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新聞|指掌作畫的守與望

慢新聞|指掌作畫的守與望
這間“畫室”鬧中取靜

3月26日,天空下著毛毛雨,重慶晚報記者來到洪崖洞。

洪崖洞一樓文創街28號,是一間臨街小鋪,名為“文傑指墨”,面積約5平方米,抬頭就能見到千廝門大橋。這是李文傑的“畫室”,他在這裡一待就是4年多。

李文傑的小鋪門前人來人往,右邊有商人吆喝,左邊有遊客吃烤串,多數遊客走馬觀花,少數遊客駐足一探。但李文傑不多言不多語,靜候顧客上門。

“在這作畫,能引起共鳴嗎?”重慶晚報記者問。

“我從不吆喝。”李文傑笑了笑,示意重慶晚報記者看看他身後的牌匾,上面清晰寫著“專注詩畫二十年”。隨後,他淡然地告訴記者:“雅俗共賞,非遺文化是講究緣分的。”

據重慶晚報記者瞭解,李文傑是李氏指掌畫第五代傳承人,目前正積極申請第八批渝中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勾勒山水需“十指連心”

李文傑的指掌畫主要以山水畫為主,現場作畫,完成一大幅不超過10分鐘、完成一小幅在5分鐘左右。

仔細觀摩,他的作畫工具並不複雜,主要依靠6支毛筆、玄宗牌墨水、紙巾和墨盤。常用的毛筆有兼毫、羊毫、狼毫等型號,他最愛的是兼毫。

李文傑說,指掌畫又名指頭畫,其精髓在於利用手掌的自然紋理,在紙張上縱橫塗抹,以點、擦、劃、勾的技法,剛柔共濟地描繪出山水、梅蘭竹菊、花鳥魚蟲等畫面。

“主要採用銅版紙,這種紙類吸水性較慢,保存價值高,能很好呈現指掌畫幹、溼、濃、淡、黑、白等藝術效果。”李文傑神秘地說,要想畫好指掌畫,還需憑藉“十指連心”的敏感。也就是說,指甲、指肚、指背、手掌、手臂,甚至拳頭,都有可能當做“畫筆”。

▲李文傑正在創作指掌畫

不可複製的“私人訂製”

重慶晚報記者數了數,短短一個半小時內,李文傑能賣出七幅指掌畫,遊客是主要客源,來自北京、上海、江西等地。而吸引大家駐足購買的,除了現場創作的指掌畫,還有附在畫上的即興“姓名題詩”。

重慶晚報記者觀察到,李文傑的即興作詩,很有自己的特色。“鯤鵬”“探花”,寓意小朋友將來高中“狀元”;“巾幗志”“波瀾闊”,形容具有事業心的女性;“鴛鴦”“永相隨”,寓意情侶之間風雨相伴等。

由於這番“私人訂製”不可複製,李文傑的作品受到遊客們喜愛。平均每天可賣20幅左右,今年春節,最多的一天賣了50幅。

李文傑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受父輩影響,他從小耳濡目染,愛上了唐詩宋詞。他最欣賞充滿雄心壯志,寫下“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唐朝詩人黃巢。

“非遺文化源遠流長,作為傳承人,應該學會與古人‘對話’。”李文傑說。

▲畫上即興“姓名題詩”

努力成為“重慶好禮”

指掌畫起源於重慶嗎?李文傑介紹說,這門文化主要分佈在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在重慶的傳承人屈指可數。

“我的祖輩從外地學到了這門手藝,代代相傳。從愛好,到家風,再到一技傍身,傳承下來實屬不易。”李文傑說,非遺文化帶來了“文化自信”,也堅定了他傳承發揚的決心。

今年40歲的李文傑,是秀山縣龍池鎮人,家裡的獨子。他說,父親去世前,對他的技藝表示肯定,希望他能將這門家族手藝,好好傳承下去。

“年齡越大,越懂得‘家傳’二字的深意。”李文傑坦言,從老家到渝中區創業,心裡起初是沒底的,但4年走過來,希望總比失望多。如今,客源逐漸多起來,他的努力引起了渝中區相關部門關注,一大批同行、學者向他靠攏。

“我的兒子李簫峰,將會是李氏指掌畫的第六代傳承人,小小年紀,已經開始展露繪畫方面的天賦。”李文傑對未來充滿信心,他認為,這是一個好的時代,商機滿滿,“接下來,我會圍繞渝中區地標性建築,創作更多、更好的指掌畫作品,讓李氏指掌畫成為實至名歸的‘重慶好禮’。”李文傑說。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