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本文作者:彭鑫
文章摘自:《中醫古法 嬰幼養生》
妊娠期的各種不良刺激,都會通過母體殃及胎兒。
《幼幼集成》一書中對妊母與胎兒的關係做過描述:“胎嬰在應,與母同呼吸,共安危,而母之飢餓勞逸,喜怒憂驚,食飲寒溫,起居慎肆,莫為相為休慼。”尤其得病時就變得更為明顯,《格致餘論》一書中說:“兒之在胎,與母同體,得熱則懼熱,得寒則俱寒,病則俱病,安則俱安。”
影響胎兒生長發育的先天因素有:
胎驚,胎弱,胎寒,胎熱,胎黃,胎毒等。
胎驚:是指孕期中因母突受驚駭而損傷胎元。其中與癲癇病的發生關係較為明顯。
胎弱:是因母體身體虛弱,氣血虛弱以致胎稟不足,發育遲緩,或生後出現“五遲”、“五軟”之證。
胎寒:是妊母感受寒邪,殃及胎兒的結果。
《諸病源候論》一書中專有《胎寒候》敘述甚詳:“小兒在胎時,其母將養,取冷過度,冷氣入胎,傷及腸胃。(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故兒生之後,冷氣猶在腸胃之間。其狀,兒腸胃冷,不能消乳哺,或腹脹,或時谷利,令人顏色素皅(pa白色),時啼者,是胎寒故也。”
胎熱:小兒在母胎時因妊母過食辛辣油膩以致虛火內生,灼傷胎氣,則有小兒生後目閉面赤,眼胞浮腫,身熱及口氣熱,煩啼不已,溺赤便結之症。
胎黃:是妊母感受寒溼,溼熱的結果。《幼科鐵鏡》一書即有:“胎黃,由妊母感受溼熱,傳於胞胎,故兒新生面目、通身皆黃如金色,狀熱,便秘,溺赤”的記述。
胎毒:古代醫家所述範圍較廣,如《幼科發揮》中說:“有胎毒所生者,如蟲疥流丹,浸淫溼瘡,癰癤結核,重舌木舌,鵝口口瘡,與夫胎熱、胎寒、胎驚之類。兒之初生,有病多屬胎毒。”
而今天看來,細菌、病毒、藥物中毒、金屬中毒以及農藥等有毒物質的中毒,均應歸屬於胎毒的範疇。因此,在這裡就胎毒多說一些。
兩位媽媽自述親身經歷:
我懷孕的時候,特別想吃辣的,我本來也很愛吃辣的。很多人就說不能吃,吃了以後,寶寶會眼睛泛紅,眼屎一類的分泌物會較多,或者是寶寶的皮膚會泛紅之類的。
我當時不是很相信,也管不住自己的嘴,火鍋、辣椒照吃不誤。結果,寶寶生下來後經常上火,特別表現在大便上。一歲以後她拉的大便呈疙瘩,甚至經常會便秘。現在想來真後悔當初自己懷孕時這麼貪吃辣椒。
我有一次帶寶寶去打預防針的時候,就見過一個小孩,很嚴重的奶癬,大家知道咱們做飯鍋底的那個鍋巴是什麼樣嗎,他的臉上就是什麼樣,滿頭滿臉都是。
真是覺得慘不忍睹,如果不仔細看,都會看不清那個小孩的五官是什麼樣子,而且開始化膿。(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據說這個孩子的媽媽在懷孕的時候就吃了很多偏熱性的東西,就這樣影響到了寶寶。
中醫的毒大部分指的是偏性的意思,比如說《神農本草經》裡邊,把藥物就叫做毒,毒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偏得比較厲害的食物,還有植物都叫做毒。
人體之所以有病就是因為人體不平衡,人體不平衡就得假借天地自然的那種,能夠糾偏的植物,然後調整人體的平衡,這種東西,古人叫做毒,這是一種解釋。另一種解釋就是對於身體有害的物質,或者不良的東西都叫做毒素。
胎毒,正確的理解就是胎中秉受之毒,就是胎兒在母體裡邊秉受母親的偏離的這種體質所導致的中醫來講,就是屬於那種毒的範疇了,這種東西對未來的身體會造成一系列的損傷。
比如說有的小孩一生下來,就是有溼疹,皮疹,有人叫奶癬,這個東西有很多是因為胎毒導致的。(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因為胎毒大部分是熱毒,寒涼的東西對孩子的身體一開始表現得不明顯,因為寒都是收引,往裡收,熱的東西是往外散了,火往上,它是往外散的。
那種熱的東西多了,再配上偏激的因素,這熱毒,孩子的身體大多數就是表現出來的疾病,熱相居多,寒的問題除了感冒和腹瀉還有咳嗽以外,表現就不多了。
未完待續,明天內容更精彩……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文章摘選自《中醫古法 嬰幼養生》,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覆數字 2023,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視頻]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視頻]彭鑫博士座客央視——如何給寶寶捏脊
[精品文章]“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精品文章]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精品文章]大德必得其壽: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