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個臺階讓別人下,留點風頭讓別人佔,留些好處讓別人賺

留個臺階讓別人下,留點風頭讓別人佔,留些好處讓別人賺

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


八卦一下

讓我們一起八卦一下,看社會之間到底發生或者隱藏了什麼事。
公眾號

做人做事,寬一分待人,退一步處事,才能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立足。
為別人留個位置,是頂級的智慧,更是一生的修養。 

1

留個臺階讓別人下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真正的善良,懂得體諒別人,適時地維護他人的自尊。
與人交往,將心比心,才能在人際關係中得心應手。
明朝皇帝朱元璋,鍾愛釣魚。
一日,他心血來潮,邀請內閣首府解縉陪自己到御花園釣魚。
解縉深諳釣魚門道,很快就釣到了幾條魚,十分開心。
而朱元璋釣了很久,愣是沒有一條魚上鉤,眉頭緊鎖。
解縉很快就察覺到朱元璋不悅的神情,他怕自己展露風頭,惹禍上身。
於是,他心生一計,畢恭畢敬地說:“皇上,那些魚兒很通人性,也很守規矩呢。”
朱元璋道:“此話怎講?”
解縉便吟了一首詩:
數尺絲綸落水中,金鉤拋下隱無蹤。
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龍。
他解釋道:“魚兒是凡物,不敢面見天子,只有龍才能與一朝天子相遇呀!”
這首詩給足了朱元璋面子,也維護了他的自尊心。
朱元璋繼而轉怒為喜,消除了心中的不快。
解縉知分寸,懂換位思考。
他不僅為朱元璋留了個臺階下,也讓自己免受懲戒。
《菜根譚》有言:“路經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處,減三分讓人嘗。”
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對事物都有不同的見解,因此容易引起紛爭。
如果絲毫不顧及他人感受,據理力爭,只會讓人好感盡失,置自己於不利之地。
懂得給人臺階下,適時地化解別人的尷尬,才是為人處世的良方。
畢竟,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
餘生,多一點大度,少一點較真。 

2

留點風頭讓別人佔
曹操身邊有兩位謀士楊修、荀攸,二人都出身世家,很有才華,命運卻完全不同。
楊修恃才自傲,不懂得收斂自己,最終因為“雞肋”事件,被曹操殺害。
當時,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兩軍相持不下,曹操進不能取勝,退怕人恥笑,左右為難。
一天,軍中請示口令。曹操說“雞肋”,眾人疑惑,唯有楊修開始收拾行李。
他解釋道:“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由此推測魏王曹操要撤兵。
眾人恍然大悟,也都開始收拾行裝,準備撤離。
曹操得知後大怒,說楊修惑亂軍心,便下令殺了楊修。
曹操生性多疑,不會容忍別人看穿他的心思,表現得比他睿智。
楊修才思敏捷,出盡了風頭,可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丟了性命。
而荀攸則懂得謙守、大智若愚,外表文弱膽小,但是內心卻洞察一切。
他軍事才能卓越,妙計百出,被稱為曹操的“謀主”,幫助曹操多次取勝,然而他從不多說一個字。
在獻策的時候,總是故意犯一些很明顯的小錯誤,讓曹操來改正,使風頭都集中在曹操身上。
在受到曹操讚許的時候,總會為別的謀士邀功,說自己也是受到了他人的指點。
荀攸足智多謀,又懂得藏拙,曹操也十分器重他,多次為他請求封爵。
荀攸死後,被追加諡號敬侯,備受後人尊敬。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裡寫道:
“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對付的是你時刻想要出風頭的小聰明。”
步步搶先他人,事事爭強好勝,無非是為了佔風頭,搶功勞。
但所謂“槍打出頭鳥”,佔盡風頭,鋒芒畢露,只會冒犯別人,遭人排擠。
最終令人敬而遠之,自己滿盤皆輸。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收斂鋒芒,留點風頭給別人。
人活一世,唯有厚道待人,才能走向一個圓融的人生。

3

留些好處讓別人賺
李鴻章說:“能受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
正所謂:吃虧是福,有舍有得。
唯有讓利於人,才能聚攏人心,獲得更大的收益。
1997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一位日本富商來找曹德旺幫忙。
他是福耀玻璃的供應商,希望曹德旺每個月能多從他那進浮法玻璃,不然滯銷在倉庫裡,損失會很大。
大家都以為曹德旺會趁機壓低價格。
可沒想到,曹德旺不僅沒有壓價,反而以高於當時市場價的價格多進了許多玻璃。
他解釋道,別人處在困難的時候,我們就要幫他一把,把利益讓出去,自己少賺一點無所謂。
曹德旺讓利於人,以舍為得,不僅收穫了財富,還贏得了人心。
後來,金融危機過去之後,浮法玻璃價格開始上漲。
但日本富豪給曹德旺的價格卻一直沒變。
拿破崙曾說:
“懂得換位思考,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看待問題,考慮問題,並能切實幫助他人解決問題,這個世界就是你的。”
許多時候,讓別人獲得好處,就是自己人際關係的墊腳石,也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橋樑。
留點好處給別人賺,是一種大智若愚的精神,更是一種海闊天空的氣度。
讓人三分利,留給他人好處,能為自己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層次高的人,越懂得成就他人。
不讓人難堪,不是懦弱,是修養;不搶盡風頭,不是無能,是品行;不佔盡利益,不是愚蠢,是智慧。
你今天給別人留位置,終有一天,別人也會反過來成全你。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