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不少人都很關注“拉肚子以後,該吃什麼藥?”這個問題
一方面,大家比較擔心新冠的變異株會引起比較嚴重的腹瀉症狀;另一方面,在春節前後,聚會、聚餐等活動較多,也確實比平時更容易出現“拉肚子”的情況。
有相當一部分中老年人認為:“拉肚子”了,吃點兒黃連素就可以了。似乎,黃連素在他們心中是應對腹瀉的“萬能藥”。但其實,這種觀點是過於片面的!
事實上,如今比較推薦的幾類專門用於應對腹瀉的藥物,在作用原理上與黃連素是完全不同的。
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詳細說一說,為什麼不建議大家“一拉肚子”就吃黃連素;以及,當腹瀉原因不明的時候,優先建議使用哪些藥物。
黃連素並非“萬能止瀉藥”
從藥物成分上來看,黃連素片一般是由多種藥物成分所組成的複方製劑。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是一種從黃連根莖中提取的生物鹼,叫做“鹽酸小檗鹼”。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黃連素具有比較廣泛的抗菌作用。它主要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以及葡萄球菌等容易引起胃腸道感染的細菌,具有比較明顯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對痢疾桿菌的抑制作用最強。
因此,在一些人的印象當中,黃連素連“痢疾”都可以治好,所以,只要“拉肚子”,就習慣性地先吃黃連素。
但其實,這樣做並不能解決所有的腹瀉問題!
這是因為,可以引起腹瀉的原因有很多種。除了由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引起的“細菌性腹瀉”以外,還有輪狀、腸道以及新冠等引起的“性腹瀉”。
而除開所有這些由病原體所引起的“感染性腹瀉”,還有不少“非感染性腹瀉”,比如由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徵、營養不良、內分泌疾病等原因引起的腹瀉。
客觀來說,黃連素只能對部分細菌性腹瀉有抑制作用,而對大部分的性腹瀉與非感染性腹瀉則不會有明顯的療效。此外,黃連素還有可能對我們腸道當中的某些有益菌群造成影響。
因此,不建議大家把黃連素當作止瀉的“萬能藥”來使用!原則上,應該是在確定了腹瀉是由某些細菌感染所引起,並且,這些細菌正好位於黃連素的“抗菌譜”當中時,才建議針對性地使用黃連素。
腹瀉原因不明 用哪些藥?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其實很少真正搞清楚了,每次腹瀉究竟是什麼原因所引起的。
大多數時候,大家都是在腹瀉原因不明的情況下,自行應對的。而這就對藥物的選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建議大家優先使用下面這三類藥物。
第一類:“吸附性”止瀉藥
當出現了腹瀉症狀以後,大家首先想做的就是把它給“止住”!
有一類“止瀉藥”不論是對感染性腹瀉又或者非感染性腹瀉都有比較明顯的止瀉作用,這類藥物就是“吸附性止瀉藥”。
顧名思義,這類藥物主要是通過把腸道內的、細菌、毒素等“壞東西”給“吸附”並“固定”起來,使其無法繼續發揮致病作用;與此同時,這類藥物還能夠“覆蓋”在腸黏膜表面,對腸道形成保護屏障,減少腸黏膜受到的刺激並加快黏膜的修復。
這類“吸附性止瀉藥”的代表藥物有蒙脫石散、果膠以及活性炭等等。它們一般主要通過其自身的物理性質發揮作用,並不會進入到我們人體的血液循環中去,最終它們會與被“吸附”的腸道致病物質一起通過糞便排出體外。
因此,大家不需要擔心這類藥物會對肝腎等重要臟器造成影響,它們最為常見的副作用,只是在止瀉以後可能繼而出現“便秘”這個問題。
第二類:口服補充劑
有的時候,光用“吸附性止瀉藥”並不能立刻就讓腹瀉停止下來,尤其是非常嚴重的腹瀉,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止住。
而在腹瀉尚未被完全止住的這段時間裡,我們的機體很容易會因此而出現“脫水”。
因此,當出現了精神不振、皮膚彈性變差、黏膜乾燥、眼窩凹陷、尿量減少甚至脈搏增快、血壓降低等典型的“脫水”表現時,就需要使用“口服補液鹽”來糾正脫水。當脫水非常嚴重的時候,甚至可能需要通過靜脈輸注的方式來補液。
也就是說,在出現比較嚴重的腹瀉以後,哪怕身體尚未出現明顯的脫水跡象,也可以提前就開始使用口服補液鹽來預防脫水的發生。
第三類:腸道菌群調節藥
在健康狀態下,人體的腸道內“居住”著很多的“有益菌群”。這些腸道內的“有益菌群”對於維持規律與健康的排便至關重要!
不過,腹瀉往往可以導致腸道內“有益菌群”的紊亂,因此,在發生了比較嚴重的腹瀉以後,適當補充一些益生菌製劑,這對於調節腸道內的菌群結構、恢復腸道內“有益菌群”的比例是很有好處的。
臨床上,地衣芽孢桿菌活菌、雙歧桿菌活菌以及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等益生菌都是比較常用的腸道菌群調節藥,它們的總體安全性也較高。
當然了,如果前面經過前面說到的這三種藥物的治療,腹瀉依然無法得到明顯緩解,那麼,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接受診治。
通過對腹瀉病因的調查,醫生可以更有針對性地使用藥物。比如,頑固性的細菌性腹瀉往往還需要抗生素的治療;以及,與消化不良或胃腸動力有關的腹瀉,則可能需要使用與之相對應的藥物來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