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健康越來越重視。市場上保健品種類繁多,價格也參差不齊。
天麻,是一種常用而較名貴的中藥,以它特有的功效,受到大家的認可和歡迎。中醫認為天麻性平,味甘,歸肝經。具有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的功效。
用於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頭痛眩暈,小兒驚風,破傷風,癲癇抽搐,風溼痺痛,肢體麻木,手足不遂等症。
天麻主含天麻素,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天麻具有鎮靜、抗驚厥、降血壓、抗心肌缺血等藥理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天麻放入雞湯或肉湯內同燉用以治療頭痛或頭暈,也有人將其當作補益藥長期服用,誇大了天麻的營養價值。
天麻的合理使用
事實上,天麻為治風的要藥,補益之力較弱,也不能治療一切的頭痛或眩暈。我們都知道造成頭痛、眩暈的原因有許多,按照傳統的中醫理論,肝陽上亢、氣血虧虛、痰濁中阻,氣滯血瘀等病機都會導致頭痛或眩暈,另從西醫的角度講,高血壓、貧血、頸椎病、美尼爾症等也會引起頭暈。因此,不加以辨證論治,盲目地服用天麻,會引起機體的不適反應。
固定佈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如外感頭痛頭暈時,此時脾胃系統本就虛弱,就不宜使用天麻。《本草綱目》雲,“久服天麻,遍身發出紅丹。”《本經逢原》亦云,“天麻性雖不燥,畢竟風劑,若血虛無風,火炎頭痛,口乾便秘者,不可妄用。”可見,長期服用天麻,導致體內成分蓄積,會引起不良反應。
津液虛少,血虛,陰虛者及兒童,孕婦都應慎用天麻。使用天麻出現頭暈、噁心、胸悶、心跳或呼吸加快、皮膚瘙癢等症狀,應停止服用,嚴重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本草衍義》記載,“天麻須別藥相佐使,然後見其功。”故臨床上一般不建議單獨使用天麻,需與其他中藥配伍應用。自古醫家有許多經典的方劑,如天麻鉤藤飲加減可治療肝陽上亢,高血壓頭暈;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治療風痰上擾所致的眩暈(美尼爾氏症);亦有中成藥天麻杜仲丸治療風溼痺痛,肢體麻木等。天麻含有揮發性成分,不宜久煎,一般用量為3~10g。或將天麻研磨成粉,一次為1~1.5g,溫開水送服,既能保證療效,又能減少天麻的用量,是個一舉兩得的選擇。
天麻的鑑別
學會鑑別天麻的品質,以防服用假冒偽劣之品,有害身體健康。
正品天麻一端有殘留莖基(習稱“鸚哥嘴”或“紅小瓣”),另一端有自母麻脫落後的圓臍形疤痕,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有縱皺紋及由潛伏芽排列而成的多輪橫環紋。野生天麻外觀顏色深暗,麻體瘦削。人工培植因養料充盈,塊莖肥大色淺。
目前臨床使用的天麻以栽培者較多。天麻的冬季採挖者稱“冬麻”,質量上乘,質地堅實沉重,斷面有光澤,呈半透明,無空心。春季植物抽芽時挖出者為“春麻”,斷面色晦暗,有空心,質量較差。市場上常把人工栽培的春天麻當成野生天麻銷售,要注意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