜工作,剛開始進行“三班倒”等。
圖片來自網絡,用於非盈利目的,
如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未能及時訂閱2023年1、2、3期的讀者,可關注健康指南微信公眾號後點擊“健康服務”-“雜誌訂閱”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