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說明你氣虛;掉頭髮,說明你血虛;長痘痘,說明你陰虛!各種虛怎麼辦?

中醫典籍大全 >>>【中醫寶典】手機應用:免費下載+免費使用

01

先虛而後病 
中醫認為,許多病,都是先虛而後病。
通俗地說,“虛”說明人體正氣不足,“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只有人體正氣旺盛,才能衛外固密,外邪難以入侵,內邪也就難以產生,也就不會發生疾病。
“虛”在初級階段,會導致人疲乏無力、精力不濟、情緒低落、頭目不清、食慾不振、便秘洩瀉、失眠多夢、陽痿早洩、月經不調等,等“虛”發展到高級階段,各種疾病就來了。
而且,虛證的討厭之處在於:它雖不會馬上要你的命,卻會反覆纏綿,變成“頑症”。

02

你是哪種虛?
中醫對虛證進行了總結,將其分為4類: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並且,中醫認為“有諸內者,必形諸外”,外表是內在的體現,只有氣血調和、陰陽平衡,才能身材健美、肌膚潤澤、青春永駐,反之,人不但會生病,還會顯老。所以,從這個角度說,很多女性朋友並不是老了,而是虛了。

1、氣虛——無力
氣虛好比人體的燃料不足,從而導致動力不足。

氣來自三個方面:先天擁有的精氣(腎)、後天吸取的水谷之氣(脾胃)、呼吸的空氣(肺),因此氣虛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虛:腎虛、脾虛、肺虛。

主要表徵
氣虛的女人最大的特徵就是“懶”,懶得說話,懶得動彈,恨不能整天“葛優躺”。

脾主運化水液,脾氣虛了,運化水的能力就會下降,就會脾溼,所以氣虛的女人基本都伴有脾溼的症狀,都有齒痕舌。

此外,氣虛則無力固攝大便,就會大便不成形;氣虛會引起血虛血瘀,月經容易推遲,如果氣虛症狀嚴重,還會導致閉經;氣虛下陷,就會導致帶脈失約、衝任虛損,使子宮失於維繫,致使子宮脫垂。至於疲乏、自汗、氣喘等,更是氣虛的標配。

辨別要點
懶!易疲倦、易感冒、臟腑功能弱。氣虛容易跟陽虛搞混,二者的區別在於有無寒象,氣虛是單純的功能減弱,而陽虛是功能減弱+寒象。
 
2、血虛——發燥
血虛好比人體的營養液不足,從而導致身體枯燥、營養不良。

氣能生血,因此氣虛時間長了,必定會引起血虛;同時,氣虛則運行血液無力,必定會引起血瘀。血虛多與脾胃有關,脾胃負責化生氣血,脾胃罷工就會造血不足。
主要表徵
面色發黃或發白,口唇顏色淡,頭暈目眩,指甲蒼白,兼有氣虛的症狀。

血虛則衝任氣血不足,若同時伴有血瘀的症狀,瘀血內停,血不歸經,也會傷及衝任,就會導致月經量少,週期延長,甚至閉經。

辨別要點
整體外觀顏色(如口唇、指甲、舌體)偏淡,形體瘦弱,月經量少、色淡。
3、陰虛——發熱
陰虛相當於水和津液不足,所以出現燥熱。

在“四虛”中,女人最痛恨的就是陰虛,因為陰虛致醜!

主要表徵
最典型的特徵就在於一個字:燥!陰虛又稱陰虛火旺,體內虛火引起燥熱,導致皮膚乾燥、長痘、面色偏紅(高原紅)、口腔潰瘍、大便燥結、小便短赤而黃、五心煩熱、盜汗等。
辨別要點
同時滿足上火+比一般人怕熱,不能光憑上火就判斷是陰虛,如果愛上火,可又比一般人怕冷,叫真寒假熱。陰虛的女人常見地圖舌。
4、陽虛——怕冷
陽虛相當於陽光不足,所以感到寒冷。 
主要表徵
陽虛又稱陽虛火衰,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陽虛之人屬於冰冷型,最典型的特徵就是:怕冷!
陽氣不足,一般以脾腎陽虛為主,尤其腎陽為諸陽之本,而“腎主生殖”、“腎主骨”、“腎主水”,因此陽虛的女人容易出現性慾減退、腰腿疼痛、下肢腫脹等現象。陽虛的女人普遍都有白帶偏多、經量偏少的現象,任由其發展,就會造成宮寒不孕。
此外,腎藏精、精生血,血養髮,陽氣不足的女人,精血虛衰,頭髮特別容易脫落、變白。
辨別要點
最大的特徵就是怕冷,或局部容易涼,喜歡溫熱飲食,不能耐受寒涼飲食。

03

幾種“虛”都有,怎麼辦?
體虛者常出現兩虛之體,主要有以下幾種:

陰陽兩虛:既怕冷又怕熱,冬天特別怕冷,夏天特別怕熱,進補宜採用陰陽並補、養陰溫陽、滋陰壯陽等補法。

氣血兩虛:一般出現在貧血、白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大出血後、月經過多者等人群身上,兼顧了氣虛和血虛的表徵,進補宜採用益氣生血、培補氣血、氣血並補等補法。

氣陰兩虛:既有頭暈、乏力、腿軟等氣虛表現,又有上火、咽乾、舌紅等陰虛表現,進補宜採用益氣養陰之補法,即在進補時應同時考慮補氣和補陰。
 
不過,儘管體虛者常出現兩虛之體,但排序往往有輕重,建議辨明根由,比如自己最初以哪些表徵為主,再決定怎麼調理。

04

為什麼虛證會引起衰老?
《黃帝內經》曰:女子以七為基數,七七(49歲)任脈虛,太沖脈衰少;男子以八為基數,七八(56歲)天癸竭,精少,腎臟衰。

這段話告訴我們:虛證之所以引起衰老,是因為腎精被折騰光了。我們常說“腎主骨升髓”,很多上了年紀的人為什麼會骨質疏鬆、腿腳不利索呢?
就是因為年紀大了,身體虛了,腎精虧虛,則精不能生髓,髓不能濡養骨骼,再怎麼吃鈣片也不頂用。

05

一種調理方法
古人說:“虛則補之”。調理虛證可以食補,不過考慮到“虛不受補”的原理,還是建議大家可以“進補之前先灸補”。
《醫學入門》說:“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也;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復溫也;熱者灸之,引鬱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可見,艾灸治虛證。

艾灸具有雙向調節功能,通過經絡傳導來調整身體的寒熱虛實。灸就是用火調動人體的氣機,調整已經出現不平衡的各系統功能,元氣足,氣血寒熱虛實自會調和。
氣虛艾灸:氣海、關元、足三里。
血虛艾灸:中脘、血海、足三里。
艾灸補心陽,心陽增強了,心主血脈的功能就增強了,心其華在面,就會有更多血液輸送到面部,就會氣色紅潤;
艾灸補脾陽,脾陽的功能增強了,脾胃就能運化出更多氣血,就不用擔心會氣虛血虛了。
陰虛艾灸:湧泉、太溪、照海。
艾灸可以補腎精,腎陰增強了,便能上可滋補肺陰,中可滋補脾陰。
陽虛艾灸:大椎、命門、關元。
同理,艾灸有助於增強腎陽,腎陽增強了,便能上可溫補心陽,中可溫補脾陽。
艾灸上滋肺陰,中健脾氣,下補腎精,可以氣血陰陽調和,而且艾灸與進補不同,艾灸趨向於平補,“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進補則不然,尤其一些中老年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習慣於用人參等大補之品,非但不能達到進補的目的,反而會因“虛不受補”而上火。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中醫視頻教程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