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值得一去,但鮮為人知 值得一去,但鮮為人知作者: Admin / 2023 年 3 月 28 日 授權自 zhihu.com/question/37178511/answer/2953028529 百姓,包括許多軍人,在亂世之中,只能選擇集資修造石窟. 並在窟內刻上各自發願文的方式,祈求平安。 所以,陝北這些宋代石窟,雖然遠比不上敦煌的精緻華美,題材也多有重複,但卻是更貼近普通人生活的。 為了尋找宋夏、宋金戰爭的遺蹟,前年我專門做了一次針對陝北石窟的旅行,或者更該說是探險。 當然,它們處於非常荒僻的山林之中,遠離城市,我也是下了很大決心才走了這一遭。 其中很多是地圖上完全沒標註的,都得先找資料摸到附近的村子,再挨個找人問,非常辛苦,確實只適合我這種喜歡歷史的大漢去走訪。 整理了一下照片,1600多張,全部展示是不可能的,就重點給大家看下我最喜歡的安塞部分吧。 01 安塞石寺河石窟 要說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延安安塞區的石寺河石窟。 僱的當地司機,深入大山開了接近兩個鐘頭的車,克服了各種神奇的路況,才終於繞進了石窟在的那個小村子。大概給大家看一下路上的情景。 石寺河石窟的體量算比較大了。 但真正震撼到我的,是裡面留下的一行題刻。 刻它的人是900年前一個叫廣海的和尚,他正好碰到金兵攻陷延安,便大老遠跑進這座今天也堪稱荒僻的村子避難: 建炎戊申十一月五日,綠,金人攻開延安,迍竄於此,隰州僧廣海書。 隰州是今天山西臨汾隰縣。 或許,廣海之前就是從山西逃難來的,卻依舊逃不過金兵的鐵騎,只好再次遁入這座大山。 建炎,就是殺死岳飛的兇手宋高宗趙構的第一個年號。 建炎戊申就是建炎二年(1128年)。 平常朋友們經常在一起開玩笑說,南宋版圖最大的時候,是建國初期,其實倒也相差不大。 你瞧,這不到這年年底,陝北還在奉我大宋年號嘛。 這或許是現存遺蹟中,“最北”的南宋年號? 想想確實有這個可能哦。 陝北石窟在宋神宗到宋徽宗時代像雨後春筍一般數量劇增,主要是由於大宋在此期間開始了對西夏的反攻,在邊境修建了大量的寨堡。 這裡成為了兩軍糾纏的戰場,有大批軍人流動。 誰都想求得自己與家人平安,於是就有了造石窟的狂潮。 石寺河窟內佛像的側面有很容易被忽略的一行刻字,就是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軍人留宿於此的證據。 帥制戎監兵宿於精舍,宣和癸卯仲冬初四日跋。青化鎮典教院童行、黨規修佛一尊 還有很多其他宋徽宗“宣和”年間由當地百姓留下的題記: 宣和元年(1119年)七月二十七日,上祝當今皇帝、重臣千秋。 “安塞堡糾首人何青月、白貴等修釋迦佛入涅槃一所。伏以皇帝萬歲,重臣千秋。察那川施主白友等共修一半,塌子掌合社施主張進、賀青、任子等共修一半。各人閤家安樂。千災速去。萬福常崇。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二十四日白政。石匠王志、畫匠丁勇。”這個王志是當時陝北很著名的匠人。 而如果說起石寺河石窟的造像,我們從中找到了不少特別有趣的東西。 比如現在的觀音形象大多穿著一身白衣。 這種“白衣觀音”信仰實際上大約到10世紀後才興起。 而石寺河就有一座宣和二年(1120年)的白衣觀音像,算是讓我們見到了早期觀音像演變的一個實證。 謹發信心打造粧畫白衣觀音一尊……宣和二年,匠人王志。 不過最大的發現,還是窟內一尊名為“化鵲觀音”的像。 我當時拍下題記之後,回來問了很多朋友,也查了各種資料,發現這個“化鵲菩薩”似乎僅僅見於石寺河石窟。不知道到底是個什麼神仙? 塞門寨百姓賀忠……修釋迦佛、化鵲菩薩一尊。伏願皇帝萬歲、閤家安樂。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十日,匠人王志。 這就是那尊“化鵲菩薩”了,看身形兩邊確實有翅膀。 石寺河石窟常年是被鐵門封鎖的,鑰匙被交給村裡保管。 我和朋友兩個人去的時候,剛好問路問到了人家,看在我們遠道而來,那位大媽才格外破例放我們進來。 其他訪古愛好者們有沒有這個運氣就很難說了。估計我也是今生唯一去這麼一回了。 一般都是鎖住的大門 我對佛教藝術的演變一知半解,更關注石窟內的題記。 因為一起去的朋友是中央美院專門研究這個的,所以我才靠他抓到不少重點。正好我們倆一個懂歷史,一個懂藝術,這趟下來才收穫滿滿,不然真的會漏看了很多東西。 再給大家看看石寺河窟裡的其他造像吧。 02 招安石窟 其實,在到石寺河之前,我已經在安塞的招安鎮上看了另一個北宋石窟。 這個窟更厲害了,主要是由當時從外地被抽調來陝北對抗西夏的軍人們出資修的。 風化已經很嚴重的招安石窟 可能是大傢伙都爭著許願,這裡留下的題記非常多,不少都是山東人。 其中5條題記都和“京東兗州武衛第三十四指揮使”劉晟及其部眾有關。 看來宋哲宗元祐年間(1086-1094年),這個陝北的據點,一度以山東來的客軍為主力。 光這根柱子就有三塊題記 東嶽兗州武衛三十四指揮兵士李元……願心修佛共二尊,願皇帝萬歲,天下人安。 京東兗州武衛第三十四指揮劉晟今特發願心,鐫石佛共陸尊,上願皇帝萬歲、重臣千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紹聖元年(1094年)五月日。 東嶽兗州武衛三十四指揮軍……願心修佛三尊,皇帝萬歲,天下人安,元祐九年(1094年)四月十六日。 兗州武衛卅四指揮宋千、郝順。 另外還有一塊特殊的題記,寫的是: “延安府蕃落六十七工匠曹吉,自發願心,修佛三尊,紹聖二年(1095年)四月十日”。 蕃落這個詞的出現,表示當時延安府生活著許多歸順宋朝的外族人。 《宋史》記載: 党項、吐蕃風俗相類,其帳族有生戶、熟戶。接連漢界、入州城者謂之熟戶,居深山僻遠、橫過寇略者謂之生戶。 可想而知,延安的蕃落就是部分被大宋收編的“熟戶”党項人。 其他還有一塊殘缺不全的題銘讓我很在意,現存的文字大約是“……定功第四指揮十將張……佛一尊……元年八月日,永為供養”。 有朋友查到“定功”是一支仁宗時候晉升為禁軍的原陝西廂軍。 看來當時駐紮在招安的軍隊構成也挺複雜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招安石窟入口處的石壁上,有刻得非常深的“鄜州介元子記之”。 介氏家族是宋金之交,陝北最出眾的以雕鑿石窟聞名的工匠家族。基本上我們到訪的石窟非介即王,感覺都形成壟斷產業了。 03 樊莊石窟 樊莊的特色是什麼呢? 這裡內壁的一塊碑刻《解家河石空記》。 根據碑文,這座石窟在北宋元祐八 年(1093年)開工,結果紹聖三年(1096年)時,西夏軍入侵此地,石窟被迫停工。 此後一直到政和三年(1113年)才重修竣工。 真是罕見的戰爭留存。 樊莊石窟外景 裡面算是別有洞天,牆上嵌的就是描述西夏入侵的石碑 我把《解家河石空記》的碑文寫下,給大家參考吧: 大宋之國,延安之境。邑屬敷政,防戎於第五將籍,定在招安一警。盡威勇之心,難生善意。施主各發心,建立真容,望見像皆生善意。 元祐八年,剏修未了,紹聖丙子年,逢西賊侵掠,至政和癸巳年,再修了。當恐隳其跡,故立於石。政和三年癸巳四月十五日立石。施主孟宗、郝永辛、趙遇、孟永、範扆、孟真、孫寧、 劉和、任又。 碑文裡的“逢西賊侵掠” 樊莊石窟還是相當壯觀的。當年造此窟的原因照碑文說,是希望這裡的軍人“望見像皆生善意”。 這倒是一個之前我從沒見過的理由。 04 當時在陝北各個地方遊走了十多天,挑選一些亮點再分享一波。 子長市鐘山石窟,陝北最豪奢的石窟之一 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本堡弓箭手”王友、王大、賀文友三人題銘 然後就是鐘山石窟我認為最淒涼的東西……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十五日,女弟子馮氏“修佛一堂”,乞求“合寨人民見存者,常安常樂”…… 這是北宋最後一箇中秋…… 真想穿越回去告訴她,還是別為大宋浪費錢了,快跑吧。 05 延安黃陵縣的萬安禪院石窟,又一座大窟. 建於北宋紹聖二年(1095年)至政和五年(1115年)。 這裡是個比較成熟的景區。 有興趣逛黃帝陵的朋友完全可以順路來次這裡。 門口石柱上一位崇寧四年(1105年)的山東煙臺(東萊)馬姓遊客的記錄。 比較神奇的是看完石窟後,我在景區院子裡溜達,發現一個角落裡有截躺倒在地、完全被黃土掩蓋了表面的石碑。 當時鬼使神差,下意識就覺得這塊碑有東西,只好犧牲我自己的外套,一遍遍把土撣掉。 果然是沒讓我失望,碑身出現了“葛爾丹”“哈密”“西藏”“達爾濟”幾個字。 後來一查才知道,這塊碑還上過2010年的《敦煌學輯刊》。 作者推測它是乾隆帝滅準噶爾之後,特意在黃帝陵立的紀功碑。 只是,不知道它怎麼淪落到被扔在萬安禪院的一角的。 客觀地說,感覺我要是不把那層土撣掉,搞不好它會被當成什麼建築垃圾。 萬安禪院不遠處,有個開在水邊崖壁上的“香坊石窟”。那彎水是我在陝北見過的最秀氣的水。 06 洛川縣寺家河石窟 陝北石窟最讓人痛心的地方。 當年這裡是陝北保存最完好的唐代石窟,結果考古報告剛發出來沒多久,這裡的佛像的佛頭就幾乎被盜空了…… 現在在洞口安了個柵欄,只能隔著它拍照。 石窟現狀 現存的唐文宗“開成”年號 石窟裡還能找到唐文宗“開成”、宋徽宗“崇寧”,還有元朝的“至元”“至正”年號。 不過,這個石窟最讓我喜歡的,是裡面有一個大約是宋代的女供養人的線刻像:此是賀三娘。 真的是特別可愛~ 寺家河石窟外面就是這樣 延安富縣的諸多石窟,非常密集,而且精彩的地方特別多。 下面是富縣馬渠寺石窟,看起來是不是平平無奇? 一看裡面題記,好嘛,阜昌五年(1135年)。 阜昌是北宋滅亡之後,金軍在北方立的傀儡政權“偽齊”的年號。 又是一個宋金交替時代的印證。 下面這個北魏時候的川莊石窟,飛天有兩個成年人那麼大! 本人身高186cm,可以對比一下 建於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年)的柳園石窟,就在到富縣的公路路口。 光看外表還以為是村民建的小祠堂呢。 不過我們到的時候已經傍晚了,窟裡非常昏暗。 柳園石窟外景 慶曆三年題記 大門緊鎖的石泓寺石窟 透過門縫拍了下石泓寺裡面,實在太壯觀了! 這要是能進去,那該多好啊。 訪古就是這樣,不僅要吃苦,還要運氣。 富縣最大的石泓寺石窟沒進得去…… 實屬那次旅行最大的遺憾。 石泓寺石窟 因為富縣有不少石窟都建在崖壁上,爬的時候還真的是驚心動魄。 對我這種恐高患者來說太折磨了。 但想想要是這次不爬,說不定一輩子也不會來第二次。 只能咬牙上了。 就靠兩個不太穩的梯子上去 上去之後還是值得的。發現了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的題記。 雖然佛像已經被村民們塗上了顏料,變得庸俗不堪。但依舊能看出那番古意。 這種破壞式修繕希望永遠不要再有了。 政和七年十月初七日。看署名,這個窟也是剛剛提到的介氏一家的作品。 07 至於延安市區,最顯眼的就是清涼山萬佛洞石窟。 這裡還是新華書店的發祥地。 沒錯,當年他們直接在石窟裡面辦公的。 愛看題記的我,也在這大飽眼福。 一位杭州遊人在這出資刻的五尊菩薩 宋神宗元豐年間,來自汴京的客人 08 能看到這的朋友,我想應該和我一樣,都是對歷史有著由衷的熱愛。 雖然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但走訪這些古蹟,不能用光用辛苦形容,很多問題你是無法克服的。 最簡單的,到了之後,發現文保部門把石窟封了。 又或者,找當地司機繞了一大圈,才發現早就沒有路能通到那了。 願不願意風餐露宿,去靠近當年的風雲變幻,每個人的考量都不同。 樹杈會劃傷你的衣服和皮膚,攀巖時候的沙石也會磨破你的手。 至於在崖壁上穿行,又怎麼可能沒有失足的風險呢? 不用硬要模仿別人。 時間、運氣,這些都不是簡單地想要模仿就能擁有的。 每次去這些地方探索,我都要查訪古圈子的前輩們的遊記,看一堆又一堆的論文。 不做好充足的準備,一次找到你想看的東西,就真的此生不再相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