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臨床經驗丨“無苔”舌象不盡屬陰虛,不少氣虛、陽虛等也會出現

李可臨床經驗丨“無苔”舌象不盡屬陰虛,不少氣虛、陽虛等也會出現

中醫書友會
第346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關於無苔舌主病,一般認為多主陰虛,似乎已是定論。凡舌面無苔而幹,或中心剝蝕如地圖,或舌紅如柿,或見裂紋,各家皆主陰虛。然而李可卻有獨到見解,我們來了解一下。

點擊文章底部右下角【點贊】【在看】
建立深度閱讀(友誼)關係

無舌苔不盡陰虛

作者/張存悌、卓同年

舌苔由胃氣所生,而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因此,舌苔的變化可反映臟腑的寒、熱、虛、實,病邪的性質和病位的深淺。正常舌有一層薄白苔,由胃氣而生。在疾病過程中,舌苔從有到無,是胃氣陰不足、正氣漸衰的表現。

但李可認為,臨床不少氣虛、陽虛甚至亡陽危證中,也會出現這樣的舌象。此時無苔舌不主陰虛,而是陽虛氣化不利,水津失於敷布所致,“津液不能蒸騰上達,便是病根”。治療應該舍舌從證,投以附子等回陽破陰之辛熱大劑,在主症解除的同時,舌上可以生出薄白苔,而且佈滿津液,裂紋亦癒合。這一觀點確有新意。

《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中指出:

人身氣化之根,在下焦腎中命門真火,此火一弱,火不生土,則胃氣虛;金水不能相生,水液便不能蒸騰敷布全身,故舌幹無苔。

明得此理,則對乾紅無苔舌的主病,便會了然於胸。

除溫熱傷陰之外,“在雜病中陽虛氣化不及,津液不能蒸騰上達,便是病根”。他引用鄭欽安的案例證明這一點:“清末蜀中傷寒大家鄭欽安氏曾治一唇焦舌黑、不渴少神之疾,斷為真陽衰極,不能燻蒸津液於上鄭氏論曰:‘當知陽氣縮一分,肌肉即枯一分,此舌黑唇焦所由來也。四逆湯力能回先天之陽,陽氣一回,津液升騰,枯焦立潤。’治之而愈。此證辨析入微,啟人悟機。

受此啟發,李可治療此種無苔舌倡用附子“附子味辛大熱,經雲辛以潤之,開發腠理,致津液通氣也”(《傷寒論類方匯參》),認為“附子致津液”,氣能升水之理,實發前人所未發。

李可總結道:

“我一生所遇此類舌證牴牾的病例,不下200例,全數按主證以相應的方藥而愈。經長期觀察,凡亡陽之格局已成,兼見陰虛舌者,一經投用四逆加人參湯,少則4個小時,多則一晝夜,乾紅無苔舌其中包括部分絳舌全數生苔、生津。”

這是其十分寶貴的經驗,茲舉案例如下:

  • 病案1

一友人,45歲,舌中有5分幣大之光紅無苔區,尿熱而頻,令服知柏八味丸5日不效,無苔區反擴大,且乾裂出血,又見齒衄。

診脈沉細,不渴,膝以下冰冷,詢知近年異常發胖,又見面色發暗,斷為上假熱,下真寒,予四逆湯1劑,附子用30g,乾薑改姜炭,煎成冷服,於子時頓服,次日諸症均退,舌上生出薄白苔

  • 病案2

某女教師,62歲,患乾燥綜合徵8年,先用激素療法無效。口乾無津,飲水愈多,乾渴愈甚,終致舌幹不能轉動,不僅無唾液,亦無涕淚,陰道幹皴,大便乾結如羊糞球,舌光紅如去膜豬腰子,唇乾裂,口舌瘡頻發。曾服省內及洛陽名醫中藥數百劑,大率皆養陰增液之類,或辛涼甘潤,或養胃陰、存津液,歷年遍用不效。

診脈沉細微弱,面色萎黃無華,四肢不溫,雙膝以下尤冷。遂以大劑參附湯直溫命火以蒸動下焦氣化之根,令陽生陰長,佐以大劑引火湯大滋真陰以抱陽,小量油桂,米丸吞服,引火歸原。10劑後諸症均退,舌上生出薄白苔,津液滿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