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祛不掉?是問題沒找對!這麼做,1招就能健脾祛溼

溼氣祛不掉?是問題沒找對!這麼做,1招就能健脾祛溼
這兩天,春雨淅淅瀝瀝的,溼噠噠的天氣,溼氣更重了。

睏倦、腹脹、身重乏力、消化不良,甚至關節脹痛……如果這段時間有這些症狀,可能就是溼氣“惹”的禍。

本期,我們邀請固生堂的楊偉文醫生給大家科普一下有關“溼“的內容。


溼是什麼?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自己體內溼氣重,但到底屬於寒溼、溼熱,還是痰溼,往往不懂區分。

而要學會區分,還是有一些技巧的。不過在教大家之前,先跟大家介紹一下“溼”到底是什麼東西?

正常情況下,食物和水進入身體以後,經過脾胃的運化,變成津液等精微物質“運輸”到全身各處。津液是什麼呢?就是人體內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內存的體液和正常的分泌物。

其中“津”較清稀,流動性較大,佈散在體表皮膚,肌肉和孔竅中,並且能滲入血脈,起滋潤的作用。

“液”就稠一些了,流動性較小,灌注在關節、臟腑、腦、髓等組織中,起到濡潤的作用。又因為津液可以相互轉化,所以常常合在一起說。

而一旦喝進來的水,吃進來的食物不能正常地運化吸收,不能轉化成為人體可以利用的津液,就變成了中醫大夫口中講的“水飲痰溼”。所以說“溼”就是一種不能被人體利用吸收的津液形式


溼是如何產生的?
溼的產生與內外因素均有關係。外界因素主要是與環境因素有關,如長期在潮溼的水邊居住,經常涉水淋雨,汗後溼衣未及時更換,或者長期在水中作業等,這類人體內容易出現溼氣重的情況。

內部因素主要是由於脾胃功能異常,脾失健運,體內的水分不能正常地轉化為細微物質吸收,水溼停滯蓄積體內,臟腑功能失調,致使體內產生溼氣,如消化不良,暴飲暴食,食用過多甘甜、油膩、厚味的食物,就會加重臟腑負擔,脾不能正常運化,使機體“水溼內停”,溼邪的產生。


如何正確區分哪種“溼”?
溼邪為陰邪,具有重濁黏滯趨下的特點,且易損傷陽氣。往往出現身體的困重,脾胃功能的運化減弱,二便代謝的異常,同時反映在舌苔上有不同的變化。

這是溼邪的共同表現,但是溼邪往往不是單獨出現的,溼邪總與其他邪氣結伴而行,如熱邪、寒邪,所以表現也大不相同,下面就讓我們學習一下如何區分溼邪最常見的三種類型:寒溼、溼熱、痰溼,以便更有針對性地調養和治療。
我們可以從全身症狀、面色、脾胃消化功能、飲食口味、舌苔、排洩方面等方面來進行區別。
1
全身症狀
【痰溼】:溼為陰邪,性質重濁粘滯。身體困重,總覺得睡不醒,頭昏沉重悶脹,不想說話,容易水腫莫名的乏力沉重感,小腹部贅肉,身體愛長包塊結節。

【寒溼】:溼氣表現更加明顯,並且可兼有寒氣的表現,頭重如裹,四肢感覺冰涼,同時伴隨身體出冷汗,喜溫喜按。

【溼熱】:除了溼氣的表現外,還兼有熱氣的表現,身熱不舒,全身粘滯不爽,手腳愛汗出,體味較大,皮膚易發皮膚病(溼疹,痘疹等伴有滲液)。

2
面色
【痰溼】:面色晦暗油膩混濁,或可見眼瞼浮腫。

【寒溼】:面色晦暗或蒼白,或眼瞼浮腫。

【溼熱】:面色發黃晦暗,或眼白髮黃,或肌膚髮黃,或眼屎增多,皮膚油膩。

3
飲食口味
【痰溼】:可出現口淡不渴,腹脹痞悶,食慾降低。

【寒溼】:口淡不渴,腹脹痞悶,食慾降低,不能吃生冷食物。

【溼熱】:經常口乾口苦,口氣較大,口中粘膩或甜膩感。

4
舌象
【痰溼】:舌苔白厚,或者厚膩(膩就是感覺油膩狀),舌邊有齒痕。


【寒溼】:舌苔白厚,舌體胖大,舌邊齒痕。

【溼熱】:舌苔白膩(溼熱較輕時苔白尚未轉黃),黃膩厚濁。


5
二便代謝
【痰溼】:大便稀軟不成形,便後馬桶不易衝乾淨,小便短少。

【寒溼】:大便清稀溏薄,或完谷不化,小便短少,小便不利。

【溼熱】:大便粘滯不爽,小便尿黃,或可見尿頻尿急,陰囊或腳趾潮溼瘙癢。

6
婦科方面
【痰溼】:白帶增多,色白混濁粘稠。

【寒溼】:白帶清稀量多。

【溼熱】:白帶增多,或白帶變黃,異味較大。

溼熱與寒溼是較容易區別的,寒熱是對立屬性,所以我們很容易可以將其區分開,而痰溼則是容易與上面二者尤其是寒溼混淆,因為痰溼,寒溼,溼熱三者均具有溼邪的共同特點,痰溼相較於寒溼、溼熱二者,溼邪重濁粘滯之性表現會更加明顯,如果說溼邪還是比較彌散的狀態,痰溼則是更為粘滯稠濁的狀態

大便的排洩情況作為典型例子,身體寒溼情況下的大便是清稀而更接近水狀,而溼熱大便則是顏色黃濁而異味重,痰溼大便則是黏滯感更強,在馬桶上更不容易沖刷乾淨。


如何正確祛溼?
我們已經學習了“溼”的區分方法,那麼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根據自身體質來進行調養和治療。

1
針對痰溼
我們需要健脾燥溼化痰。痰溼的聚集來源於不當的飲食,脾胃不能消化所以堆積在身體中,須禁食生冷、甜食、油膩等不好消化的飲食,治療方法主要在於將脾胃長期的溼濁清理乾淨,使整個脾胃運化功能得到恢復,我們可以背部拔罐,或者艾灸中脘、足三里、豐隆穴。

【常用藥材】:薏苡仁,赤小豆,茯苓,陳皮,蘆根,玉米鬚。

2
針對寒溼
寒溼的出現來自於陽氣的虛損,脾胃運化功能的減弱,須禁冰激凌、冷飲等寒涼的飲食,治療方法主要以芳香健脾祛溼為主,可以選擇附子理中丸、藿香正氣水飲用,並艾灸中脘、神闕、關元、陰陵泉穴。

【常用藥材】:砂仁、白扁豆、蒼朮、藿香、佩蘭、蘇葉。

3
針對溼熱
溼熱的形成較為複雜,身體內部的溼濁瘀滯過久,會在不同的臟腑形成溼熱。治療主要以過度的辛辣飲食則引起脾胃溼熱,可以選擇甘露消毒丸服用;過度的飲酒及辛辣飲食,暴躁的情緒則引起肝膽溼熱或者膀胱溼熱,可以選擇成藥龍膽瀉肝丸、清淋顆粒服用。

【常用藥材】:黃連、黃芩、陳皮、茵陳、車前草

下面推薦兩款嶺南地區春季常用的祛溼湯方給大家參考:

五指毛桃祛溼湯

【材料】五指毛桃75克、扁豆50克、豬扇骨350克、薏米50克、赤小豆50克、甜玉米1根、紅棗5顆、枸杞適量、鹽適量。


製作步驟

1.扁豆和五指毛桃清洗後浸泡30分鐘;
2.薏米與赤小豆清洗後乾鍋炒香;
3.將豬扇骨焯水;
4.玉米切塊;
5.把準備好的材料全部放入瓦煲裡,燒開轉小火煲1個小時,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木棉花赤小豆鯽魚湯

【材料】木棉花30克,赤小豆30克,茯苓30克,鯽魚一條,排骨200克,陳皮5克,生薑三片。


【製作步驟】

1.先將各種食材清洗乾淨,藥材冷水浸泡10分鐘使其充分潤溼;
2.排骨冷水下鍋至水沸將血水焯去,撈出;
3.藥材主料、輔料與排骨放入煲中,加入冷水適量,大火煮沸後調小火燉30-40分鐘;
4.再把鯽魚用油煎至表面微黃,放入排骨中一起小火燉至湯呈奶白色,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如何區分不同種類的“溼”?
楊醫生手把手教你
戳視頻↓↓↓



想了解更多祛溼及脾胃調養的問題
可長按下方二維碼
一起交流

醫生

(長按圖片即可預約醫生)

簡介
畢業於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師承於李可古中醫學派,先後隨王永勝,阮永隊,張宗祥等多位粵豫名醫學習。熟悉歷代各家學說,強調辯證論治與專病專治有機結合。臨證善於運用傳統中醫方法,與火針、浮針結合治療各科雜病。尤其善於治療皮膚及呼吸系統疾病。

擅長
內科雜病:感冒傷風咳嗽,脾胃虛弱,胃寒胃熱胃痛,失眠,三高,急慢性腸炎,便秘腹瀉,尿道炎,痛風,風溼類風溼,前列腺肥大;皮膚病:帶狀皰疹(生蛇),帶狀皰疹後遺症,皮膚瘙癢,蕁麻疹,溼疹,神經性皮炎,痤瘡,扁平疣,趾疣,銀屑病,特異性皮炎,黃褐斑,白癜風,玫瑰槺疹,玫瑰痤瘡;肺系疾病:急慢性咳嗽,哮喘,咳嗽變異性哮喘(過敏性咳嗽),支氣管擴張,肺結節,鼻炎;婦科疾病:月經不調,帶下,盆腔炎,子宮肌瘤,乳腺增生結節;外傷疼痛類疾病:網球肘,腱鞘炎,急慢性腰痛,陳舊性扭傷,筋膜炎。
出診時間
週一、三、五、六   固生堂廣州白雲分院
週五、週日   固生堂廣州東山分院



提醒:本文為醫學科普,供讀者參考學習,中醫看病需辨證論治,如有不適症狀,請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注:文章配圖來自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千庫網

關注固生堂中醫,可獲取更多

分享
收藏
點贊
在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