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4!《重啟人生》劇終,別錯過這3本書

豆瓣評分9.4!《重啟人生》劇終,別錯過這3本書

Brush Up Life

重啟人

"

是幻象也是日常表象,是零零碎碎也是完整一生。


日劇《重啟人生》夾帶著充滿慰藉的妙趣,飽含平凡人的簡單情愫,兜兜轉轉中指引我們去體認人生的寡淡與繁複。

年輕一代在劇中尋找人生哲學,但現實顯而易見且讓人掃興——我們借不來多餘的人生,也不存在重啟人生的可能(除非龐加萊迴歸成真……)。

“我們只有這一世”,湛廬君的同事在追劇中忍不住吐槽,她繼續說“無法像局中人那樣置身婚姻之外,孩子和家庭已經構成了此時的結局。”

就過好當下吧!無論是孜身一人,還是融於家庭或承擔養育之任。


不管是觸及友情、愛情、親情,都希望以下3本書能帶給你更多思考,讓僅有一次的人生更自如、自洽、自由,每一天都自得其樂。

"

出於愛與瞭解而行動,

不要出於恨與無知而行動。

——《鹿智者的法則》

這本書在引進中國之前,已經在全球暢銷25年,愛讀書的演員劉亦菲在2017年3月接受《時裝L’OFFICIEL》採訪時,坦言自己最近一直隨身攜帶這本書。

在書中,作者是循著林中鹿踏出的足跡,遇見了隱居的山居女智者——在西方神話中,林中鹿通常都是智慧的代表,女智者睿智的表達和豁達的身影,如同我們在神話傳說中遇到的充滿智慧與能量的林中鹿一般,迷人又神秘。

丹·米爾曼跟隨著鹿智者在山中漫步,這一路恰如蜿蜒的人生道路,智者與他交流了十二個人生道路上終將掌握的哲理:

0
1
平衡法則

尋找中庸之道,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衡

如果說引力是牽引宇宙萬物的力量,平衡就是打開所有秘密之門的鑰匙。無論在身心情感的哪一個層面,平衡都對我們有所助益。
平衡法則提醒我們:無論何事,我們都可能做得太完美或太差勁,如果我們生活或習性的鐘擺經常過於偏向一端,那它將會不可避免地擺動到另一端

0
2
選擇法則

決定不是用語言變大的,而是用行動表示的

自由意志既是我們的負擔,也是我們的幸運——因為它給了我們選擇的力量。

我們的未來,很大程度上由我們的選擇塑造,環境難以改變,但我們可以且應該選擇自己的應對方式。重新找回掌控力,這樣我們才有勇氣去活得充實。

0
3
過程法則

看到不同階段的每一個步驟,而不要只看到遠期目標

過程把一段旅程變成一串小小的步伐,一次一步,向目標進發。

過程比時間更重要,它讓我們領會耐心的重要性,並構築在細緻準備的堅實基礎上。它代表了對我們無限潛能的信任。

0
4
存在法則

關注當下,投入此時此地的體驗

時間是種矛盾的存在,穿梭在“過去”和“未來”之間,卻沒有實體,它只存在於我們的頭腦中。

時間的概念是思想和語言的約定,而有關時間更深層的事實是:我們只有“現在”

0
5
共情法則

出於愛與瞭解而行動,不要出於恨與無知而行動

宇宙並不評判我們,它只給我們後果和教訓,並提供糾正和學習的機會,此乃因果循環的法則。

共情意味著認識到,無論是朋友還是仇敵,我們都應在自己的思維和能力範圍內盡力做到最好

0
6
信念法則

接受生命中的不確定性,用心感受你的道路

信念將我們與人類共同的智慧直接相連,它提醒我們,我們所知道的超越了所聽、所見、所學,並提醒我們,要相信智慧存在於我們自身,要去觀察、聆聽,相信它的愛與慧

0
7
期望法則

在做到之前,先相信自己能做到

精神始於思想;我們朝著心中所想前進,但無法超越。

我們的所思、所盼、所信創造並裝點著我們的體驗只有擴展我們對可能性的最深層信念,才能給人生帶來改變。

0
8
誠實法則

即使有相反的衝動,也要按照你的高標準行事 

誠實意味著要按照精神法則生活和行事,秉持我們的最高願景,摒棄負面衝動

從誠實的角度出發,我們認識、接納並表達自己真實的內心,我們對他人的感召不靠語言,而是靠榜樣的力量。

0
9
行動法則

去做,去實踐,永遠不要等待時機到來

無論你感知到了什麼,無論你有何種天賦和潛能,只有行動才能將它們落實。

很多人聽聞過奉獻、勇氣和愛這樣的概念,但只有行動起來,才算是真的瞭解了它們。行動帶來理解,行動將知識轉化為智慧

0
10
循環法則

準備做出改變,與你的生命進程配合

自然世界的運行遵循著節奏、模式和循環——四季更替,星辰變幻,潮起潮落。季節並不互相侵擾,雲也不在空中與風競賽

所有事情都發生在最恰當的時節——上升,下降,再上升,就像海浪,在時間裡循環。

0
11
包容法則

放下執著,心甘情願地擁抱發生的一切

包容意味著接受此刻、此身、此生,敞開胸懷接受。包容的要求是,拋開自己慣有的生活方式,讓生活與一種更高的意志保持一致,這更高的意志是心之智慧的表達。

絕不應該是被動接受,包容的人會將每次挑戰變成一種獲得精神成長的方式,並擴展自己的認知

0
12
同一法則

謹記自己與萬物的聯繫,用一體的眼光看世界

當我們出現在地球上時,我們是獨立的個體,有著各自不同的命運;但正如一滴滴雨水都匯入同一片海洋,我們每個人也組成了一片意識之海。
要在最高的真理中找到愛與心靈的平靜,認識到我們都是共同體。丟下那些包袱,那些恐懼、嫉妒和仇視;理解的羽翼讓我們騰飛,飛到共情的無垠之壤。

不要去背誦這些法則,去實踐它,將它們融入自己的生活。這些法則就像種子,一時之間難以開花結果,但如果你好生栽培,總有一天會有收穫。

人生是一道又一道終點線,

我想在死前10秒覺得這一生很快樂。

——《拼命活在順其自然的瞬間》

作者中野善壽的人生準則就是“今天就是一切,什麼都不擁有,才不被過去束縛,不為未來煩惱,可以專注於今天”。

“我想出版一本不談商業秘訣,而講一個人的生活姿態的書”。日本商界傳奇中野善壽,在75歲時寫著了《拼命活在順其自然的瞬間》一書。

憑藉著書中一條條態度鮮明的哲思,中野善壽贏得了世俗的財富和地位。更重要的是,他據此在每個年齡段都能瀟灑自如。

如果你疲於工作與生活,不妨花幾分鐘聽聽這位“前輩”的真心話。一點頓悟,換來透亮的人生前景

1. 

拜託了別人就要信任和放手

做得好就給予褒獎,做不完也只能等待。如果不這樣,就永遠無法將事情交給他人。要是一個人扛下所有,反而不能專注於真正該做的事。想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學會用人。

2. 

不用事事報告,也不用企劃書

要的只是結果

將具體的工作盡數交給員工。在作者看來,員工不需要事事聯繫你,隨時向你彙報、同你商量,也沒必要為了徵得同意,特意寫一份企劃書,只要打聲招呼、聊一聊就行。人與人彼此期待,才能開展工作,要不斷考察對方是否能勝任現有的崗位。

3. 

把握現金流,簡單判斷

清楚地記得公司的銷售額、利潤,把握它們的流動情況。會計有各種各樣的技巧,但整體金額是增是減卻做不了假。增減背後必然有原因。

4.

 公司和團隊能生存下來才是王道

無論是公司還是團隊,只有生存下去,才能日後報恩。常言道,死後萬事空。正是這個道理。如何生存下去?如何才能成為被別人期待、看好的公司?經營者應該首先考慮這些。如果總是看別人臉色,想著“別人會怎麼看”之類的問題,就會耽誤時機。

5.

 根本談不上培養下屬

而是努力追上他們的步伐

做個隨意的領導者,不必說出“培育人才”這種話。對上級不需要怎麼客氣,與此同時,對下屬也不需要什麼威嚴。與其說培養下屬,不如說希望他們能拉著你更上一層樓。和比自己優秀的下屬們一起工作,努力追上他們的步伐,盡己所能,共同進步。

6. 

永遠聆聽現場的聲音

那些似懂非懂的數據,多半都是雜音,最好不聽。到你的業務現場去,在那裡發幾個小時的呆,聆聽那裡的聲音。為此就要給生活留出空白,如果太過匆忙,就會錯過真正重要的聲音。

7. 

沒有想做的事也沒關係

誠實面對,必會柳暗花明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沒有想做的事,也沒想去的地方。但最慶幸的是那時的自己比較誠實——正因為老老實實觀望著身邊其他人,才有了日後意想不到的轉機。

8. 

擁有並不會產生穩定

捨棄才能自由

“與其捨棄,不如不擁有,無論車、房,還是手錶”。事業有成卻仍然租房、住賓館並無不妥。大概房子能給人一種安定感,覺得“無論什麼時候,我都能回到這裡生活”。但換言之,這也意味著“無論何時,我都被這裡束縛”。“無論何時都能搬走,無論在哪裡都能馬上開始全新生活”,正是我秉持的生活態度。

9. 

故鄉的束縛,不過是一種幻想

人很難捨棄的東西之一就是故鄉。因為出生在那裡,與那片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不只是故鄉,越是美好的回憶,越不能過度沉迷。不回顧過往,要始終追逐從未見過的景色。

10

留有形之物

而無形之物又能留下多少

在一個月收入四五千(人民幣)的時候,我就差不多拿出一兩千進行捐款。將資產一點點整理,簡簡單單就好,也幾乎沒有給兒子們留遺產,不留有形之物,反而能讓家人更和睦吧。真正應該留下來的,是無形的想法。這就得靠人的能力了。

社交人脈,買房買車,要思考規劃,要看PPT,要度假攻略,要成為“有用的人”……許多不必要的事物,都揉進去了短暫人生,消耗著我們的精力。

透過中野善壽豐富且獨特的實踐和經歷,你會窺見更貼近人生的“本質”,掌握更適合當今世界的“活法”。

也許你真的喜歡咖喱的辣味,

喜歡《someone like you》傳遞出的悲

——《苦難的意義》

為什麼那麼多人念念不忘於自己吃苦、受凍、流淚的經歷?為什麼那麼多人的關鍵性成長都發生在重創之後?

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保羅·布盧姆基於心理學、腦科學、認知神經科學等領域的眾多新發現,為我們帶來了關於苦難與幸福的全新闡釋。

在關於“痛苦”的問題上,我希望我們能有更豐富的詞彙,便於人們對不同程度的痛苦做出區分。但事實上我們沒有更好的選擇,因此我仍將使用“痛苦”一詞來描述全譜系的消極體驗。

正如你的舌頭碰到你發炎的牙齒的那種疼痛屬於疼痛一樣,各種各樣溫和的痛苦也是痛苦。但如果你不喜歡我談論痛苦的方式,只需在腦海裡將我用的這個詞轉化為更怪異但或許更準確的表達——出於生理或心理原因,那些通常令人感到厭惡的體驗,如此一來,我們對痛苦的理解就能達成一致了。

本書將探討兩種不同類型的自願受苦。

第一種與享受辛辣食物、過燙的熱水澡、恐怖電影、劇烈運動等有關。我們會看到,這類體驗能帶來快樂。它們可以增強未來體驗的快感,讓人遠離自我意識,滿足好奇心,提高社會地位。

第二種與登山和生養孩子等體驗有關,這類行為需要付諸努力,通常也並不那麼愉快,但它們也是構成良好生活的一部分。

這兩類自願受苦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異。燙得人發痛的熱水澡、辛辣咖喱帶來的不適感是主動追求的結果,我們期待它們發生,如果沒有這種期待,它們就不會發生。另一類痛苦則有所不同。在為參加馬拉松比賽做準備時,沒人希望自己受傷,也不想因為退賽而感到失望。

然而,搞砸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你不會希望成為一個遊戲的輸家,但如果知道自己每次都會贏,你就體會不到任何樂趣。

事實上,從更寬泛的層面上講,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保羅·布盧姆《苦難的意義》

保羅·布盧姆還在書中駁斥了流傳已久的關於“人類天生就是享樂主義者,只追求快樂”的人性觀,揭示人類傾向於追求更深刻、更具超越性事物的本性,從而為我們指明瞭通往真正幸福而有意義人生的方向。

正如消極情緒和積極情緒都是進化贈予我們的寶貴禮物,苦難和快樂也是支撐我們生命的兩股中堅力量。



#互動福利#

關於《重啟人生》這部劇
你打幾分?有什麼感慨?
以上3本書,你喜歡哪本?

關於人生的諸多症候,
你有哪些經驗分享?
有哪些槽點要傾傾訴?
……
~歡迎留言分享~
將抽取3位讀者,各贈一本好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