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男人的境界不是地位和才華,一個人女人的境界也不是相貌和氣質。
決定一個人高度的,是心靈的品級。
天地有自己的規矩,萬物有自己的法則,舉頭三尺有神明,懂得敬畏,是為人的根本。
一個人心存敬畏,那麼必然“身有所正,言有所歸,行有所止”。
他們敬畏天地,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做正直的事,走正見的路,心懷光明,敬畏天地,一切美好,都將如約而至。
面對金錢財富,他們更大度,更淡泊。內心沒有貪婪鬱結,活得簡單通透。
想要考試過關,就要平時努力;想要人前顯貴,就得人後受罪。
聰明人懂得捨棄不當的自我定位,他們不奢求、不幻想。
金錢財富,來來往往,捨得是一種境界,更是一份氣度和胸襟。
《易經》:“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該行動的時候不拖沓,改靜止的時候不含糊,動靜之間都能把握好時機。
事情應該下多少工夫,應該在什麼時間開始,他們都能把握的很好。
聰明人很多,但是最終能成事的,大多數都是肯塌下身子去做事的人。
持續不斷的做一件事,把一件事做透,才能真正達到自己期望的目標。
敬畏、慈悲、捨得、務實,能做到這四點的人,人生一定更精彩。