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反常必有妖

事出反常必有妖

01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三月,董卓火燒洛陽,脅迫漢獻帝遷都長安。
隨著“江東猛虎”孫堅在河南戰場上連戰連捷,董卓的勢力範圍被迫縮回了關中、河東一線。
董卓一開始並不甘心失敗,但後來他想開了:
關東各諸侯紛紛割地自雄,稱王稱霸。
既然正面打不過你們,那我就捏著皇帝,固守關中+並涼二州的基本盤,看你們狗咬狗好了。
於是他做了3件事:
1、佈置兩道防線。
第一道:分派絕對親信(女婿牛輔、董越及段煨等人)率重兵屯駐華陰、安邑等地,以防孫堅等人發起衝擊;
第二道:在長安城西250裡處的郿縣,建造銅牆鐵壁般的武裝堡壘,光是糧草軍械就夠大軍30年的用度,以應對萬一第一道防線被關東諸侯突破。
2、以皇帝名義封自己為太師,加緊集權。同時把弟弟侄子全部安插進禁衛軍系統,加強對長安城內外的掌控力度。
3、殺人立威。
這招是做給長安城裡混飯吃的公卿大臣們看的,免得他們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
揮完這三板斧,董卓開始大肆享樂,縱情聲色。
根本料不到,暗中早有一雙眼睛在死死盯著他,準備隨時把他大卸八塊。

《後漢書·董卓列傳》載:
“數與百官置酒宴會,淫樂縱恣。乃結壘於長安城東以自居。又築塢於郿,高厚七丈,號曰“萬歲塢”。積穀為三十年儲。自雲:“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
嘗至郿行塢,公卿已下祖道於橫門外。卓施帳幔飲設,誘降北地反者數百人,於坐中殺之。先斷其舌,次斬手足,次鑿其眼目,以鑊煮之。未及得死,偃轉杯案間。會者戰慄,亡失匕箸,而卓飲食自若。諸將有言語蹉跌,便戮於前。又稍誅關中舊族,陷以叛逆。”


02

這個人是王允。

王允,字子師,出身於太原王氏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後,急需拉攏各種海內外名士給自己的草臺班子背書。
大部分世家大族,紛紛跑出長安城,到外面自立門戶。
王允卻便旗幟鮮明地向董卓靠攏。
董卓自然沒有不接受的道理。
就這樣,王允猶如坐上了光速飛船:成了三公之中的司徒,名義上的外朝二把手。
老話說得好,事出反常必有妖。
王允表面上對董卓“稱兄道弟”,暗地裡結連尚書鄭泰、楊瓚、僕射士孫瑞、司隸校尉黃琬等人,密謀組織了一個除董小組。
可光是他們這些人,根本就近不了董卓的身。
因為想幹掉董卓的人不要太多。
在王允之前,董卓已經經歷了好幾撥刺殺。
最驚心動魄的,當屬越騎校尉伍孚。
伍孚對董卓也是先假意奉承,取得了他的信任。
一次兩人正在談笑間,伍孚突然抽出匕首……
幸虧董卓天天把軟甲當內衣穿,才沒有傷及要害。
自那以後,董卓無論走到哪兒,都讓乾兒子呂布帶一大幫的保鏢在身後跟著。
再也不敢跟別人太過親近。
怎麼辦?
正當王允日夜苦思冥想,愁的鬍子都快白了的時候,“突破口”自己送上門來了。
不是別人,正是呂布!
見呂布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王允知道,呂布這是出大事兒了。
連忙把他請入後室……


03

呂布是五原郡人,王允是太原郡人。
從大的地域方面來講,兩人是幷州鄉黨。
呂布是董卓的保安隊長;王允是董卓的朝政大管家。
加上王允平時對呂布深相結納,久而久之,呂布也就把王允當成了自己人。
下了班之後,經常跟王允喝喝酒擼個串兒什麼的。
四下無人,呂布說出了自己的煩惱:
“前些日子不知道因為什麼事觸怒了太師,他竟然順手拿小戟想搞死我……”
王允聽著,沒有插話,他知道呂布肯定還有真正的大秘密。
果然,呂布繼續說:“他家有個婢女長得很不錯,那婢女對我也很有意思…..我們好上了……董卓可能知道了……”
王允一向擅長揣摩別人心理,當即鼓動呂布:“要想不死在董卓手裡,你就必須先下手為強!”
“可我是他兒子,真這麼做,別人會怎麼看我?”
王允眉開眼笑:“你姓呂,他姓董,又不是親生的。他拿小戟想戳死你的時候,他想過你是他兒子嗎?!”
……

《三國志·呂布張邈臧洪傳》載:
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稍遷至中郎將,封都亭侯。卓自以遇人無禮,恐人謀己,行止常以布自韂。然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壯健,厚接納之。後布詣允,陳卓幾見殺狀。時允與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是以告布使為內應。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


PS:
《三國演義》裡,羅貫中安排了貂蟬這個角色。
但正史中,董卓的侍婢並沒有留下名字。
貂蟬,原是大家族裡司衣帽的女官官職名。
並不是人名。
最早把貂蟬當做人物來寫的,是元代話本小說《三國志平話》。
《三國演義》大部脫胎於這本故事書。
只是《三國志平話》目前這本書已經散佚,沒辦法知道他原來是怎麼寫的。


04

王允搞定呂布,除董小組的最佳內應和最鋒利的武器就此就位。
轉眼間,到了初平三年(192年)
除董計劃策劃的差不多了,只剩臨門前的最後一哆嗦。
這年四月,漢獻帝劉協病後痊癒。
按例,百官要前去探望。
王允幹掉董卓的機會,就此來臨——
董卓的護衛依舊很嚴密,可謂萬無一失。
除了一處疏漏:即將進入宮門的那檔口。
宮門門洞這個地方,是北軍五校和衛尉的權限交叉點,通常也是董卓最放鬆戒備的地方。
而王允他們選擇的伏擊點,就在北掖門(未央宮以北的一個道側門)的小門洞裡。
就在呂布、騎都尉李肅和十幾個親信死士(身著衛士服裝)埋伏好,守株待卓時,意外發生了。
當董卓到達宮門前時,他的馬無論怎麼都不肯往前走了。
董卓心下驚疑不定,打算原路返回。
可呂布怎麼會放他回去?
三說兩哄,把董卓誆進了鬼門關。
董卓被死士堵在了門洞裡。
呂布掏出事先準備好的詔書:“奉詔,誅殺國賊董卓!”

呂布殺董卓

一矛將董卓刺死。

《後漢書·董卓列傳》載:
王允乃與士孫瑞密表其事,使瑞自書詔以授布,令騎都尉李肅與布同心勇士十餘人,偽著衛士服於北掖門內以待卓。
卓將至,馬驚不行,怪懼欲還。呂布勸令進,遂入門。
肅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傷臂墯車,顧大呼曰:“呂布何在?”布曰:“有詔討賊臣。”卓大罵曰:“庸狗敢如是邪!”布應聲持矛刺卓,趣兵斬之。

由於董卓之前的佈防,他的精兵強將基本都在外地。
所以呂布只拿著一封“只誅首惡,餘者不問”的詔書,北軍五校及禁軍將領就都放下了武器,宣誓效忠。
長安百姓聽說董卓死了,紛紛上街通宵慶祝。
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從洛陽西遷過來的。
當初董卓一把火燒了他們的家,如今他們把董卓點了天燈。
董氏全族被盡數誅滅,屍體火化後,直接挫骨揚灰。


05

誅殺董卓,王允無疑是最大功臣,“錄尚書事”,總攬朝政。
但殺完董卓後,王允的雙商似乎下降很厲害:
董卓雖然死了,但他手下十幾萬的涼州系人馬還在啊!
按呂布的意思,要趁西涼軍毫無防備的時候,把領頭的全抓起來,一刀砍了乾淨。
但王允認為,董卓死了,這些人至今沒起過反叛的心思,因此不能把他們全抓起來,不然會鬧起大亂子。
本來這個想法也不錯,於是呂布又建議把董卓府上的金銀財帛全部拿出來賞賜西涼軍將校,並給他們一道詔書,再次聲明董卓的惡行和西涼軍無關。
這樣,西涼軍也能被兵不血刃安撫下來。
哪知王允又不同意:“涼州人本來就沒罪,你偏要讓朝廷下達免罪詔書,這不是脫了褲子細放屁——多此一舉嘛?”
其實,王允並不清楚,自董卓死後,西涼軍人人自危。
李傕和郭汜等人整天坐立不安,擔心朝廷的屠刀隨時會落到他們的頭上。
果然不久,涼州士兵中間傳出一個爆炸性流言:“朝廷一直不肯下達對我們的處理意見,可見還是想把我們這些人全數幹掉。”
李傕和郭汜聽到消息,用他們簡單的思維一分析:長安城裡現在最大的軍頭是呂布,呂布帶的是幷州兵,跟我們涼州人早就有矛盾(上次跟孫堅打仗,就是這小子在暗中使壞,才使得胡軫差點全軍覆沒)他現在發達了,能有我們的好果子吃?
他倆越想越怕,就打算連夜收拾細軟逃跑。
不料這時,帳下的一個小謀士站了出來。


06

此人是涼州武威人,名字叫賈詡。

賈詡

現代人給賈詡取過一個稱號,叫“三國第一毒士”。
他究竟“毒”在哪裡呢?
正是他的一句話,讓東漢朝廷徹底萬劫不復,再也爬不起來了……
-未完待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