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是每個人都想做到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在平時會紛紛找尋延長壽命的方式;有很多人聽說多走路以及多睡覺可以幫助延長壽命……對此,浙江醫院老年病科徐立宇副主任醫師表示,決定壽命的關鍵因素不僅僅是走路以及睡覺。
多走路和多睡覺
對身體是好是壞?
運動與睡眠對人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只不過要注意適量,過滿則虧。
生活中,很多老年人會因為走路太多而膝蓋疼痛,軟骨和半月板也有損傷,所以,運動要科學合理。60歲以後的人,每天可以走6000 ~ 8000步,不要過度運動。
老年人睡眠過多並不是一件好事。長時間睡眠,也會抑制其他中樞神經活動能力,讓人越睡越困。英國基爾大學醫學科為首的一項聯合研究對300萬人進行了睡眠與健康的綜合性分析,最終發現,平均每晚睡眠10小時的人,相比較只睡8小時的人,早死風險增加30%。
此外,研究還發現,睡得越多,還會對身體造成各種負擔——更容易得糖尿病、影響血壓、更易患癌,尤其是打鼾和超重者、神經系統功能抑制、記憶力衰退等。由此可見,睡得過多,同樣對身體是一種傷害。
圖源:美國“全國睡眠基金會”
百歲老人多有這3個特徵
2月11日第三屆中國人口與發展論壇上,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發佈了《中國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影響因素跟蹤調查》。報告顯示,這次調查發現百歲老人的三個顯著特徵:
一是心態平和,從來不為小事煩惱。
二是膳食合理,保持了食品的多樣性和均衡性。
三是積極參與益智類活動,看書看報甚至還能上網。
很多疾病與各種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有關,它影響機體生化代謝,使免疫功能降低。
一項刊發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對7萬多名志願者長達30年的隨訪發現,樂觀的人更有可能活得久,並實現超長壽命,可達85歲或以上。其中,樂觀組比不樂觀組的壽命長約10%。
即便是體弱多病的人,也可以做到長壽。往往與他們深知自己身體有病,經不起大喜大悲、患得患失等不良情緒的刺激,對生活中其他的事情期望值也不會過高,遇事能做到心平氣和。這樣,能量消耗相對緩慢,節約了生命能源。
芬蘭圖爾庫大學的神經科學家通過兩個實驗製作了一幅“人類情緒身體地圖”,這個地圖顯示了每個情緒和身體感覺的聯繫。相關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情緒是和身體感受有關係的,而且每種情緒對應的身體感受都不同。
圖源:Bodily maps of emotions.
《美國科學院院報》
在經歷憤怒、悲傷和絕望時,人體的上臂感覺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激活或抑制。而厭惡則明顯地引起消化系統的不適。而人們似乎只有在經歷開心時,全身的所有區域都能得到激活。
在食物充足的現代生活當中,魚肉蛋奶不缺,蔬菜水果一年四季豐富多樣,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腸癌、乳腺癌等疾病,又成了人們的心頭大患。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在主食中納入一半的全谷雜糧,可以改善營養平衡,降低多種慢性疾病風險,幫助我們實現健康、苗條、少病、長壽等願望。
2022年刊發在《自然-衰老》(Nature Aging)的一項1.3萬餘名中國老年人群的長期隨訪數據,發現:健康的植物性飲食模式,對老年人群長壽具有潛在積極作用。
其中,健康的植物性食物包括全穀物、水果、新鮮蔬菜、豆類、大蒜、植物油、堅果和茶;不健康的植物性食物包括精製穀物、醃製果蔬和糖。
老年人總的飲食原則是均衡膳食,注意蛋白質的補充,老年人的蛋白質攝入需求比中青年要高。
曾有一句話引起不少人共鳴:“我們不是因為年老而停止玩樂,我們是因為停止玩樂才會變老。”多參與一些活動,接觸新鮮事物,對身心健康無疑都是一種年輕的助力。
老年人可結合知識層次、興趣和特長,選擇一些文體活動,比如棋牌、撲克、麻將、繪畫、讀報類、球類、看電視、遊戲類、聽音樂或唱卡拉OK、吹奏樂器、講故事、朗誦等,訓練語言能力、調節情緒,增強自信心及耐心的同時,有利於增加社交技能。
一些戶外的體育鍛煉也必不可少。步行、室內小步跑、走鵝卵石路、跳舞、太極拳、乒乓球和康樂球運動、廣播體操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可增強體力,防止肌肉萎縮,改善關節功能。
來源:浙江醫院
分享
點收藏
點點贊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